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许宪春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辽宁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7月,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应用研究室,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7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7-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2006.7-2017.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1.6-2006.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1997.7-2001.6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 1996.6-1997.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见习副司长 1993.3-1996.6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处长、处长 1986.7-1993.3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 1983.8-1984.9 辽宁省朝阳职工大学,教师,教研组长 1982.9-1983.8 辽宁朝阳柴油机厂职工大学,教师

研究领域

国民经济核算、政府统计、宏观经济分析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期刊论文 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 准确理解中国的收入、消费和投资,《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3.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与贾海、李皎、李俊波合作)。 4. 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5年的修订,《中国社会科学》 2016年第1期。 5.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的变迁——从MPS的国民收入向SNA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 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1952—1977)的资料收集和测算方法,《经济研究》1997年第9期(与田小青合作)。 7. 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8.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9. 中国GDP核算与1993年SNA GDP核算之间的若干差异,《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10.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11. 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12. 关于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变化,《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13.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14. 中国当前重点统计领域的改革,《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1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改革和发展研究,《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与吕峰合作)。 1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修订,《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 17. 九十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 18. 中国现行工农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及其改革,《管理世界》2001年第3期。 19. 中国的投资增长及其与财政政策的关系,《管理世界》2013年第6期(与王宝滨、徐雄飞合作)。 20. 中国平衡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与郑正喜、张钟文合作)。 2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1期,2002年10月。 2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一书评介,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1期,2003年10月。 2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重要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比较,《世界经济》2014年第3期。 24. 中国政府统计重点领域改革,《世界经济》2017年第2期。 25. 中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与经济增长动能分析,《世界经济》2020年第2期(与张钟文、常子豪、雷泽坤合作)。 26. 大数据与绿色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4期(与任雪、常子豪合作)。 27.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5期(与张美慧合作)。 28. 中国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基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2期(与雷泽坤、窦园园、柳士昌合作)。 29.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30. 中国资金流量分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9期。 31. 国民经济核算视角下的保险产出及中国的实证,《金融研究》2018年第10期(与刘伟、汤美微合作)。 32.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及新征程展望——基于“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金融研究》2021年第10期(与刘婉琪、彭慧、张钟文合作)。 3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34.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展望,《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 3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36. 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8期。 37. 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8期。 38. 201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5期。 39. 准确理解收入分配核算,《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3期。 40. 201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8期。 41. 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42. 201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5期。 43. 中国政府微观数据开发应用:现状、挑战与建议,《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与叶银丹、余航合作)。 44. 理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统计视角,《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7期(与余航合作)。 45. 统计数据中的“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9期(与许亚婷合作)。 46.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2020年展望,《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2期(与刘瑾钰合作)。 47. 从统计数据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5期(与常子豪、唐雅合作)。 48. 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期(与唐雅、胡远宁合作)。 49. 中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财贸经济》2003年第2期。 50. 关于与GDP核算有关的若干统计问题,《财贸经济》2009年第4期。 51. 关于2012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两个判断,《财贸经济》2012年第8期。 52. 财产收入与其他几种类型收入的区分问题,《财贸经济》2013年第2期。 53. 我国住户调查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指标之间的协调,《财贸经济》2014年第1期。 54. 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与挑战,《财贸经济》2020年第1期(与张钟文、关会娟合作)。 55.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估算,《财贸经济》2020年第10期(与杨业伟合作)。 56. 数字经济、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财贸经济》2020年第12期。 57. 数字经济分类的国际进展与中国探索,《财贸经济》2021年第7期(与刘伟、熊泽泉合作)。 58. 对经济循环账户中若干问题的认识,《统计研究》1993年第3期。 59. 经济循环账户与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之间的关系,《统计研究》1994年第1期。 60.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统计研究》1994年第5期。 61.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一),《统计研究》1994年第6期。 62.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二),《统计研究》1995年第1期。 63.