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马清华

个人简介

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MACROLINGUISTICS (ISSN 1934-5755; e-ISSN 2473-6376)杂志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双一流建设学科“语言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提出系统运筹语法,并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已培养毕业16名博士。先后任教于苏州大学、温州大学、南京大学、日本国立冈山大学、新加坡新跃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国外多所大学,大学从教逾30年。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8部。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宁夏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汉语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Macrolinguistics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论著曾多次获得省政府社会科学奖及其他各类奖项。 成果结合具体的语法、语义问题,深度分析、论证了语言化(语言发生学)、系统动力学模型、迭代、求同、自繁殖、补偿(变则可接受性的获得条件)、共变、整合、变异、分化、运筹、控制等语言自组织原理,理据场约束等意义系统的他组织原理,以及语言复杂性的本质。其中不少范畴或其本质内涵与论证方法都是语言学上首度提出。 代表性著作: 《系统原理下的语言问题》(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教育部2010年度立项人文社科项目成果之一;201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第一作者,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011年度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衍生成果);2020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00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全额资助出版十部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之一;2007年获第六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语义的多维研究》(独著),语文出版社2006年.(2007年获江苏省政府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文化语义学》(独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2006年再版).(2002年获浙江省政府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奖) 《句法语义论集》(独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分类手册》(独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教育部2006年度立项新世纪优秀人才专项支持项目成果之一) 所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语义语法原理及研究方法 文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语义语法专论 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文学院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语法学专题 文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公共类本科新生研讨课程:文化语义学专题 公共类本科高年级学生通识课程:多学科视野下的语义问题 研究课题 1.汉语语法机制的系统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YY028),在研。 2.现代汉语语法复杂性计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40033),在研。 3.现代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YY084),已结项。 4.现代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YJA740070),已结项。 5.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06),已结项。 获奖情况 论著多次获得江苏省政府社会科学奖、浙江省政府社会科学奖、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研究领域

1.语法学和语义学方向;2.理论语言学研究方向;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格式(独著),中国语文1986.6. 补充两种双主谓结构句(独著),汉语学习1986.4. 句子的语义结构(独著),南京师大学报1993.4. 汉语祈使句特征问题(独著),语言研究1995.1. 汉语单音形容词二叠式程度意义的制约分析(独著),语言研究1997.1. 汉语祈使句理论本质(独著),中国语研究总40号(1998)(日本). 论汉语喜悦概念的形成(独著),中国语研究总41号(1999)(日本). 词义类扩的相貌知觉倾向(独著),语文研究1999.2. 论语意分割细度的文化成因和解释限制(独著),东吴外语学报总15号(2000)(台湾省). 感情意念的取象结构(独著),语文研究2000.2. 隐喻意义的取象和文化认知(独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词义变化的动因(独著),松辽学刊(哲社版)2000.5. 可导致思维失措的词义理解方式(独著),语文建设2000.9. 动物观念的实现方式与普遍性问题(独著),民族语文2001.1(人大《语言文字学》2001.6全文转载). 语义理解中的谎言分析(独著),修辞学习2001.6. 言语活动的前期特征(独著),语文建设2001.8. 汉语意志句的语法特征(独著),松辽学刊(人社版)2002.2. 诗歌多维表义特征的内在关系(第二作者,2/2),宁夏社会科学2002.6. 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独著),民族语文2003.1. 汉语强程度标记的叠加(独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1.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独著),语言研究2003.2(人大《语言文字学》2003.10全文转载).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独著),汉语学习2003.2. 关联成分的语法化方式(独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3. 层次关系中的破界(独著),语文研究2004.3. 以诊疗为己任的语义学说:普通语义学(独著),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3. 无意义句的评价等级(独著),修辞学习2004.4(人大《语言文字学》2004.10全文转载). 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独著),汉语学习2004.5. 并列可联范围的扩张及其控制因素(独著),语言科学2005.5. 并列结构多语序运筹的机制(独著),语言学论丛(总32辑)2006. 关联标记的结构控制作用(独著),汉语学习2006.6. 偶举成分的并列格式化条件(独著),汉语学报2007.3. The Path of Grammaticalization for Coordinate Conjunctions and its Universality, Macrolinguistics, Issue 1_2007; 并列复合词的有序化机制(独著),中国语研究总49号(2007)(日本). 意义系统的他组织(独著),中国学术年刊总第29期(2007)(台湾省). 唯频率标准的不自足性——论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大纲设计标准(独著),世界汉语教学2008.2. 词汇选限结构中确定性联系的捕捉(独著),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四),商务印书馆2008. 补偿:语言的一种共时动态机制(独著),修辞学习2008.4. 词汇选限联系的确定性和存在基础(独著),江苏大学学报2008.5. 论汉语并列复合词调序的成因(独著),语言研究2009.1. 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独著),语言科学2009.2. 亲属关系词必须满足的意义条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26. 知识如何在分化中造就语言(上)(独著),当代修辞学2011.4. 知识如何在分化中造就语言(下)(独著),当代修辞学2011.5.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独著),语言科学2011.5. 复句的系统复杂化与自繁殖(独著),山西大学学报2012.1. 理据的场约束和系统运筹(第一作者,1/2),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2. 论语源关系的系统分析方法(独著),江苏大学学报2012.5. 拟声词在语言发生学上的意义(独著),外国语2013.1. 适应原理下句法系统的自繁殖(独著),语文研究2014.1. 求同原理下语法结构的整合(独著),山西大学学报2014.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06详文转载). 何谓语言的复杂性(第一作者,1/2),当代修辞学2016.3. 论情态统辖结构的整合与变异(独著),山西大学学报2017.1(人大《语言文字学》2017.06全文转载).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第一作者,1/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5(人大《语言文字学》2018.02全文转载). 频率首要地位的非绝对性——再论汉语国际教育词汇大纲设计标准(独著),Macrolinguistics, 2017. No.6.(The Non-absoluteness of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Frequency ——On the Vocabulary Design Criteria of Teaching) The Significance of Onomatopoeia in Languagization, Macrolinguistics, Issue 8_2018; 论语言的共变原理(第一作者,1/2),当代修辞学2018.4(人大《语言文字学》2018.10全文转载). 汉语情态协同关系及其复杂性(独著),学术交流2018.6. 论语言的迭代机制及其在称代系统中的作用(第一作者,1/2),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论人称代词中语法范畴的形态分化(第二作者,2/2),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人大《语言文字学》2019年11期全文转载). 句法变价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第一作者,1/2),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详文转摘,人大《语言文字学》2021年1期全文转载).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