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边恕

个人简介

现任职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人口研究所所长 系所: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1996年、1999年、2005年于辽宁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世界经济硕士学位、国民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留校任教,1999-2004年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从事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方向)研究工作,2004-2008年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国民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8-2019年于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社会保障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7年担任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2019年担任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人口研究所所长。 先后于《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人口与经济》等二十余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世界经济导刊》、《社会保障制度》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著作及教材10余部;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及中日国际合作课题等纵向、横向各类课题30余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及其他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社科奖(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此外获民政部、人社厅及沈阳市社科奖等各类学术奖项10余项。 为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辽宁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辽宁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辽宁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辽宁大学A类骨干教师,辽宁大学青年优秀教师,2015年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提名,2017年荣获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首届社会保障优秀青年学者奖”。辽宁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财政学会理事,辽宁省公务员培训专家,沈阳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公共政策大学院客座研究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评委、教育部研究生论文评审人以及国内多种杂志的审稿人。 迄今主讲主要课程 讲授本科课程《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改革与发展专题》、《证券投资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硕士研究生课程《社会保障原理》、《西方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博士研究生课程《福利国家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目前已培养国民经济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口学、教育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生100余人,多人获学校或省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 研究成果 主要科研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收支动态平衡的社会保障最优缴费率研究”。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标准制定与多元协同治理研究”。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养老金与财政动态契合的视角”。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下的财政适度负担水平研究”。 [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动态缴费率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6]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社会保障供款结构优化与收支动态平衡研究”。 [7]主持中日国际合作课题“社会保障における最適な財源構造と動的な収支均衡の達成”。 [8]主持辽宁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课题“辽宁省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9]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课题(A类),“辽宁省社会保险适度缴费水平研究”。 [10]主持辽宁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1]主持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课题“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12]主持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课题“辽宁省社会保障最优缴费率与收支动态平衡研究”。 [13]主持辽宁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课题“辽宁省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完善研究--基于供款结构优化角度的分析”。 [14]主持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课题“辽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 [15]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辽宁省城乡‘二元福利差’动态补偿与社会保障体系统筹问题研究”。 [16]主持辽宁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基于适度给付与财政补贴动态契合的辽宁‘城乡保’制度优化研究”。 [17]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与重构”。 [18]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完善辽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19]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辽宁省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20]主持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课题“基于人口老龄化态势的辽宁省财政应对策略研究”。 [21]主持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动态契合机制研究”。 [22]主持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项目“基于老年多元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体系研究”。 [23]主持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辽宁省养老服务公共政策选择研究”。 [2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 [2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 [2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究”,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学术奖励 [1]咨询报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2012年7月,共同获奖。 [2]参编著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2008年4月,共同获奖。 [3]论文《解决城市低保制度就业负激励问题的方案探讨——基于“补差制”与“负所得税制”的分析》,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2017年12月,独立获奖。 [4]参编著作《产业结构优化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模型分析及政策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2011年10月,共同获奖。 [5]研究报告《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2017年12月,共同获奖。 [6]咨询报告《辽宁省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首届政府奖)三等奖,2006年2月,第一获奖。 [7]咨询报告《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率调整分析--以辽宁改革试点为例》,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2016年1月,第一获奖。 [8]咨询报告《中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2012年7月,共同获奖。 [9]咨询报告《辽宁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2016年1月,共同获奖。 [10]论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量化及激励机制设计》,获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3年,独立获奖。 [11]论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实现路径研究》,获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第五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7年,独立获奖。 [12]论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阶梯式救助与负所得税机制研究》,获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6年8月,独立获奖。 主要观点 [1]在社会保障参数优化方面:在学术界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保障“最优缴费率”和基金收支的“动态平衡”理论观点。改变了传统研究中将缴费率作为已知变量的做法,以人口和经济变动为分析前提,以企业、个人、财政的承受能力为约束条件,设计了不同时间段的能够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动态平衡的最优缴费率。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提出了由食品线、基本生活线、持续生活线、初步发展线、全面发展线组成的阶梯式救助设想,并设计了具有就业激励效应的负所得税方案,以帮助低保群体摆脱“贫困与失业”的陷阱。具体建议包括,设计阶梯型资金救助体系、确立不同低保层次的调整基准、设计“负所得税制”和家庭弹性给付制。 [3]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化方面:(1)提出了“在适度负担范围内构建有效的‘新农保’财政补贴机制”的建议,被人民网转载。(2)提出了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方位思路,被《中国劳动保障报》全文转载。(3)提出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需求与城镇化水平协调互动”的观点,设计了养老需求的“双下限”、“城下农上”、“双上限”三种方案,确定了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所适用的养老金给付标准。 [4]在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发展水平方面:(1)认为我国省际之间在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的匹配上存在着“双高”、“高低”、“双低”、“低高”四种类型,并且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背离的情况。(2)认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给付水平要回归到“保基本”的内涵上,提出了调整缴费结构与降低企业缴费率并行、拓展企业年金发展空间与强制建立并行、企业降费与设立财政补贴账户并行的建议。

