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闵凡祥

个人简介

历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伯明翰大学-凤凰出版传媒医疗社会史研究与出版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入选“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9-2012)”培养对象。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技术史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ICOHTEC)执行委员会委员(2020-2024)、波兰国家科学院主办《科学技术史》季刊(Kwartalnik Historii Nauki i Techniki)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技术史学会第48届学术年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 48th Symposium in Prague, 25-31 July 2021)筹委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秘书长、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乡医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独著和主编著作多部,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求是学刊》《光明日报》《欧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相关科研成果曾获“中国英国史研究会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5)、“第七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9)、“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等。目前主要从事欧美医疗社会文化史、科学技术史、英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发展史、近代转型时期的欧洲、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科研项目: 1)2020年,南京大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专项,主持人。 2)2019年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疗社会史研究”,主持人。 3)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美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主持人。 4)2017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子课题“英国疾病、医学与社会救助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人。 5)2014年度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创新团队培育项目“医疗社会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6)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群体互助与社会秩序构建——英国‘友谊会运动’研究(1687-1948)”,主持人; 7)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心态的转型与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主持人; 8)2006年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地区差异研究”,主持人; 9)南京大学第八届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项目,“国家 社会 市场――撒切尔保守党政府的社会福利改革研究”,主持人; 出版的著作: 1)《医疗社会史研究》第十一辑(多维视野下的医院史),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特邀主编 2)《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人民出版社2020年。独立编纂 3)《天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50场瘟疫》,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主编 4)《国家与社会——英国社会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2009年。专著 5)《运行在国家与超过家之间——欧盟的立法制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第二作者; 6)《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名著30种》,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参著。 7)《欧洲历史大辞典》(王觉非、杨豫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参著; 8)《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参著; 9)《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参著; 10)《医疗社会史译丛》副主编(执行主编)。(1)马丁·霍华德著:《威灵顿的军医: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医疗服务》,上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2)欧文·劳顿 主编:《牛津西方医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将出。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史学概论》《外国史学史》《史学经典著作导读》《欧洲学导论》《医疗社会文化史专题》《<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文化>经典悦读》。 硕士生课程:《欧美医疗社会史》《史学理论与方法》 获奖情况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5); “第七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9);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 2017年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天地英才”奖教金; 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 南京大学2018年度“魅力导师”奖。 南京大学2020年度“魅力导师”奖。 南京大学2021年度“郑钢基金——学业导师优秀示范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闵凡祥:“美元对欧元的战争——对科索沃战争的经济解释”,《国际观察》1999年第5期; 2)闵凡祥:“法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不发达状态’的社会心态分析”,《学海》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3)闵凡祥:“全球化、一体化对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闵凡祥:“欧盟高失业问题的劳动力供给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闵凡祥:“简评《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世界历史》2005年第1期; 6)闵凡祥:“政治权威主义与现代化――读《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现代化研究》第三辑,2005年; 7)闵凡祥:“18、19世纪英国‘友谊会’运动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6年第11期); 8)闵凡祥:“陈衡哲的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7年卷),2007年; 9)闵凡祥:“国家政策差异与民间互助组织的不同归宿——以18、19世纪英国友谊会与中国青帮为例”,《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四辑),2008年; 10)闵凡祥:“论布莱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舒小昀、闵凡祥:“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0期; 12)闵凡祥:“互助与前福利国家时代的英国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英国研究》(第1辑),2009年; 13)闵凡祥:“社会心态的变迁与近代欧洲的兴起”,《欧洲政治经济之历史研究》,2010年。 14)闵凡祥、舒小昀:“中国欧洲研究的学科考察:以‘欧洲学’为中心”,《欧洲研究》2011年增刊“中国欧洲研究30年”。 15)闵凡祥:“‘英国社会福利研究在中国’著作与博士学位论文索引”,《英国研究》(第2辑),2011年。 16)杨豫、舒小昀、闵凡祥:“延续与断裂的辩证关系”(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6日。 17)闵凡祥:“福利国家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英国研究》(第3辑),2012年。 18)闵凡祥:“欧洲化:过去与现在”,载中国欧洲学会欧洲一体化史分会编著《欧洲一体化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框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19)“山村虽小, 世界乃大——勒华拉杜里与《蒙塔尤》”,卜宪群主编:《史学名著导读》,学习出版社2012年。 20)“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学海》2013年第1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3年第2期;周宪、从丛主编:《历史情境与文化空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1)闵凡祥:“成就与问题: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60年”,《英国研究》(第5辑)(2013)。 