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恭忠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2.09-1996.0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本科生 1996.09-1999.07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硕士生 1999.09-2002.06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博士生 工作经历 2002.09-2008.12 南京大学历史系 讲师 2008.12-2017.12 南京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2010-2017 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兼职教授 2010.9-2011.8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驻院学者 2011年秋季学期 韩国高丽大学历史系 客座教授 2017.12—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2019.05—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生导师 承担过“孙中山形象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近代中国社会史论》等,译著《历史社会学手册》、《文化记忆研究指南》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 主要著作 (1)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三联书店2019年修订版。 (2)李恭忠:《近代中国社会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李恭忠、黄云龙:《发现底层:孙中山与清末会党起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年版。 (4)徐万民、李恭忠主编:《中国引航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版。 主要译著 (1)《文化记忆研究指南》,[德]阿斯特莉特·埃尔、安斯加尔·纽宁主编,李恭忠、李霞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2)《历史社会学手册》,[英]杰拉德·德兰迪、恩靳·伊辛主编,李霞、李恭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荷]田海著,李恭忠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 (4)《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澳]费约翰著,李恭忠、李里峰等译,刘平校,三联书店,2004年。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中国通史(三)、史学经典著作导读、现代中国的形成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代史研究、社会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华民国史研究史料史论与方法 获奖情况 教育部人才计划青年学者(2018年度) 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6年度) 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7年度) 南京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 代表成果 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三联书店2019年修订版。 李恭忠:《近代中国社会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李恭忠:《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 李恭忠:《辛亥前后的“洪门民族主义”论说》,《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6期。 李恭忠:《晚清的“共和”表述》,《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侧重于公共记忆与政治文化史、概念史与思想文化史、民间组织与社会史等方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圣俗之间:中山陵集体谒陵与民国时期的政治日常化》,《福建论坛》2018年第7期。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党葬”孙中山:现代中国的仪式与政治》,《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总理纪念周”与民国政治文化》,《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晚清的“共和”表述》,《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 《辛亥前后的“洪门民族主义”论说》,《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6期。 《以邻为镜:现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的韩国“三一运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倭寇记忆与中国海权观念的演进》,《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 《结义:近代中国的“社会”想象》,《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蒙冤叙事与下层抗争:天地会起源传说新论》,《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客家:社会身份、土客冲突与华南地方军事化》,《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 《行走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百年历程及其展望》,《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 《条约文本与实践——近代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近代中国引水权的收回》,《近代中国》总第141期(台北:2001年2月)。 “Republic in Modern China: The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a Political Concept”,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49, No. 3 (2016), pp. 142-151. “History in Three Flavours: The Manchu Emperor Kangxi and the Ming Xiaoling Mausoleum”, In: Oriens Extremus, Vol. 55 (2017), pp. 167-208. “The Neighbor as Mirror: Representations of the Korean March First Movement in Modern Chinese Discourses of Nationalism”,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52, No. 3-4 (2019), pp. 256-276.

学术兼职

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秘书长 江苏省社会史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历史学会理事 学术集刊《亚洲概念史研究》学术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