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雄

个人简介

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先后在国家一流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和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电视民生新闻:成长与转型》《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等。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或施教,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教育背景。担任江苏广电总台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媒体界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与高层媒体策划和整体改版活动。与南方电网、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元集团、中石油江苏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开设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讲座,培训新闻发言人,并担任媒体顾问。曾受邀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开设主要课程: 南京大学通识课:《西方文化史》; 本院专业课:《新闻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西方传播学流派》。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2、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 3、主持南京广电集团“移动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项目; 4、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承担江苏省“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6、承担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 出版专著: 《电视民生新闻:成长与转型》《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合)、《新闻舆论引导论》(合)、《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合)等。 所获奖励荣誉: 1、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一等奖; 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南京大学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4、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研究领域

新闻舆论学,传播学,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艺术“意识形态”论与艺术“生产活动”论的对峙与对话》,载于《文学研究》1992年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卢卡奇审美反映论的再认识》,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3、《“批判的美学”与美学的批判》,载于《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1期。 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的“形式”概念》,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1994年第7期) 5、《试论皮埃尔·马谢雷的“文学生产理论”》,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1994年第9期;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 6、《论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卢卡奇与形式美学》,载于《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 1996年第6期) 8、《倾斜的新闻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此文获南京大学1997年“中流”文教基金奖资助) 9、《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载于《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卷1997年第7期) 10、《面临着双重压力的大众传播媒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屈原:一个历史原型的艺术变迁》,载于《戏剧艺术》1998年第1期。 12、《新闻写作与报道的新维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学》卷1998年第4期;1999年获第2 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收入《1990-2001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 13、《新闻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艺术》,载于《晚报研究》1999年第1期。 14、《论“新新闻学”与“新闻文学”》,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5、《全球化语境与我国文化传播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6、《新闻舆论引导活动中的媒体定位》,载于《新闻知识》2001年第10期。 17、《我国媒体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和应对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8、《我国传媒业在“入世”后面临的五大挑战》,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新闻立法工作必须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载于《新闻传播论坛》 第7辑(2002年8月) 20、《情感电视时代的来临》,载于《视听界》2004年第10期。 21、《以人为本:开启媒体“新思维”》,载于《视听界》2006年第1期。 22、《电视“民生新闻”的幻像和转型》,载于《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 23、《整体创新:“绝对唱响”开辟电视选秀节目转型之路》,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2期。 24、《持续创新:媒体的战略理念和生存法则》,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5期。 25、《树情感之大旗 立创新之标杆》,载于《视听界》2007年第9期。 26、《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载于《视听界》2008年第4期。 27、《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新语境中的自我转型》,载于《视听界》2009年第8期。 28、《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载于《新闻记者》2009年第11期。 29、《论民生新闻与“公众新闻”》,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30、《创造全新新闻价值 高扬服务民生旗帜》,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4期。 31、《开辟大国文化传播新路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6日。 32、《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33、《‘流量时代‘的挑战和电视应对策略》,载于《视听界》2018年第11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