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田春来

个人简介

指导学科 1、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2、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7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起任广西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专任教师(其间:2019.01-2020.01美国圣母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本科生: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近代汉语概论 研究生:普通语言学、汉语语法史、历史语言学 留学生: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汉语语言学概论 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广西客家方言语法研究”(16XYY003),拟结题。 2. 国家语保工程项目“广西汉语方言调查·上林”(YB1809A024),结题。 3. 国家语保工程项目“武鸣县城官话、钦州市区白话和东兴市区白话调查”(YB15260002),结题。 4.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壮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类型学研究”(11FYY002),结题。 5. 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祖堂集》介词研究”(09HQZZ038),结题。 6. 第四十三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古译经介词研究”(20080431317),结题。 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在研。 2.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祖堂集》词典”(07JA740021),结题。 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古译经语法史研究综述”(2006JDXM215),结题。 主持教改项目: 1.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程改革项目“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2016JGA126),拟结题。 2.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硕士生‘理论语言学’课程专题型教学改革研究”(JGY2020023),在研。 荣誉与获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11月。

研究领域

汉语历史词汇语义、汉语历史语法、方言语法、语言类型与语言接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语》郑氏注的性质与特点(1/2),《孔子研究》,2007(5):110-116 《释文》所载《论语》鲁读和古读的关系(1/1),《孔子研究》,2012(2):94-99 汉石经《论语》的性质与特点(1/1),《孔子研究》,2015(2):45-50 《法言》词类活用不合先秦常规例释(2/2),《长江学术》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 《祖堂集》句末的“次”(1/1),《长江学术》,2007(1):176-179 释唐宋禅录里的“只如”(1/1),《汉语史学报》第八辑,2009:216-225 近代汉语“着”字被动句(1/1),《语言科学》,2009(5):518-524 表被动的“遭”的历时考察(1/1),《古汉语研究》,2010(1):68-73 汉语处置介词的来源与替换(1/1),《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1):72-76 近代汉语处置式分类评述(1/1),《燕山大学学报》,2011(1):16-19 从平话、壮语看“着”表使役的来源(2/2),《汉语史学报》第14辑,2014:142-149 同功能介词在历史中的竞争与更替(1/1),《历史语言学研究》第9辑,2015:216-228 《碧岩录》助动词研究(1/1),《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7(3):17-23 广西粤语“居住”义动词演化差异探源(1/2),《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10. 广西汉壮语方言的“噻”(2/2),《民族语文》,2011(5):26—36 “语言学概论”双语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04):131-136. 著作 《祖堂集》介词研究(独著),北京:中华书局,2012。2014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一花开五叶——禅宗史话(合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禅宗大词典(参编),武汉:崇文书局,201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