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钟笑寒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 1989年8月至1994年8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年1月至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任教,教授 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任教,长聘副教授 2005年12月至2015年9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任教,副教授 2002 年8月至1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 1999年8月至2005年12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任教,讲师

研究领域

微观经济理论(匹配理论、博弈论) 应用微观经济学(劳动、教育、发展、政治经济学、项目评价与政策分析)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英文论文 Tong, Haoqi, and Xiaohan Zhong, Ex-ante Fairness under Constrained School Choice: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accepted. Zhong, Xiaohan, and Lin Zhu, The Medium-Run Efficiency Consequences of Unfair School Match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llege Admissio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224, Issue 2, October 2021, pp.271-285. Wu, Binzhen, and Xiaohan Zhong, Matching Inequality and Strategic Behavior under the Boston Mechanism: Evidence from China’s College Admission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Vol. 123, Sep. 2020, pp. 1-21. Lien, Jaimie, Jie Zheng, and Xiaohan Zhong, Ex-ante Fairness in the Boston and Serial Dictatorship Mechanisms under Pre-exam and Post-exam Preference Submission,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Special Issue in Honor of John O. Ledyard, Vol. 101, Jan. 2017, pp. 98-120. Lien, Jaimie, Jie Zheng, and Xiaohan Zhong, Preference Submission Timing in School Choice Matching: Testing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Economics, 19(1), Mar. 2016, pp. 116-150. Wu, Binzhen, and Xiaohan Zhong, Matching Mechanisms and Matching Quality: Evidence from a Top University in China,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Vol. 84, Mar. 2014, pp. 196-215. Qiao, Xue, Xiaohan Zhong, and Sin Sung, Economic Development, Risky Sexual Behavior, and AIDS Epidemic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7 No. 3, Sep. 2012, pp. 407-433. Wang, Jin, and Xiaohan Zhong, Has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Arrived in China? –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XIII, No. 3, Aug. 2012, pp. 81-100. Bai, Chong-en, Xin Wang, and Xiaohan Zhong, “Regulation or Property Rights: The Effect of China’s Coal Mine Shutdown Policy on Work Safety”, China Economist, Vol.7 No. 3, May-June, 2012, pp. 114-127. 中文论文 盛大林、吴星晔、钟笑寒,“新高考改革中的科目选考机制”,《经济学季刊》,即出。 张弘、黄张凯、钟笑寒,“地方监管机制对担保行业发展的影响”,《投资研究》,2019年第12期(总第38卷、第430期), 第36-51页。 汪弘、冯文伯、钟笑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并购”,《金融学季刊》,第13卷第2期,2019年,第201-224页。 杜宛忻宜,钟笑寒,“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地方:基于匹配理论分析学生对高校的偏好”,《经济学报》,第6卷第1期,2019年3月,第187-211页。 王栩淳、钟笑寒,“从婚姻匹配看户口的价值——来自CFPS的证据”,《经济学报》,第5卷第1期,2018年3月,第150-186页。 吴斌珍、赵心妤、钟笑寒(2016),“重点高中带来的工资溢价:来自大学生就业调查的证据”,《世界经济》,总第450期,2016年第2期,第142-166页。 陈昊、郑捷、钟笑寒(2015),“基于竞赛模型的分层教学激励机制研究”,《经济学报》,第2卷第4期,2015年12月,第36-61页。 曹静、王鑫、钟笑寒(2014),“限行政策是否改善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3期,2014年4月,第1091-1126页。 金雅然,钟笑寒(2014),“电视、政治参与和政治态度: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学报》,第1卷第1期,2014年3月,第135-162页。 吴斌珍、钟笑寒(2014),“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总第132期),2014年3月,第140-156页。 吴斌珍、钟笑寒(2012),“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与大学招生质量:一个基于择校机制理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总第44期),2012年1月,第765-804页。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2011),“规制与产权:关井政策对煤矿安全的影响分析”,《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0期(总第250期),第12-26页。 汪进、钟笑寒(2011),“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总第191期),第22-37页。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201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季刊》,2011年4月,第10卷第3期,第799-820页。 乔雪、钟笑寒(2011),“经济发展、危险行为与艾滋病传播”,《南方经济》,2011年第5期(总第260期),第54-67页。 钟笑寒(2011),“死亡率与产量负相关:煤炭行业‘关井’政策效应分析”,《经济学报》,2011年4月,第5辑,第67-103页。 钟笑寒(2008),“城乡移民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5卷)第8期,第110-122页。 冯俊新、张凯云、钟笑寒(2008),“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经济地理》,2008年第3期,第28卷第3期(总第127期),第497-502页。 程子建、钟笑寒(2007):“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化:不完全合同理论”,《旅游学刊》,2007年(第22卷)第6期(总第130期),第30-36页。 钟笑寒(2006),“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总第157期),第34-46页。 孙睿君、钟笑寒(2005),“运用旅行费用模型估计典型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及其收益: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2期(总第170期),第34-39页。 钟笑寒(2005),“不确定性、信息与权力:非常规事件下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经济学报》,第1卷第2辑,2005年12月,第179-191页。 钟笑寒(2005),“地区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的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总第208期),第50-56页。 钟笑寒(2005),“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20卷(总第79期),第18-27页。 钟笑寒(2005),“市场中介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2005年第3期(总第269期),第9-12页。 阙里、钟笑寒(2005),“中国地区GDP增长统计的真实性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22卷)第4期,第3-12页。 钟笑寒、汤荔(2005),“农村金融机构收缩的经济影响: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总第131期),第109-115页。 钟笑寒、程娜、何云帆(2004),“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分析”,《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2004年4月,第763-778页。 钟笑寒(2002),“税收中介:环状模型”,《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3期,2002年4月,第741-752页。 钟笑寒、李子奈(2002),“全球变暖的宏观经济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2卷)第3期,第20-25页。 钟笑寒(2002),“锁定与重新锁定:“蓝田模式”及其意义”,《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1期(总第43期),第39-46页。 钟笑寒(2001),“全球变暖的宏观经济研究:动态规划方法”,《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年第4期,第68-71页。 钟笑寒(1999),“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对策措施的若干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第9卷(总第39期),第74-75页。 钟笑寒(1998),“温室气体减排跨期优化的一个理论模型”,《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编,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81-385页。 钟笑寒(1998),“代际转移机制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第48-50页。 工作论文 Sheng, Dalin, Xingye Wu, and Xiaohan Zhong, College Admissions with Flexible Major Quotas. Gao, Xinhong, Yunhao Huang, Alexander White, and Xiaohan Zhong, Competition in Match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College Admissions in China’s Top Two Universities. Li, Bingbing, Stephanie Wang, and Xiaohan Zhong, Sorting Behavior and Matching Mechanism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Ma, Mingming, Binzhen Wu, and Xiaohan Zhong, Matching Mechanisms, Matching Quality, and Strategic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hina. Lien, Jaimie, Jie Zheng, and Xiaohan Zhong, Bad Bonuses: Incentive Incompatibility in China’s Income Tax Code. ZHONG, Xiaohan, “Gradual Reform or Radical Reform: Sustainable View”, The 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ition Economics, Beijing, No. D08. 胡益民、钟笑寒,“中国人相信市场经济吗?——来自清华园内外的观察”。 常彦婷、钟笑寒,“垄断国企超额利润及其社会福利影响——以石化行业为例”。 钟笑寒,“私有企业、投资控制与过度投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论文第200501期。 钟笑寒, “‘非典’与信息(1):信息的私人与社会价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论文第200305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