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簫白

个人简介

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哈沃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历史系访问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彭·福莱特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主任助理。兼任美国明史学会理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田野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到民国城市文化史、边疆社会史,海外汉学。 学位论文: 1. “Unruly Mountains: Competing Visions for China’s Inner Asian Highland, 1368-1600,”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20. (《横岭侧峰:明代中国内亚高地的比较视野,1368-1600》,宾夕法尼亚大学2020年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委员会: Siyen Fei 费丝言, Christopher Atwood 艾鹜德, Frederick Dickinson 福利德瑞克·迪克森 2. “The Story of ‘Mochou’: A Cultural History Study of a Urban Cultural Symbol,” M.Phil Thesis, Division of Humanities,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莫愁”的故事:一个城市符号的文化史研究》,香港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型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委员会: Lv Zongli 吕宗力, Li Bozhong 李伯重, Liu Guanglin 刘光临 翻译、书评与会议综述: 1. 王晴佳著,胡箫白译:《中国史学的元叙述: 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江海学刊》,2017年第1期,第33-41页。 2.《“16-19世纪东亚的海上世界”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29日第52期第2版;《清史研究国际通讯》2015年12月,第五卷第二期,第19-21页。 3.《“Screen of Kings: Royal Art and Power in Ming China by CRAIG CLUNAS”诸王之屏:明代的皇家艺术与权力书评》,《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六卷下卷,2015年,第196-202页。 4.《海盜與東亞世界:以近年來港澳地區兩次國際學術會議為中心》,《國際漢學研究通訊》2015年第12期,第338﹣396页。 5. 王晴佳著,胡箫白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学衡派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阐释》《江海学刊》,2014年第4期,第12-22页。 6.《“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第一阶段学术会议:回顾与展望”紀要》,《田野与文献: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74期,2014年,19-22页。 7. 王笛著,胡箫白译:《从成都麻将诉讼案所引起的思考: 城市日常生活中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61-75页。 8.《“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by TOBIE MEYAR-FONG”》《历史人类学刊》,2013年第2期,第111-115页。 9.《第三届“汉化·胡化·洋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第4期,第76-78页。 其他: [编著]《中国:自称与他称》,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版。 [点校]《建康古今记》,南京出版社2012版。 [点校]《南唐书》,南京出版社2010版。 会议论文: 2019.9: 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制晚期中国的王权”工作坊:《藏传佛教与欧亚王权》 2019.8: [会议组主席及召集人] 台湾“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土司与家业:明代西北边疆的藏传佛教与身份政治》 2019.5: 奥地利国家科学院,“蒙古人与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蒙古人之路:明代早期的宗教、边疆政策与宗族建构》 2019.3: 普林斯顿大学,“地方志数位人文研究方法”普林斯顿大学高研院工作坊:《最后的长城:边疆扩张与明蒙边界的地理景观》 2019.3: 2019年美国亚洲学会年会:《生活在边疆的艺术:17世纪中国西南的资源战争、文人网络与宗教社会》 2018.9: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2018年青年藏学学者年会:《无心插柳:明代边政与藏传佛教的东传》 2018.7: [会议组主席及召集人] 2018年美国亚洲学会年会亚洲分会:《回火:16世纪汉藏边区的宗教政策与地缘格局》 2018.5: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大明变焦”国际学术研讨会:《寻“羌”:16世纪汉藏边区的族群话语、边界流动与帝国分类》 2018.1: 牛津大学,“何谓中国:边疆的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蛮民:明初政策与汉藏边区的藏传佛教传播》 2017.9: 2017年美国喜马拉雅学会年会:《佛陀与变色龙:木里与17世纪西南边区的地缘板荡》 2017. 