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肖唐镖

个人简介

江西省泰和县人,先后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政治学)学位和博士(政治学)学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国家民政部首批“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2014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参与蓝皮书》等书刊编委。 自1998年以来,先后主持研究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际合作项目和一批省部级科研项目。 自1997年以来,多次应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等校讲学、访问研究或学术交流活动。曾先后任职于江西省委政策研究室、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 著有《技术型治理的基层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有序治理之道——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宗族政治》(商务印书馆2010)、《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中国乡村报告》(学林出版社2005)等作品。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主持“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论丛”丛书,已出版《群体性事件研究》《信访研究》《维权表达与民众回应》《政治信任研究》《业主维权研究》《农民抗争经典文献述评》等学术文集。 部分成果可见“中国社会稳定研究网”【shwd.nju.edu.cn】。 学术成果曾10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励,并获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政治学类.2016年版)”。 主讲课程 1.《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导读》,政府管理学院通识课程。 2.《政治学研究方法》,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硕士生课程。 3.《政治学研究方法》,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生课程。 4.《公民参与和社会运动》,南京大学悦读经典系列(本科)课程。 还曾主讲《政治学原理》(本科生)、《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分析》(硕士生)、《乡村建设与治理研究》(硕士生)、《抗争政治与政治发展》(硕士生)、《非营利组织管理》(MPA)与《社会研究方法》(MPA)等课程。 此外,还应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与多地政府、单位邀请,就城乡基层建设与治理、社会稳定、危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等领域,开展专题性培训活动。 学术著作 8.《技术型治理的基层实践——中国城乡基层治理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 7.《有序治理之道——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 6. 《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5. 《中国乡村报告——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4.《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宗族、乡村权力与选举——对江西省十二个村委会选举的观察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对十五个村委会选举的观察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村治中的宗族——对九个村的调查与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6.2018年9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专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18VZL002)。 5.2016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实证研究》(16AZZ003)。 4.2009-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对策研究》(08AZZ005)。 3.2005—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政府与民众关系为视角的比较分析》(05BSH009)。 2.2002—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自治与农村宗族的互动关系研究——对四种地区的比较分析》(02BSH010)。 1.1998-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当前我国农村的宗族势力与村级自治问题研究——以江西为例》(98BZZ014)。