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三),《统计研究》1995年第2期。 64.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统计研究》1995年第6期。 65.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分类的补充和调整,《统计研究》1996年第2期。 66.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问题,《统计研究》1996年第3期。 67.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核算内容的补充和调整,《统计研究》1997年第1期。 68.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经济循环账户和基本核算表的修订,《统计研究》1997年第2期。 69. 我国若干经济增长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数据表现,《统计研究》1999年第1期。 70. 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修订,《统计研究》2001年第4期。 71.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如何实施1993年SNA的,《统计研究》2001年第10期。 72.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方向,《统计研究》2002年第4期。 73. 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的新发展,《统计研究》2002年第6期。 7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统计研究》2002年第7期。 75. 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04年第7期。 76. 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和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统计研究》2006年第1期。 77. 关于非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统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78. 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与发展,《统计研究》2008年第4期。 79.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改革与挑战,《统计研究》2008年第7期。 8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期。 81.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统计研究》2013年第12期。 82.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统计研究》2017年第7期(与张钟文、叶银丹合作)。 83. 政府微观调查数据开发应用的国际经验和建议,《统计研究》2017年第12期(与余航、杨业伟合作)。 84. 准确理解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统计研究》2019年第5期。 85. 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统计的创新与发展,《统计研究》2019年第9期(与关会娟、张钟文合作)。 86. 关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统计研究》2020年第2期(与任雪、汤美微合作)。 87. 关于中国数据库调查方法与资本化核算方法研究,《统计研究》2020年第5期(与常子豪合作)。 88. 基于电商平台大数据的特征价格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20年第8期(与雷泽坤、郑正喜合作)。 89.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20年第12期(与关会娟、张美慧、郁霞合作)。 90. 数字化转型与经济社会统计的挑战与创新,《统计研究》2021年第1期(与张美慧、张钟文合作)。 91. “免费”内容产品核算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21年第9期(与张美慧、张钟文合作)。 92. 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相应指标的比较研究,《财政研究》2019年第11期(与雷泽坤、张钟文合作)。 93. 中国平衡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基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分析,《财政研究》2021年第8期(与任雪、张钟文、周融合作)。 94.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想,《经济科学》1996年第4期。 95.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经济科学》1997年第2期。 96. 关于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的思考,《经济科学》2005年第4期。 97. 中国两次GDP历史数据修订的比较,《经济科学》2006年第3期。 98. 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因考察,《经济科学》2008年第6期。 99.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及其变化趋势,《经济科学》2009年第5期。 100.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与解答,《经济学报》2015年第4期。 101. 如何正确使用政府统计数据,《经济学报》2017年第3期。 102. 中国政府微观调查数据如何向学术研究开放,《经济学报》2018年第4期(与张钟文、余航、叶银丹合作)。 103.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研究,《经济学报》2019年第2期。 104. 如何准确理解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经济学报》2020年第3期(与许亚婷、余航、杨业伟合作)。 105. 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改革》2021年第1期(与王洋合作)。 106.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7期。 107. 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GDP概念与1993年SNA中的GDP概念之间的比较,《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10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110. 今年一季度我国需求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率拉动作用的变化,《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111. 201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及全年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112.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四季度经济形势判断,《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113. 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114. 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115.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 116.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资料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1996年第6期。 117. 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进一步改革的若干设想,《中国经济问题》1999年第2期。 118.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比较》2011年第6期。 119. 关于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修订,《比较》2015年第2期。 120.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研究,《比较》2020年第6期。 12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本分类的变化,《计量经济学报》2021年第4期。 122. GDP:作用与局限,《求是》2010年第9期。 123.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24.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和2012年经济形势判断,《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25. 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面临的挑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与张彦珍、王新宪、姚爱兴合作)。 126. 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更好地反映创新驱动作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与郑学工合作)。 127.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国民经济核算新标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128. 后小康时代的挑战和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与余航合作)。 129. “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与唐雅、胡亚茹合作)。 130. 当前我国统计改革与建设的若干举措,《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10期。 131. 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简析,《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11期。 132. 关于对我国政府统计三项质疑的解答,《经济纵横》2015年第11期。 133. 新经济的作用及其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的挑战,《经济纵横》2016年第9期。 134. 基于保密视角的政府微观调查数据开发应用研究,《经济纵横》2018年第4期(与陈丹丹、汤美微、余航合作)。 