8: 冯其庸学术馆, “内亚与华南的交汇”明清中央档案与地方文书工作坊:《非此即彼:明代川西北的帝国标签与身份政治》 2017.2: 哥伦比亚大学,第26届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年会:《边疆闭合的前夜:17世纪中国西南的金矿、宗教与地方认同》 2016.4: 巴黎美国研究生院,第11届国际研究生会议:《以佛祖的名义:16世纪的明蒙互动》 2015.4: [会议组织人] 香港城市大学,“明清南京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文人·和尚·皇帝:明清南京栖霞山的文化形塑与景观政治》 2014.10: 中国社科院,“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莫愁”意象的地域迁转与《河中之水歌》的文化诠释》 2013.10: 温州图书馆,《温州通史》宋明卷学术研讨会:《“不从,非吾民也”:成化弘治年间温州永嘉地区的信仰整改与民间反应》 2013.8: 香港中文大学,“议题、史料与历史研究的难题与解题”工作坊:《整改信仰:明代温州的寺庙》 2013.5: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第五届春季论坛:《景观与城市:莫愁符号的文化意涵与南京的城市认同》 课程讲授: 哈沃福德学院 (Haverford College) 2020:The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中国革命:现代中国史) 课程助教: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9: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现代中国史), Siyen Fei 费丝言 2018: History of Modern Japan (现代日本史), Edward Wang 王晴佳 2017: East Asian Diplomacy (东亚外交史), Frederick Dickinson 福利德瑞克·狄根森 2017: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现代中国史), Nick Kapur 尼克·卡普尔 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人文学科的工具与方法》, 李伯重 2014:《中国研究基本材料》, 吕宗力 2014:《宋明史料选读》, 刘光临 专业证书: 2019: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学资质认证 2018: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史教学资质认证 获得奖项: 2019: 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潘·菲尔德(PenFiled)学术奖 2018-2019: 当选宾夕法尼亚大学彭·福莱特(Pomfret Graduate Fellow)学者 2018:获中国时报文化基金会青年学者奖 2014:获香港科技大学“年度最佳助教”提名奖 博士在读期间获得奖助: 2020: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助 2018: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亨利·鲁斯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助 2018:盖氏基金会会议奖助 2017:林·李安纳伯格世界史研究奖助 2015-2020: 本杰明·富兰克林校长奖学金全额奖助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Ruling the Land of the Yellow Lama: Religion, Muli, and geopolitics in the 17th century Sino-Tibetan borderland”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52, Issue 2 (2019): 148-162. (A&HCI) (《黄喇嘛之地:宗教、木里与17世纪汉藏边区的地缘政治》) 2. “Revisiting China’s southern frontiers in the Ming-Qing periods: Editors’ introductio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52, Issue 2 (2019): 101-104. (A&HCI) (《重探明清中国的南方边疆:导论》) 3. 《近年来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的康区研究述评》《中国藏学》,2018年第1期,第137-145页。 (CSSCI) 4. 《文化符号与晚清南京的地域认同:以曾国藩“进驻”莫愁湖与“莫愁湖题联事件”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230-240页。 (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文人、和尚与皇帝:明清南京栖霞山的文化形塑与景观政治》《新史学》(台湾) ,2016年第2期,第39-94页。 (T&HCI) 6.《中古时代石城莫愁与大堤艳姬的表征与本相》《史学月刊》,2015年第4期,第24-36页。 (CSSCI) 7. 《胜景品赏与地方记忆:明代南京的游冶活动及其所见城市文化生态》《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76-90页。 (CSSCI)(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8.《南京莫愁湖之得名与成因考》《学海》,2014年第5期,第118-125页。 (CSSCI) 9.《顾炎武撰<<>建康古今记>述略》《江苏地方志》,2012年第2期,第37-38页。 10.《莫愁湖与南京徐氏考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93-101页。 11.《从一核、二轴到三维:王国维、顾随、叶嘉莹词学审美观的内在理路》《文史知识》,2011年第6期,第110-117页。 (CSSCI) 12.《“深忌河洛暑热”与太子元恂之死》《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27-30页。 13.《民国时期南京地名的文化与政治解读》《中国地名》,2010年第3期,第15-22页。 集刊及论文集论文: 1.《金陵胜景与意向空间》,《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页。 2.《从“徐氏私产”到“金陵第一名胜”——莫愁湖与明清南京城市文化的历史特质》,《南京古旧地图集•文论》,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52页。 3.《欲问江流与湖水,可能洗尽古今愁?——“莫愁”符号与南京历史文化气质》,《新学衡》,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第161-177页。 4.《“莫愁”意象的地域迁转与<<>河中之水歌>的文化诠释》,《大河之魂: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117-135页。 5.《读<顾随论学精要>札记》,《顾随研究》(顾随诗词学术研讨会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163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