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晓愚

个人简介

(曾用名李娜),女,1980年出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李晓愚具有传播学与艺术学的复合学术背景: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以最高荣誉(Distinction)毕业。留学期间,曾赴英、法、意、匈、日等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考察,萌发了从事中国艺术研究与传播的决心。回国后师从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研习中西方艺术史,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晚明西湖畔的艺术生活》荣获“2010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 2010年起先后任教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新闻传播学院,从事视觉文化、古籍艺术与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流变与创新的教学研究工作。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智库重点课题1项,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2项、跨学科项目1项、文科卓越研究项目1项。出版了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了30多篇专业论文,并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西方艺术理论著作。2020年,荣获“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晓愚积极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工作。在《文汇报》开设个人专栏“诗不盈筐”,在《羊城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发表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2008年荣获江苏省文学最高荣誉——紫金山文学奖。她还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教育频道“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两个栏目的策划、撰稿及主讲人,并担任“德行天下”、“黄金时间”等多个栏目的评论员。2020年,她登上中央电视台讲坛,在“百家说故事”栏目中讲述中华传统故事。2013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2018年,荣获“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 开设主要课程: 1、本科生课程:“策略传播基础”、 “艺术、传播与历史”、“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媒体人文” 2、研究生课程:“研究设计与方法”、“图像、传播与历史”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海外藏中国古版画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9VJX171),2019-;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晚明以西湖为中心的文人艺术生活研究”(项目号:12CF087),2012-2017; 3、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新时代文艺传播:江苏文艺原创力与影响力提升研究”(项目号:17JDB013),2018-2019; 4、主持江苏省重点智库课题“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交流研究”,2020; 5、主持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新时代江苏文艺创新机制研究”(项目号:19YB36),2019-2020; 6、南京大学文科青年跨学科团队专项“书籍、艺术与传播: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华稀见古籍研究”,2020- 7、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究计划中长期研究专项“海外藏中国稀见古籍版画的整理、研究与传播”,2022- 学术专著: 1. 《塑造趣味:晚明以西湖为中心的文人艺术生活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 2. 《“湖山胜概”与晚明文人艺术趣味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其他专著: 1. 《中华文化故事》(六卷本)(译林出版社,2020) 2. 《我在剑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译著: 1、潘诺夫斯基《风格三论》(商务印书馆,2021) 2、毛姆《西班牙主题变奏》(译林出版社,2011;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所获奖励荣誉: 1. 2021年,荣获“南京大学中国银行教师教学成果奖” 2. 2021年,荣获第七届南大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 3. 2021年,荣获“新闻传播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课程奖” 4. 2020年,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 5. 2020年,荣获“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 2020年,荣获“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 7. 2020年,荣获 “南京大学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8. 2020年,荣获“新闻传播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课程奖” 9. 2019年,荣获“南京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0. 2019年,荣获“新闻传播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课程奖” 11. 2017年,荣获“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12. 2016年,荣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提名奖” 13. 2013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14. 2010年,荣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 15. 2008年,荣获江苏省文学最高荣誉——紫金山文学奖(纪实类作品第一名) 16. 2012年,书法作品《心经》入选“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 17. 2018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8. 2019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研究领域

