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志艳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2008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同年7月在广西大学文学工作至今。 主讲课程 《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精读》、《美学原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 广西当代文学的文学地理学批评 广西少数民族古歌与民俗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广西当代文学批评 壮族文学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研究领域

文艺理论、外国文学、文化批评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一)CSSCI/中文核心 1、李志艳:《悖论与统一:<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谋杀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被2007年6月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2、李志艳:《“自反性”与“互动性”——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被2006年12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3、李志艳:《奇观否定与文学导引: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历史使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4、李志艳:《臧克家的生活诗学及其诗歌创作》,《北方论丛》,2010年第5期。 5、李志艳:《实体与想象:都市化进程中的空间问题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6、李志艳:《人性叙事:沈东子小说研究》,《南方文坛》2011年第3期。 7、李志艳:《重塑诗性主体:都市病症问解与文艺美学发展趋势》,《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8、李志艳:《文学主体性与边界: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9、李志艳:《异变与正位:接受美学与都市化进程中的受众主体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2012年第1期。 10、李志艳:《论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11、邹建军、李志艳:《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江汉论坛》2007年第11期。 12、王红、李志艳:《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 13、何志钧、李志艳:《文艺消费:复数主体的游移主体性》,《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4、何志钧、李志艳:《都市美学与当代文艺、审美难题的求解》,《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15、李志艳《地缘伦理: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李约热小说研究》,《作家》2015年第14期。 16、李志艳《第六次科技革命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科学性探讨》,《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 17、李志艳《文学是空间艺术:文学地理学的本体论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8、李志艳、邹建军《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网络文学的空间问题研究》,《南方文坛》2018年第5期。 19、蒋好霜、李志艳《“参与”与“和合”:开心麻花喜剧电影中的人文精神研究》,《电影评介》2018年第8期。 20、李志艳《论文学地理学中的文学性问题与空间批评》,《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21、师洁琼、李志艳《电影作为一门反哺艺术——从电影对宁肯小说创作的影响入手》,《电影文学》2019年第15期。 22、李志艳、陈建伟《地理意象的本位与出位之思——土家族史诗<摆手歌>与<梯玛歌>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9期。 23、师洁琼、李志艳《<复仇者联盟4>的空间叙事》,《电影文学》2019年第21期。 24、过嘉会、李志艳《宁浩“疯狂三部曲”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研究》,《电影文学》2020年第2期。 25、李志艳、过嘉会《文学的知识论批评——以独秀女作家的文学创作为例》,《南方文坛》2020年第2期。 26、李志艳《民间文学的文学地理学批评转型——以壮族民间文学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27、李志艳、陈建伟《“气韵”与“Aura”:谢赫与本雅明的艺术观比较》,《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28、李志艳、陶洁琼《生命·文化·文化交互:纪尘行旅式文学研究》,《南方文坛》2021年第2期。 29、李志艳、陈建伟《从“身体意识”到“生活即审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思想探赜》,《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 (二)一般刊物 1、李志艳:《论原诗的自由意识》,《华文文学》2004年4月。 2、李志艳:《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诗人论著——析邹建军等著<李魁贤诗歌艺术通论>》,台湾《笠诗刊》2002年12月。 3、李志艳:《论<雾锁阳关>中的生命体悟》,台湾《葡萄园诗刊》2004年1月。 4、李志艳:《意象·时空·意境新论——兼评李白<静夜思>》,《名作欣赏》2005年2月。 5、李志艳:《诗·思·心灵——论剑男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新作家》2004年6月。 6、李志艳:《 论<神檀树>的图腾意象世界》,邹建军主编《原始图腾与文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7、李志艳:《跨越里的人文困顿——论易卜生的诗歌》,中国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卜生戏剧的自由观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被美国ISSHP收录。 8、李志艳《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中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9、李志艳《逻辑的审美化:<文心雕龙>之文体论思想探析》,《广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李志艳:《朦胧诗之元语言批评》,《百越论丛》2013年8月。 11、李志艳:《融会与新创:邹诗十四行诗之“美”的境界》,谭永等编著《银桂飘香的岁月——邹建军作品评论与研究集》,清华书局,2013年7月。 12、李志艳:《山水真意 赤子情怀——读<岳奇诗草111首>》,谭永等编著《银桂飘香的岁月——邹建军作品评论与研究集》,清华书局,2013年7月。 