135. GDP核算改革与经济发展,《经济纵横》2020年第10期(与王洋、刘婉琪合作)。 136.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发展和SNA修订的挑战,《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第1期。 137. 中国参加国际比较项目面临的若干问题,《统计信息与论坛》2021年第2期(与刘婉琪合作)。 138. 依托实体产业搭建平台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莆田平台经济的模式、特征与作用,《财经智库》2020年第7期(与常子豪、张钟文合作)。 139. 影响国民财富及其分配结构变化的若干因素,《全球化》2013年第1期。 140. 2012-2013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全球化》2013年第2期。 141.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特点,《全球化》2013年第8期。 142. 关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全球化》2014年第1期。 143.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经济形势判断,《全球化》2014年第2期。 144. 201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全球化》2014年第9期。 145.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全球化》2015年第3期。 146. 中国2015 年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全球化》2016年第3期。 147. 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全球化》2017年第3期。 148. 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简析,《全球化》2017年第9期。 149. 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全球化》2018年第3期。 150. 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全球化》2019年第3期。 15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1期。 152. 关于当前通胀度量指标的认识与改进建议,《新金融评论》2021年第4期。 153. 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求是学刊》2014年第2期。 154. 正确理解和使用GDP,《党建研究》2004年第2期。 155. 中国官方统计的改革与发展,《新世纪亚洲经济合作——中国地位与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6. 利用GDP进行国际比较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 157. 中国经济周期与2008年经济形势判断,《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白皮书》。 15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新的规范,《中国统计》2003年第5期。 159. 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改革,《中国统计》2004年第2期。 160. 关于绿色GDP的几点认识,《中国统计》2004年第7期。 161. 中国经济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2005年第5期。 162. 关于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思考,《中国统计》2006年第6期。 163. GDP数据修订对若干问题的影响,《中国统计》2006年第9、10期。 164.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几点新思考,《中国统计》2006年第12期。 165.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统计》2007年第1期。 166. 积极参与第二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推进GDP核算工作,《中国统计》2007年第8期。 167. 中国政府统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统计》2008年第4、5、6期连载。 168. 客观评价GDP,《中国统计》2010年第4期。 169. 积极应对挑战 进一步完善新经济新动能统计,《中国统计》2020年第7期。 170. 着力发挥统计监督职能,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审计观察》2020年第8期(与陈颖婷合作)。 171.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2期。 172. 增长趋向平稳回落,《财经》2010年第23期。 173. 从统计数据看宏观经济的压力与动力,《财经》2019年第28期(与刘瑾钰合作)。 174. 准确理解GDP,《财经》2019年第30期。 175.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与前瞻,《财经年刊》(2021预测与战略)2020年11月(与唐雅、常子豪合作)。 176. 消费需求成为主引擎,全年经济增长将前高后低,《财经》2021年5月(与唐雅、张钟文合作)。 177. 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汛情,新经济新动能仍在不断成长,《财经年刊》2021年11月(与唐雅、雷泽坤合作)。 178. 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挑战与建议,《行政改革内参》2021年1月(与张钟文、关会娟合作)。 179. 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发展,《行政改革内参》2021年7月(与任雪、常子豪合作)。 180. 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与全年经济展望,《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第13期。 181. 2021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5月。 182. 中国新经济的挑战与建议,《高科技与产业化》2021年第3期。 183. 中国经济增长率是否高估?,《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2月26日第2版。 184. 避免经济增速回落过快,避免价格上涨过快,稳步增长可以预期,《人民日报》2008年4月21日第13版。 185. 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1年第4期。 186. 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网财经频道、中国信息报》2020年5月。 187. 全面审慎地看待GDP,《经济日报》2003年7月21日第6版和7月28日第6版。 188. 提升我国GDP核算的国际化水平,《经济日报》2004年3月22日理论周刊。 189. 如何理解今年一季度支出法GDP增长率,《经济日报》2009年5月29日第2版。 190. 全面认识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日报》2010年2月23日第6版。 191. 新动能持续增长,结构优化,下半年经济恢复仍具支撑,《经济日报社信息专报》2021年第418期(与唐雅、张美慧合作)。 192. 中外知识产权产品核算问题研究,《中国信息报统计学苑版》2021年7月(与关会娟、雷泽坤合作)。 193.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努力促进东北振兴,《中国经济导报》12月1日第5版(与张美慧合作)。 194. 加入WTO对中国官方统计的影响,《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7月14日第1版。 195. Study on some problems in estimating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June 2002 issue, the United States. 196. The Establishment,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55, Special issue 1, July 2009, the United States. 197.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stim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15, Issue 3, October 2004, the United States. 198. Some differences in GDP measurements between China’s practice and 1993 SNA guideline,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19, Issue 3, September 2008, the United States. 199. Measuring China’s service Economy,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04 Q1). 200.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s of China’s official GDP by the World Bank and prof. Maddison”, 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 Study of Northeast Asia, volume 1, No.2, 1999, Japan. 201.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cycl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 Economist, No. September - October, 2009. 202. How China’s Fiscal Policy Contributes to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xperience and Lessons, China Economist (中国经济学人), Volume 8 Number 6, November-December, 2013(与王宝滨、徐雄飞合作). 203. Understanding China’s Official Statistics,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3, Volume 6 Nos. 2-3, 63-79. 204.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Incom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ume 35 No.1 February, 2014. 205.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s and Challenges, China Economist (中国经济学人), Volume 11 Number 6, November-December, 2016(与张彦珍、王新宪、姚爱兴合作). 