图像研究、策略传播、艺术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从皇家药典到‘珍奇之橱’:《金石昆虫草木状》与明代古籍艺术化改造”,《文艺研究》,2022年第2期。 2. “合璧:论诗书画形式的独特媒介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20期转载) 3. “新媒介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以讲述“美丽江苏”故事为例”,《传媒观察》2021年第1期。 4. “文化、媒介与风格:论潘诺夫斯基的风格研究方法”,《江海学刊》2020年第6期 5. “何处观看:论中国古代绘画传承中的‘收视点’重构”,《学术月刊》2020年第6期 6. “文化的记忆官能:论贡布里希的人文科学研究思想”,《当代文坛》2020年第5期 7. “社交情境下的使用创新:作为‘赠礼画’的兰花图研究”,《南方文坛》2020年第4期 8. “‘符号叠积’视阈下的纪念空间视觉修辞分析——以南京和平公园钟塔景观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转载) 9. “‘园可画’与‘画可园’:论晚明士大夫在造园竞赛中的创新策略”,《学海》2019年第6期。 10. “从‘高楼思妇’到‘深闺美人’:论明清闺思题材绘画的图式与风格转变”,《文艺争鸣》2019年第6期。 11. “从题跋看中国画跨代传播中两种话语模式的竞争”,《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12. “论潘向黎散文中的趣、情、识”,《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2期。 13.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学术月刊》2018年第12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6期转载) 14. “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以《艺术的故事》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15. “帝王的图像策略:明宣宗赏赐画的视觉修辞分析”,《新闻界》2018年第6期 16. “论晚明的旅游与出版风尚:以杨尔曾《新镌海内奇观》为例”,《南方文坛》2018年第6期。 17. “新任务与旧传统:建国初期扫盲运动中的图像修辞策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0期。 18. “论中国画中萱草意象的演变”,《江海学刊》2018年第4期。 19. “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的文化关照与情境重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0. “艺术品语境与观看者心境的重构-以《艺术的故事》为例”,《新美术》2018年第1期。 21.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佛教艺术——评《中国佛教艺术史》”,《河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22. “从‘澄怀观道’到‘旅游指南’:论‘卧游’观念在晚明旅游绘本中的世俗化转向”,《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23. “明清才女文化与女性读书图研究”,《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23《妇女研究》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4. “缃编欲展又凝思——明清‘美人读书图’中的情色主题”,《文艺争鸣》2017年8月号。 25. “深闺里的等待者:从诗歌到图画”,《南方文坛》2017年第4期。 26. “发现如画美:晚明文人的西湖审美趣味”,《美术史与观念史》2017年3月。 27. “化俗为雅:论文人画家对花果题材的处理”,《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 28. “《蕉阴读书图》的图像学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29. “从怀抱琵琶到手捧书本——绘画中名妓形象的演变” ,《新美术》2017年第1期。 30. “《三鼠图》考辨”,《新美术》2016年第5期。 31. “风雅典型:晚明徽商汪汝谦在西湖畔的艺术生活”,《美术史与观念史》2015年12月。 32. “文徵明《楼居图》考——兼论明代文人的生活志趣”,《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33. “论《历代名画记》中的画作传奇模式”,《江海学刊》2015年第6期。 34. “晚明名妓在西湖畔的生活与绘画”,《新美术》2015年第9期。 35. “金农《梅树花开图》考”,《新美术》2015年第7期。 36. “晚明名妓画家林雪西湖游踪及创作考”,《新美术》2014年第7期。 37. “死亡的文学意义——简评西元中篇小说《死亡重奏》”,《小说评论》2014年第6期。 38.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道’——以短篇新作《虚拟》为例”,《小说评论》2014年第1期。 39. “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40. “南北宗论对晚明文人山水审美的影响”,《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 41. “艺术品的收藏与流通:以李流芳西湖山水画题跋为例”,《南方文坛》2013年第2期。 42. “写其恍惚:论李流芳的西湖山水画风格”,《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43. “中世纪的雕塑家先驱——吉斯勒贝尔雕塑风格研究”,《雕塑》2012年第1期。 44. “《湖山胜概》与晚明西湖的艺术风尚”,《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45.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的评论及研究”,《艺术百家》2011年第S2期。 46. “从 ‘雕塑的伟大时代’到‘伟大雕塑的时代’”,《中国雕塑新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作品集》2011年7月。 47. “蒋彝与《中国眼光:中国绘画诠解》:一部不该被忽略的中国绘画史著作”,《新美术》2009年第5期。 48. “遗迹、纪念碑和废墟”,《美术史与观念史》2007年11月。 49. “Expatriate managers i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 Vol 32 No.2 Winter 2006/2007.

学术兼职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