研究领域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政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 [1]中国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测量与致因,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2]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调剂最优比例研究--基于省际基金结余均衡的政策目标,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阶梯式救助与负所得税机制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2月,第(1)期(CSSIC来源期刊)。 [4]解决城市低保制度就业负激励问题的方案探讨--基于“补差制”与“负所得税制”的分析,中国软科学,2014年10月,第(10)期(CSSIC来源期刊)。 [5]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确定及指数化调整机制设计--以辽宁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15年2月,第(1)期(CSSIC来源期刊)。 [6]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人口与经济,2018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7]延迟退休对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贡献系数研究,人口与发展,2018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 [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层次量化与调整机制研究,人口与发展,2014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9]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动态测度,统计与决策,2017年11月,第(22)期,(CSSIC来源期刊)。 [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需求、调整机制与城镇化水平,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12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11]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路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10月,第(5)期(CSSIC来源期刊)。 [1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适度水平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3]辽宁装备制造业比较研究--存量改革与内生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12月,第(12)期(CSSIC来源期刊)。 [14]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分析与政策改进,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15]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中国农村扶贫负所得税机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8年10月,第(5)期(CSSIC来源期刊)。 [16]基于动态风险的中国最优混合养老保险体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17]“城乡保”基础养老金普惠型给付的适度性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18]基于马丁法的辽宁农村低保给付标准与调整机制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10月,第(5)期(CSSIC来源期刊)。 [19]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4月,第(2)期(CSSIC来源期刊)。 [20]辽宁省企业职工养老金收支测算及对策--基于参数组合方案的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21]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微观测度与动态调整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 [22]日本年金制度的改革模式及其效果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23]基于福利最大化的辽宁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最优缴费率分析,人口与发展,2009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24]能源要素禀赋与俄罗斯产业结构初级化倾向研究,东北亚论坛,2008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25]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与效果,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 [26]基于ERM-Ⅱ机制的中东欧国家货币汇率政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27]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与财政负担能力--以辽宁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为例,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6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8]对我国养老金名义个人账户制及其财务可持续性的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0月,第(5)期(CSSIC来源期刊)。 [29]中日俄三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亚太经济,2005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 [30]辽宁省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与财政负担能力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2月,第(1)期(CSSIC来源期刊)。 [31]双重危机下的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口与经济,2004年4月,第(2)期(CSSIC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2]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趋势,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3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33]论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趋势,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4月,第(2)期(CSSIC来源期刊)。 [34]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经济效应分析,俄罗斯研究,2004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35]日本风险企业融资方式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01年12月,第(6)期(CSSIC来源期刊)。 [36]日本年金制度改革动因、模式选择及未来趋向,日本研究,2009年4月,第(2)期(CSSIC来源期刊)。 [37]行业收入差异的养老保险最优企业缴费率的分析,人口与经济,2009年10月,第(5)期(CSSIC来源期刊)。 [38]俄罗斯“后私有化”时期的股份公司治理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7月,第(7)期(CSSIC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9]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经济绩效及宏观政策分析,日本研究,2008年9月,第(3)期(CSSIC来源期刊)。 [40]论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日本研究,1999年3月,第(1)期(CSSIC来源期刊)。 [41]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日本研究,2003年3月,第(1)期。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2]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日本研究,2002年3月,第(1)期。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3]日本公共年金的支付危机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日本研究,2003年9月,第(3)期。同时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4]农村贫困补助的瞄准精度、瞄准成本与减贫方案分析,人口与经济,2020年8月,第(4)期(CSSIC来源期刊)。 [45]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缓解老年贫困的效应分析—基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双重视角,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1月,第(1)期(CSSIC来源期刊)。 主要著作 [1]专著《中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专著《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与创新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合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3月版。 [4]参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社会保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5]参编教材《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6]参编著作《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7]参编著作《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8]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民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参编著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参编著作《产业结构优化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1]参编著作《辽宁经济展望2006--2010》,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参编著作《当代日本与中日关系》,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参编教材《宏观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