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洪杰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8年9月-2002年7月 宁波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 厦门大学法学院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 2006年9月-2009年7月 厦门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 2015年9月 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2015年9月— 2021.1月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2021年2月—至今 南京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 项目 健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5-2018,排名第三参与者。 获奖情况 1.《论自贸区的司法功能定位及其政治远景》,中国法学会第十一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一等奖(2014年9月)。

研究领域

诉讼法学;司法体制;法社会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1年 《司法决策中的“父爱主义”管制逻辑》,《交大法学》2021年第1期; 《司法决策如何进行后果考量》,《财经法学》2021年第2期; 2020年 《“事后”防卫行为的入罪与出罪——基于法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第4期; 《从技术智慧到交往理性:“智慧法院”的主体哲学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019年 《法治如何实践——关于“法律人之治”的法哲学追问》,《现代法治研究》2019年第3期; 《法律国家主义的困境:一个关于“秋菊/李雪莲”的知识隐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法律何以自治:“规则之治”的系统论阐释》,《人大法律评论》2019年第2期(cssci集刊) 2018年 《IPO核准制与注册制: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财经法学》2018年第1期。 《“王在法下”与现代法治:一个政治功能主义的理解》,《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2018。 2017年 《法律如何治理:后形而上法哲学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4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转型社会的司法功能建构:从卡理斯玛权威到法理型权威》,《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0《法理学、法史法学》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16年 《司法如何民主:人民司法的历史阐释与反思》,《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5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论自贸区的司法功能定位及政治远景》,《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6 2015年 1.《人民如何司法:人民司法的政治哲学反思》,《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CSSCI核心)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1《宪法学、行政法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运动式治理中的法院功能嬗变》(下),《交大法学》2015年第1期。 3.《论“民意审判”与司法的主体性危机》,《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 4.《美国的宪法治理及其政治理解——读<司法至上的政治基础>》,《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 5.《民意如何审判:一个方法论上的追问》,《法律科学》2015年第6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014年 1.《人民司法的历史面相——陕甘宁边区司法传统及其意义符号生产之“祛魅”》,《清华法学》2014年第1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司法公共性的未来》,《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1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3.《死刑和解的“义利之辨”》,《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第1期(创刊号)。 4.《现代性视野下司法的信任危机及其应对》,《法商研究》2014年第4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5《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运动式治理中的法院功能嬗变》(上),《交大法学》2014年第4期(cssci扩展版)。 2013年 1.《共识难题:法律商谈的经验之维》,《交大法学》2013年第3期。 2012年 1.《论法律解释学视角内外的确定性命题》,《法律科学》2012年第2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次优方案:命案赔偿“空判”危机之对策分析》,《清华法律评论》2012年第6卷第1辑。 2011年 1.《从程序正义到摆平“正义”:法官的多重角色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2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010年 1.《超越零和博弈:职业法官与平民陪审员之对话何以必要及可能》,《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8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论法律续造的方法》,《法律科学》2010年第6期。(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009年 1.《欧盟关于民商事调解的200852EC指令述评》,《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核心)(法学类CLSCI来源期刊) 2.《方向性错误:司法改革的围城之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CSSCI核心) 2008年 1.《美国民事既判力之争点排除效规则述评》,《阴山学刊》2008年第1期。 2.《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新的证据”应作如何理解——兼与张卫平教授商榷》,《学术界》,2008年第3期。(CSSCI核心) 3.《论群体诉讼在环境公害领域的应用》,《集美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4.《美国民事既判力对当事人的效力规则评述》,《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外国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问题初探——以英国法为中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关于判决既判力先决要件的比较研究》,《学术界》,2008年第6期。(CSSCI核心) 2007年 1.《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CSSCI核心) 2.《美国民事既判力之诉求排除效规则述评》,《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成员2015年-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2018-) 上海市法学会司法学研究会理事201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