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蕾

个人简介

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高研院“南京大学----布朗大学性别研究工作坊”研究员。 开设主要课程: 《网络传播》、《新闻评论》、《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媒介文化批评》、《媒介发展史》、《出版学》、《外国新闻史》。 出版专著: 1、《美国图书宣传研究》(专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编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6 3、《网络传播概论》(参编),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百年南大老建筑》(撰写全书文字稿),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所获奖励荣誉: 1、研究成果曾获得过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2000、2006年)等奖项。 2、2003年参与讲授的“网络传播系列课程”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 3、2004年参与讲授的“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课程获“南京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4、2006年被评选为“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5、2008年3—4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 6、2008年8月—2009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 7、2011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 曾多次赴港台、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境内外相关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和学者保持着密切学术联系。

研究领域

新媒体传播、媒介文化、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由电视剧<大女当嫁>探析当代都市大龄剩女的婚恋困窘”,《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合办),2012第1期。 2、“从百花齐放到规模竞争的转变:中国女性期刊十年回眸”,《编辑之友》(CSSCI),2012年第 1 期。 3、“风雨变迁中的<中国妇女>杂志”,《编辑学刊》,2012年第 2 期。 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媒介传播:以网络女红人为例论女性表达”,《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2期。 5、“从‘女劳模’到‘女明星’:从<中国妇女>杂志60年封面人物看国家意识形态控制下媒体女性形象变迁及国家话语转变”,《新闻记者》(CSSCI),2011年第12期。 6、“时尚杂志:产生、发展及其消费主义本质”,《中国出版》(CSSCI),2010年1月下。 7、“论网络传播中的女性表达”,《性别、理论与文化》,2010年第1卷。 8、“时尚杂志:文本背后的消费主义”,《编辑学刊》(CSSCI),2009年第6期。 9、“时尚媒体与白领幻像:从<时尚>杂志透视消费主义逻辑”,《新闻记者》(CSSCI),2009年第7期。 10、“奢华时尚与白领文化认同”,《文化研究》(CSSCI),2008年第8辑。 11、“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新闻大学》(CSSCI),2008年冬季号。 12、“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偏差’”,《新闻界》(CSSCI),2006年第4期。 13、“网络出版的主角”,《网络传播》,2006年 第7期。 14、“试论出版社的网上宣传”,《科技与出版》(CSSCI),2005年第5期。 15、“博客现象与传统出版”,《中国出版》(CSSCI),2004年第8期。 16、“美国图书的广播影视宣传”,《编辑之友》(CSSCI),2004年第6期。 17、“中国出版社网站:现状、问题及前景”,《编辑之友》(CSSCI),2003年第4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3年6期全文转载。 18、“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新闻知识》(CSSCI),2003年第8-9期。 19、“美国出版社图书宣传部门的设置及职能”,《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4期。 20、“美国图书的书展宣传”,《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6期。 21、“网络时代的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02年第1期。 22、“对网络传播的几点认识”,《新闻知识》(CSSCI),2002年第5期。 23、“谈谈美国的书载广告”,《中国出版》(CSSCI),2002年第4期。 24、“美国的书评宣传”,《江苏图书馆学报》(CSSCI),2002年第1期。 25、“美国出版商如何包装图书营造品牌”,《出版发行研究》(CSSCI), 2002年第4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7期全文转载。 26、“美国出版业特点及发展趋向”,《编辑之友》(CSSCI),2002年第1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6期全文转载。 27、“电子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图书情报工作》(CSSCI), 2002年第11期。获“图书情报工作1995-2005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28、“电子书及其国内外研制现状”,《图书馆学研究》(CSSCI),2002年第10期。 29、“网络出版初探”,《现代传播》(CSSCI),2002年第6期。 30、“影视与图书互动的典型个案:记江苏文艺出版社<月色撩人>的策划”,《出版广角》, 2002年第2期。 31、“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新闻记者》(CSSCI), 2001年第3期。 32、“我国新闻网站发展简析”,《新闻界》(CSSCI), 2001年第4期。 33、“新世纪的网络传播发展”,《新闻记者》(CSSCI), 2001年第6期。 34、“网上图书宣传在美国”,《编辑学刊》(CSSCI), 2001年第6期。 35、“网络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新闻记者》(CSSCI), 2001年第9期。 36、“新闻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新闻记者》(CSSCI), 2001年第3期。 37、“对网络传播的探索”,《传媒透视》,2001年第8期,香港学术期刊。 38、“大陆地区专业媒体网站述评”,《传媒透视》,2001年第5期,香港学术期刊。 39、“巴金的编辑生涯与编辑思想研究”,《编辑学刊》(CSSCI),2001年第3期。 40、“立足实用,追求高雅—<实用新闻写作丛书>读后”,《传媒透视》,2001年第7期,香港学术期刊。 41、“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党的生活》,2001年第8期。 42、“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新闻传播论坛》,2001年第7辑。 43、“论报纸版面设计的风格”,《新闻三昧》,2001年第6期。 44、“西方新闻特写评析”,《盐阜通讯》,2001年第8期。 45、“评<南京民国建筑艺术>”,《书与人》(CSSCI),2001年第2期。 46、“反看网络传播的影响”,《中国电子出版》,2000年第1期。 47、“致力学术服务社会”,《书与人》(CSSCI),2000年第4期。 48、“百年出版回眸”,《中国出版》(CSSCI),2000年第7期。 49、“中国编辑学会2000年研讨会综述”,《社科动态》,2000年第8期。 50、“近10年来我国书目出版述评”(第二作者),《中国图书馆学报》(CSSCI),1999年第3期。 51、“台湾书院发展述略”,《台湾研究》(CSSCI),1998年第1期。 52、“美国大型连锁书店与独立书店之争”,《中国出版》(CSSCI), 1998年第10期。 53、“中国出版,如何走向国际书展”,《中国出版》(CSSCI),1998年第11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9年1期全文转载。 54、“澳门报业综览”,《新闻广场》,1999年第1期。 55、“港澳报业述评”,《新闻传播》,1999年第3期。 56、“美国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中国出版》(CSSCI),1998年第4期。 57、“从〈出版工作、图书评介〉透视出版研究”,《编辑之友》(CSSCI),1998年第1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8年4期全文转载。 58、“美英畅销书策划”,《编辑之友》(CSSCI),1998年第3期。 59、“我国书目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出版发行研究》(CSSCI), 1998年第4期。 60、“民国时期的盗版与反盗版”,《出版发行研究》(CSSCI), 1998年第2期。 61、“20世纪末大陆地区书目出版现状”,《书目季刊》, 1998年第3期,台湾学术期刊。 62、“报纸版面设计‘个性’谈”,《新闻广场》,1998年第2期。 63、“Internet上的出版资源,《出版广场》,1998年第4期。 64、“巴金编辑思想”,《巴金研究》, 1998年第2期。获全国首届“未来编辑杯”优秀论文奖。 65、“97厦门出版理论研讨会综述”,《南京大学学报·学术信息》, 1998第145期。 66、“1998年美国图书销售概览”,《出版参考》,1998年第19期。 67、“Internet与传统出版”(第一作者),《编辑之友》(CSSCI),1997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与书评》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8、“张元济出版人才思想研究”,《编辑学刊》(CSSCI),1997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