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单勇

个人简介

1979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黑河市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1997-2007,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分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刑法学专业); 2007-2010,吉林大学法学院 讲师、副教授; 2010-2015,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2015-2017,同济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2018至今,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最高检、民政部、中国法学会、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独著3部,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获得第五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2020年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代表性论著: 1.专著《基于犯罪热点制图的城市防卫空间研究》,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2.专著《城乡结合部的犯罪聚集规律与空间防控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法律出版社2017年; 3.专著《犯罪的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规范性出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研究领域

犯罪学、刑法学、数据法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文《犯罪热点成因: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解释》,《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城市高密度区域的犯罪吸引机制》,《法学研究》2018年第3期; 论文《犯罪之技术治理的价值权衡:以数据正义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5期; 论文《犯罪之技术治理的理论内涵》,《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论文《城市公共安全的开放式治理——从公共安全地图公开出发》,《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5期; 论文《数据主义对犯罪治理体系的重塑及其反思》,《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论文《从犯罪拐点看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论坛》2021年2月刊; 论文《基于热点稳定性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5期; 论文《城市中心区的犯罪热点制图与防卫空间设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 论文《跨越“数字鸿沟”:技术治理的非均衡性社会参与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论文《未成年人数据权利保护与被害预防——以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为例》,《河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 论文《“未来法学“研究的当代进展(2010-2020)——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8卷第2辑(2020年第2期) 论文《以数据治理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论文《基于犯罪大数据的社会治安精准防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 论文《犯罪热点与冷点的空间差异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论文《犯罪地图的公开》,《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论文《空间治理:基于犯罪聚集分布的综合治理政策修正》《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 论文《城市街面犯罪的聚集分布与空间防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制图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6期; 论文《基于GIS的“少年犯罪区”再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年第3期; 论文《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学说演进与理论启示》,《刑事法评论》2013年第2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