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马亮宽

个人简介

(一)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古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5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4年至1985年 菏泽师专政史系教师 1991年至1993年 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 讲师 1993年至1996年 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1996年11月至今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2-2013年为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017年至今 晋升为教授(二级) 1997年 调任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 2002年 聊城大学学报主编 2012年 聊城大学图书馆长 2018年至——聊城大学傅斯年研究中心主任 (二)专业特长及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三)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款目,何思源研究。 2. 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忠勇震瀛寰的爱国将军张自忠研究。(09clsj01) 3.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语言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体制的建构”(11bzs002)。 (四)主要著作 出版著作十七部(含合著),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 1.《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合著,撰写15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2. 《齐鲁士人与秦汉社会》(专著11万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 3.《张自忠传论》(合著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4.《傅斯年评传》(专著5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5.《傅斯年教育思想研究》(专著32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 6.《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专著3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7.《大家精要:陈寅恪》(专著10万字)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8.《聊城文化史》(合著80万字,撰写1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9.《傅斯年时代的曙光》(合著40万字,撰写30万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10.《直隶惊雷—辛亥革命在京津冀》(合著30万字,撰写21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何思源:宦海沉浮-书生》(合著26万字,撰写17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2.《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合著27万字,撰写18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六)所获主要奖励 学术论著获山东社科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主要是: 1.《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2011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聊城文化史》,2017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3.《直隶惊雷-辛亥革命在京津冀》,2013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傅斯年传》,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傅斯年评传》,被评为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傅斯年评传》,被评为2015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七)所获主要荣誉 1.1997年获山东省学术骨干与学科领导人培养对象; 2.2017年获评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3.2018年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近20年,发表论文50余篇,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主要包括: 1.《试论西汉中期士人的规范化》,《秦汉史论丛》1992年(第五辑)。 2.《试论汉初儒学发展的历史地位》,《孔子研究》1998年第2期。 3.《略论汉初的士大夫》,《东岳论丛》,1999年。 4.《略论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传播》,《孔子研究》2001年5期。 5.《略论士人与汉初社会发展》《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论文摘要) 6.《傅斯年与昆明“一二一”运动》,《民国档案》1994年第3期。 7. 《论中国战区的历史价值》,《民国档案》,1994年第3期。 8.《学林两宗师 终生情谊深——傅斯年与陈寅恪关系论述》,《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9.《略论西汉士人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孔子研究》,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论文摘要) 10.《试论傅斯年的教育思想》,《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1.《略论傅斯年的教育思想》,(台北)《大陆杂志》,1997年,第94卷第三期。 12.《大运河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光明日报》,2009年1月。 13.《异国情深胜故国——何鲁丽母亲何宜文女士在中国的50年》,《人物》1998年第10期。 14.《傅斯年与山东龙山文化研发关系述论》,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人大复印材料《历史学》)。 15.《试论何思源对山东教育的贡献》,《齐鲁学刊》,1999年第五期。 16.《傅斯年在台大的最后岁月》,《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八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12期全文转载;美国大时代报全文转载;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7.《两代学人的情谊与风范——杨志玖与傅斯年关系述论》,《史学月刊》 2004年第5期。 18.《傅斯年与《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光明日报,2006年。 19.《书生议政典型在——傅斯年在旧政协会议行为论述》,《聊城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6年第9期转载)。 20.《何思源学术思想述评》,《理论学刊》,2006年第十二期。 21.《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述论91928-1949)》2021年第1期转载,《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学术兼职

1.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2.聊城傅斯年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3.中国社会史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