206. The Slowdown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Statistics,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14, Number 1, March 2019. 207. Development Imbalances in China: An Integrated Analysis with the Tsinghua China Balanced Development Index,China Economist,Volume 15, Number 3, May-June,2020(与郑正喜、张钟文合作). 208. Estimation of China’s industry-level TFP and analysis of Growth Drivers,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Volume 9, Number 2, Summer, 2020(与张钟文、常子豪、雷泽坤合作). 209.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统计学》(日本,日文学术杂志)第83号,2002年9月。 出版的著作 (一)个人专著 1.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该著作被翻译成日文于2009年4月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书名为:详说中国GDP统计。 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5.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6.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7.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原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9. 经济循环账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二)主编及合著著作 1. 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3.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4. 中国资产负债核算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5. 中国政府统计重点领域解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6. 中国重点经济领域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7.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8. 中国收入分配统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9. 国际标准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10.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3-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11.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2-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12. 中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13.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与结构升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14.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深化经济改革与适度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15.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16.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2——宏观调控与体制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17.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1——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18.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19.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全球衰退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20. 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2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22.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23.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24.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25. 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框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26.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7——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7. 中国经济普查年度资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8. 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29. 中国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30. 2002-2005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轨迹,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31.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6——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32. 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33. 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34.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5——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35.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研究与争论,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36. 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7. 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粹,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8.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4——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39.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4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英文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0年出版(National Accounts for China, Sources and Methods,OECD,2000 Edition)。 41.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轨迹1998——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出版。 42. 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出版。 43. 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出版。 44. 中国国民经济循环账户编制方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出版。 45. 中国国民经济循环账户实施指南,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出版。 46.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国家统计局平衡司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47. 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普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出版。 4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方法、应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编写组编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出版。 49.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Key Economic Areas of Chin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re.Ltd 2021. (三)合作翻译著作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联合国等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2. 世界经济千年史,安格斯·麦迪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3. 宏观经济测算的前沿问题:国民经济账户的新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学术兼职

中美双方共同牵头的亚太21个经济体全球价值链数据库建设技术团队中方主席。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技术咨询组(TAG)成员。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