研究领域

为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对民主理论与基层民主实践、农村宗族与地方治理、抗争政治、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等问题有长期而较深入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0.肖唐镖、赵宏月,政府信任的品质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民众政治信任的内在结构分析/《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2期。 9.朱云汉、肖唐镖、黄旻华,中美两国在东亚区域的影响力——受众视角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8年第11期。 8.肖唐镖、王艳军,地方干部的民主价值观:类型与结构特征——对1456个地方干部的问卷分析/《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8期。 7.肖唐镖、易申波,当代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变迁与类型学特点——基于2002年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2期。 6.肖唐镖、余泓波,近30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5年第11期。 5.肖唐镖、王欣,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对五省份60个村的跟踪研究(1999-2008)/《管理世界》2010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 4.肖唐镖,什么人在当村干部——对村干部社会政治资本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7年第1期。 3.肖唐镖、陈洪生,经验研究方法在我国政治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分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3年第4期。 2.肖唐镖,江西农村宗族情况考察/《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7/NO.10。 1.萧唐镖,民主政治的保障之谜长探——对服从多数规则与保护少数规则的回顾和思考/《政治学研究》1989第5期。 核心期刊论文 77.近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与政策实践的反思/《治理研究》2020年第5期,第57-69页。 76.媒介接触如何影响民众的地方治理评价?/《新闻界》2020年第9期。 75.维权人士群体的政治观念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8期,第184-199页。 74.群体性事件的效应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24-33页。 73.中国技术型治理的形成及其风险/《学海》2020年第2期,第76-82页。 72.人格特征对民众维权行为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第113-121页。 71.村民自治会影响党的领导吗?——乡村居民与地方干部意见的分析/《实证社会科学》2018年总第6卷,第49-71页。 70.哪些人更可能认同并走向维权抗争?——政治效能感视角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9期。 69.民众“国际观”的理论类型与实证分析——2011年与2015年两波全国性抽样调查的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68.政治价值观的实证研究:回顾与展望/《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8年第11期。 67.“强建设弱治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的观察分析/《地方治理研究》2018年第2期。 66.转型期民众的治国决策观及其探源——基于2015年全国城乡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65.影响我国民众政治秩序观的主要因素分析/《行政论坛》2017年第5期。 64.哪些因素在影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基于2002年和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期,《新华文摘》网刊2017年第19期。 63.衰落抑或转型: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基于3波ABS调查数据的分析/《探索》2017年第3期。 62.人际网络如何影响社会抗争动员——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理论探索》2017年第2期。 61.信访立法及其走向:学术论争与政策分析/《行政论坛》2016年第2期。 60.中国公民眼中的国家治理:治理的能力与绩效评价——基于2002年和2011年两次全国性调查数据/《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 59.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58.中国民众抗争的策略与理据——“依法抗争”理论的两维分析/《河海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57.美国政府对民众游行示威的警务处置/《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第1期;《湘潭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56.基层治理亟待走向系统性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32-47页。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5年第11期。 55.乡村与地方治理实践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54.当代中国的“维稳政治”:沿革与特点——以抗争政治中的政府回应为视角/《学海》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5年第5期。 53.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兴起的转型背景——一个结构分析的框架及其应用/《人文杂志》2014年第12期。 52.近十年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 51.农村民主管理的村民评价——五省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50.农民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五省(市)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7期。 49.信访政治的变迁及其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1期。 48.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1年第5期。 47.乡村建设中的宗族传统及其未来命运/《绿叶》2013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3年第11期。 46.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治理结构与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品供给质量——基于2011年全国23省149村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人文杂志》2013年第12期。 45.村务管理中的农民参与——五省市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4年第3期。 44.抗争政治的到来及其治理转型/《领导者》2013年第5期(总第54期)。 43.中国农村民主治理状况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3年第4期。 42.民众表达行动的演进及其政策意义——以G县企业军转干部连续七年的上访事件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41.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人文杂志》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10期。 40.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对五省、市60个村的跟踪研究(1999-2008)/《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 39.“民心”何以得或失——影响农民政治信任变迁的因素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2期。 38.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国内研究的考察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 37.宗族在重建抑或瓦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6.社会稳定格局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近30年来农村稳定为例/《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8期。 35.贫困村何以出现并将改善?——江西省唐村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2期。 34.农村村民选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四省、市68个村选举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0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9年第9期。 33.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 32.农村经济增长政策的扶贫效应分析/《新视野》2009年第2期。 31.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2009年第18期。 30.乡村治理中宗族与村民的互动关系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6期。 29.从正式治理者到非正式影响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东岳论丛》2008年第5期。 28.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区域特征与经济背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7.正式体制、工作现实与血缘亲情——地方干部对农村宗族的多元立场与态度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5期。 26.农村宗族与村选举之间关系的跟踪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7年第11期。 25.村庄治理中的传统组织与民主建设——以宗族与村内组织为例/《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24.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文史哲》2006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5期。 23.厂民关系的历史变迁:一种影响农村稳定因素的分析——侧重于制度分析与行动者分析相结合的解释/《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3期。 22.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6年第2期。 21.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体制资源——对地方官员的一项初步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 20.主题、类型与规范:国内政治学研究的状况分析——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中的论文为对象/《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第7期。 19.运动式的乡村建设:理解与反思/《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5期。 18.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求实》2004年第1期。 17.转型中的乡村建设:过程、机制与政策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6期。 16.村治过程中的宗族——对赣、皖10个村治理状况的一项综合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书刊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3年第12期。 15.二十余年大陆的乡村建设与治理:观察与反思/香港:《二十一世纪》2003年8月号(第4期)。 14.宏观体制与政策对乡村建设与治理的不利影响/《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13.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香港:《二十一世纪》2003年4月号( 第2期)。 12.乡镇长直选的民意基础——对村民自治的一项效应与后果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7期。 11.宗族在村治权力分配与运行中的影响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书刊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3年第1期、《政治学》2002年第6期。 10.村委会选举背后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9.村委会选举中的选委会/《求实》2002年第2期。 8.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选举/《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5期。 7.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角色/《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6.村委会选举的规则与程序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9期。 5.选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与行为/《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5期,人大书刊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2年第1期。 4.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 3.农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5期。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导论/《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主义研究》 1995年第5期。 1.论国家利益的四重性与民主政治的利益原则——关于国家理论的一个新思考/《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4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9期。

学术兼职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