13、李志艳:《苦难即常情:鬼子小说创作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4、李志艳:《西方文论教学改革刍议》,《读与写》2011年第2期。 15、李志艳:《立足当下与放眼未来策略——西方文论教学改革策略》,《阅读与写作》2011第5期。 16、李志艳:《实践性侧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广西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17、何志钧、李志艳《略论文艺市场的开拓》,《文艺报》2009年4月30日。 18、李志艳、邹建军:《戴望舒诗歌导读》,《诗歌月刊》2009年第10 期。 19、李志艳、邹建军《汪静之诗歌导读》,《诗歌月刊》2009年第7期。 20、李志艳、邹建军《废名新诗导读》,《诗歌月刊》2009年第12期。 21、李志艳、邹建军《应修人新诗导读》,《中国诗歌》2010年第2期。 22、李志艳:《奔行的生命之美——王诚林<血恋>之刍论》,《文艺报》2012年12月17日。 23、李志艳:《自在的艺术:陆健诗歌之元语言学研究》,《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十三辑。 24、卫敬星、李志艳:《“海水精神”:北海疍家咸水歌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5、李志艳:《地缘诗学: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黄佩华小说创作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14年11月。 26、李志艳《自在的艺术:陆健诗歌之元语言学研究》,《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4年6月。 27、李志艳《落地的感觉主义: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林白小说创作研究》,《贺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28、李志艳《诗人的主体性与新媒体的出现》,《中国诗歌》2016年第4期。 29、李志艳《<咆哮的漓江>之历史美学管窥》,《桂林日报》2016年9月7日第12版 30、李志艳、卢建飞、沈羿成《瑶族作家光盘作品中的“沱巴”意象分析》,《钦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31、李志艳《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地理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32、 李志艳《生命的一种顾盼——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法国卷>》,《世界文学评论》2017年第11辑。 33、李志艳《尽情撒野吧:百年新诗的文体学思想批判》,《中国诗歌》2017年第11期。 34、蒋好霜、李志艳《叔本华哲学中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想》,《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5、李志艳、李志荣《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36、蒋好霜、李志艳《论“中国文化中个人永不被发现”的相对性》,《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37、李志艳、蒋好霜《执守与行走——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贺州瑶族三作家”的创作》,《贵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38、师洁琼、李志艳《明治时期中日文人的汉诗交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3期。(季刊,9月) 39、蒋好霜、李志艳《“神韵说”与“格式塔质”的比较分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40、李志艳《当代诗歌地理根源探究》,《中国诗歌2018年度诗歌理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11-24页。 41、李志艳、蒋好霜《从梦境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位一体”观——窥见梦境中的“他者”》,《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2、李志艳《“放肆”的生命:王诚林散文之管窥》,《西部散文选刊》2019年第2期。 43、李志艳、蒋好霜《从理性主体到普世伦理:斯多葛主义道德观之于基督教》,《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44、李志艳、陈建伟《延展与辩证:后记的叙事学分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109年第3期。 45、陈建伟、李志艳《时空:人类与媒介的交互性研究——以<蝴蝶效应>与<海市蜃楼>为中心》,《美与时代》2019年第9期。 46、李志艳《生命觉知论:当代诗歌形式批评理论研究》,阎志主编《2019年度诗歌理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201-214页。 47、陶洁琼、李志艳《<战狼>》系列电影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美与时代》2020年第3期。(月刊) 48、李志艳,闫海凌《“无限”之途:史铁生的务虚写作研究》,《阴山学刊》2020年第3期。 49、过嘉会,李志艳《西方美学史视域中的波德莱尔审丑思想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10期。 50、李志艳《美在空间:文学地理学之审美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51、陈建伟,李志艳《批判与反思——鲁迅小说“看客”形象的语图符号学研究》,《阴山学刊》2020年第5期。 52、李志艳 陈建伟《智性的生命审视——20世纪90年代学者散文的知识叙事探幽》,《阴山学刊》2020年第6期。 53、过嘉会,李志艳《“虚掷”: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设计艺术研究》2021年第2期。 54、李志艳《新媒介·新文艺·新文论——评单小曦的<新媒介文艺生产论>》,《批评理论》2021年第1期。 55、陈玉玲,李志艳《“语-图”关系中的“生”与“溢”:<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研究》《艺苑》2021年第2期。 专著及奖励 1、李志艳:《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巴蜀书社2009年10月。 2、庞希云、李志峰、李志艳《东南亚文学简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3、秦凤珍、何志钧、李志艳《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 1、独著《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合著《东南亚文学简史》,获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合著《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获得山东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

学术兼职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文学地理学学会会员,广西美学学会副会长,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