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旭巍

个人简介

1980年生,湖北仙桃人,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本科生大类培养阶段首批学业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博士。美国东北大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学院、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辅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挂职担任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教研项目 1、2018年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研究”,课题编号:18HQ026。 2、2018年主持南京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经济犯罪实证研究”。 3、2017年主持南京大学专业学位二三三改革项目特色课程“新类型犯罪实务研究”与教学案例“新类型经济犯罪案例库”。 4、2016年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虚假恐怖信息犯罪司法认定研究”,课题编号:16SFB5019。 5、2014年主持江苏省法学会青年课题“内幕交易犯罪实证研究”,课题编号:SFH2014C08。 6、2013年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的审查逮捕实践为蓝本”,课题编号:CLS(2013)D192。 7、2011年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醉驾肇事新论”,课题编号:CLS(2011)D106。2013年结项,被鉴定为优秀,获后期资助。 8、2011年主持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 教研获奖 1、2019年获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 2、2016年获南京大学中国银行教师教学成果奖教金二等奖。 3、2015年获第三届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12年获第二届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11年获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 6、2010年获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师奖、岳成奖教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轮奸的法教义学展开》,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8年秋季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刑法第29条第1款后段的教义学分析》,载《法律科学》2018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3、《版权犯罪疑难问题研究》,载《中国出版》2017年第23期。 4、《刑法义务冲突中“义务”的来源》,载《学海》2017年第6期。 5、《快播侵权案与技术无罪论》,载《中国出版》2016年第23期。 6、《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早期化之展开》,载《法学》2016年第7期。 7、《使用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载《中国出版》2016年第13期。 8、《解释论视阈中的内幕交易犯罪》,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9、《对销售侵权复制品刑事司法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出版》2015年第21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春季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11、《论单纯昏醉状态下的危害行为》,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2、《论过失犯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7期。 13、《故意犯罪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探究——以所谓“双重故意”为中心》,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4、《加大力度打击“不揣腰包的腐败”》,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5月。(第一作者) 15、《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基础之批判与重构》,载《刑法论丛》第12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6、《原因自由行为序说》,载《刑事法探究》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嫖宿幼女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8、《义务冲突相关行为的理论构造》,载《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9、《什么是你的立场?》,载《法律书评》第3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0、《死刑制度的当代命运》,载《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1、《义务冲突论纲》,载《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2、《反恐:双重语境下的困惑与出路》,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二作者) 23、《毁损美术作品的刑法思考》,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第二作者) 24、《过失避险研究——兼论紧急避险主观要件理论的重构》,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第1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重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载《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26、《实事求是、职业秘密与辩护律师的天职》,载《湖北法制报》2002年10月。 27、《利益法学与国际私法》,载《律师世界》2002年第9期。(第一作者) 28、《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标准》,载《湖北法制报》2002年5月。 29、《刘海洋伤熊行为无罪之辩》,载《法学》2002年第5期。(第二作者) 30、《论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权利》,载《湖北信访》2002年第4期。 31、《罪刑法定——保障人权的大宪章》,载《湖北法制报》2001年11月。 32、《网络犯罪及其法律规制》,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6期。

学术兼职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首届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