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涛

个人简介

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学习。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专著: 1. 王涛:《主教的书信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翻译: 1.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年; 2.林奇:“东派教会:历史的背景解析”,北京:商务印书馆,载《西学研究》2003年第1辑;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德国史、基督教文明史、影像中的世界史 研究生课程: 德国史专题研究 获奖情况 2017年,第二届日知世界史奖青年奖 2016年,第14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2014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

研究领域

为德国史、教会史、数字史学等方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9年度 1.“什么不是数字人文”,《澳门理工学报》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实现数字转型要面对的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3.“数位人文:跨界与争鸣”,《当代历史学新趋势》,蒋竹山编,台北经联书房,2019年(二作) 2018年度 1.“数字人文框架下《德意志人物志》的群像描绘与类型分析”,《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转载;《历史与社会》(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 2.“文本分析的新工具:以主题模型的可视化为例”,《云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3.“数字人文的本科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图书馆论坛》2018年第6期; 2017年度 1.“数字人文热的冷思考”, 载:《史学月刊》编辑部:《大数据时代的史料与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载《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 4.“18世纪德语历史文献的数据挖掘:以主题模型为例”,载《学海》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另一个维度的启蒙:天主教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历史”,载《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 2016年度 1.“缺席的统治:共主邦联时期的德意志事务处”,载《史林》2016年第6期; 2.“如何用电脑阅读5万份题录”,载《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5期; 3.“关于数字时代历史教学的思考”,载《历史教学》2016年第2期; 4.“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载《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1期; 5.“铁路、美国的现代化与数字史学”,载《读书》2016年第1期; 2015年以前 1.“挑战与机遇:数字史学与历史研究”,载《全球史评论》2015年第8辑。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入侵与解放背景下的革命:美因茨共和国的历史解读”,载《世界历史》2015年第4期; 3.“关于中国对德意志形象构建的思考”,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4.“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再论圣殿骑士团覆灭的原因”,载《安徽史学》2014年第6期; 5.“欧洲火山喷发印象的历史变迁:以百科全书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6.“18世纪德意志亲英派眼中的英国”,载《英国研究》2011年第3辑; 7.“内布利提乌斯的双面孔”,收录台湾中原大学基督教学术业书《重读奥古斯丁忏悔录》2012年第8辑; 8.“从假发看西欧社会的变迁”,载《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 9.“西方教会:行走于政治和伦理之间”,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6日; 10.“心怀二意的伊拉斯谟?”,载《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 11.“新教徒眼中的罗马天主教:简评弗里德里希•尼柯莱的游记”,载《北大史学》2009年第14辑; 12.“奥古斯丁书信的发现、整理与研究”,载《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学》全文转载; 13.“内布利提乌斯的双面孔”,载《基督教思想评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辑; 14.“奥古斯丁书信10*和书信24*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载《西学研究》,2006年第2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