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姜迎春

个人简介

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博士导师。江苏省“333”人才。2003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在《光明日报》、《红旗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4项。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工作经历 1991.7-2003.2,淮阴师范学院 2003.3-,南京大学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反对享乐主义》,《党政论坛》2002年第11期 2、《伦理主义:人本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8期全文复印 3、《马克思主义道德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思》,《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 4、《“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制度伦理》,《探索》2002年第4期 5、《公平: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6、《马克思主义把握现实的伦理维度》,《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7、《保持党的艰苦奋斗本色》,《群众》2004年第6期 8、《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建构的意义》(第二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9、《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与实践意义》,《学海》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5年第10期全文复印 10、《简论拜金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其抵制》(第二作者),《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1、《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哲学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7期 12、《周恩来和合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研究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7期 14、《矛盾与和谐: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论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1期 15、《试论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6、《“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7、《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18、《“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3期 19、《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 20、《论资本的矛盾性及其克服——重读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21、《历史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检视》,《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2、《断裂与延续:论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道德因素及其价值》,《江海学刊》2007年第4期 2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正当性》,《福建论坛》2007年第7期 24、《试析“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谬误》,《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5、《论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第10期 26、《列宁晚年对资本主义的辩证把握及其方法论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9期 27、《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28、《30年来意识形态研究的三大转向》,《福建论坛》2008年第10期 29、《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特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30、《试论如何辩证把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天府新论》2008年第4期 31、《论毛泽东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兼论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方法论问题》,《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特色》,《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 34、《论近代中国的新旧道德之辨及其当代启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天府新论》 200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7期全文复印 35、《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36、《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的粗俗文化批判——兼论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方法论偏误》,《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7期论点摘编 37、《邓小平的清醒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1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09年第4期全文复印 38、《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兼评当代中国文化市场的粗俗化倾向》,《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 39、《观念的僭越:从“人道主义”讨论到“普世价值”问题》,《唯实》2009年第2期 40、《简论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 期 41、《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42、《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变革的基本特点》,《学海》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0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3、《论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4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光明日报》2009年11月17日第9版。 45、《论解放战争后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46、《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主观主义方法论批判》,《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7、《请不要错读历史》,《金陵瞭望》2010年第11期 48、《马克思为什么嘲笑那些所谓“实际的”人》,《金陵瞭望》2010年第14期 49、《论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意义——纪念邓小平关于“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讲话发表50周年》,《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学术兼职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