22) Reinarz Jonathan撰,闵凡祥等译: “感知史视野下18世纪英国的慈善医院”,《英国研究》(第5辑)(2013)。 23)Martin Gorskyt撰,白爽、闵凡祥译:“英美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改革比较研究(1900-1950)”, 《英国研究》第6辑(2014)。 24)闵凡祥、陈祖洲:“深度解析英美历史 展江苏世界史发展新风貌——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第17届年会学术讨论侧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5)闵凡祥:“保住欧元是底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4日, B04版“国际月刊·天下”。 26) 闵凡祥:“医疗社会史研究之我见”,《南大人文社科》,2015年第4期。 27)闵凡祥:“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衰的宏观分析及其历史启示”,《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1期。 28)闵凡祥:“互助的政治意义: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的友谊会”,《求是学科》,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6年第3期。 29)谷操、闵凡祥:“拜占庭医学发展特征初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 30)闵凡祥、周慧:“中医典籍中的’转女为男法’”,《文汇报》2016.10.28.W15版。 31)Fanxiang Min, “Book Review: The Coalbrookdale Doctors. A Family Practice in Shropshire 1770-1870”,History West Midlands, Vol. 4, Issue 1 (Summer 2016)。 32)闵凡祥、田中明:“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疾病、健康与医疗”(上),《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3期。 33)闵凡祥、田中明:“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疾病、健康与医疗”(下),《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4期。 34)闵凡祥:“社会文化史视阈下人的疾病及其历史书写”,《光明日报》2017年7月31日第14版。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07/31/nw.D110000gmrb_20170731_4-14.htm?div=-1获江苏省“2017年度全省优秀理论成果奖”,江苏省委宣传部,2018年9月。 35)闵凡祥:“规矩求方圆:社团章程与19世纪英国友谊会的内部秩序构建”,载杨鹏飞、李积顺主编:《近代历史与当今世界——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247-262页。 36)闵凡祥:“‘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专题主持人语”,《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本期专题收录5篇学术论文,本人为组稿人和主持人。 37)闵凡祥:“‘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专题主持人语”,《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本期专题收录5篇学术论文,本人为组稿人和主持人。 38)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光明日报》2020年4月13日14版。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04/13/nw.D110000gmrb_20200413_1-14.htm 39)闵凡祥:“疾病史视野下的都市文明审视与反思”,《建筑学报》2020年第3+4期。 40)乔纳森·雷纳茨、闵凡祥:《医院史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医疗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1期。 41)安妮玛丽·金泽尔巴赫撰,饶彬文、闵凡祥译:《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神圣罗马帝国的医院: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医疗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1期。 42)莫林·勒克斯撰,季珊珊、闵凡祥译:《医学与种族:20世纪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医院》,《医疗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1期。 43)哈里特·理查森撰,刘佳欣、闵凡祥译:《旨在治愈的建筑: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苏格兰医院设计》,《医疗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1期。 44)维多利亚·贝茨撰,刘莎莎、闵凡祥译:《从建筑学到声学:1948年以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建立》,《医疗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1期。 国际会议论文: 1)Min Fanxiang, “Why We Need IHO?—Analyses Based on History and Pestology”, Paper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sations and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Medicine’ (18-20 November, 2013; Shanghai, China) 2)Min Fanxiang,“Positioning Founding Fathers: Locating the Creators of WHO”, paper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s (IHOs): People, Politics and Practices in History Perspective (April 21-23, 2016; Shanghai, China) 3)Min Fanxiang, “On the Therapy of “Making An EmbryoTo Grow Up Into A Boy”(转女为男法): 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Cultural History of Medicine”, Paper for Advance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Sudan University “Global Perspective: Dialogues between West and East on History of Medicine” (1-2 September, 2016; Shanghai, China) 4)Min Fanxiang, “The Socio-Cultur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China: Major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Paper for The 6th Korea-China Joint Conference on Medical History (Inje University, Gimhae, Gyeongsangnam-do, Republic of Korea, 06-09 Aug., 2018) 5)Min Fanxiang, “Re-valuing and Re-describ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dvent of Modern Anesthesia: the Perspective of Sensory History”, The 46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Katowice Poland, 22nd-27th July 2019) 6)Min Fanxiang, Gu Cao,“One-way Dominance or Two-way Interaction? A Re-discussion of the Expanding of the People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and Early Twentieth-century British Malaya”, History of Medicine in Southeast Asia(HOMSEA)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14 December 2019) 7)Min Fanxiang, “Change was Made for British Noses :The story of London Sewer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nsory history”, The 47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 History of Technology for an Age of Crisis”, Eindhoven, 15th-27th July 2020) 8)Min Fanxiang: Technology and Space——An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Operation Room: How did Medical Ideas and Technologies Shape and Reshape Surgical Space?, The 48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Giants and Dwarf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rague, Czech Republic, 25th-31July 202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