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5
张志阳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张志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BR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青年创新榜样。2018年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师从国际著名拉曼光谱分析专家Janina Kneipp教授,随后前往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光学纳米功能材料以及环境快速分析方法、仪器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试剂盒、催化界面拉曼表征、微流控芯片等。已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Catalysis、Analytical Chemistry、Bioelectronics & Biosenso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引17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山东省等项目。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奖励,目前担任Sensors期刊客座编辑、中国海洋湖沼协会化学分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研究团队介绍:团队负责人陈令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杂志副主编,受理环境污染分析与毒理等相关稿件。研究团队期从事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解决复杂环境介质中污染物分析监测技术的研究,在样品前处理、纳米光学探针、分子荧光成像探针基础研究、以及海洋多参数在线分析监测仪器与系统集成具有丰富的研究积累。在Nature Sustainability,Chemical Review,Angewandte Chemie,Chemical Sciences,Analytical Chemistry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撰写中英文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20项,转化4项。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烟台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 更多 >
1. 光学纳米传感方法构建及环境快速分析应用 针对海岸带环境污染物快速,灵敏,抗干扰的分析检测的发展需求,发展纳米尺度光学纳米传感新原理,揭示纳米界面分子识别与传感机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复杂样品定性定量新方法,结合微流控芯片等技术开发纳米分析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条,小型化仪器,推动海岸带环境监测技术进步,为海岸带典型污染物及环境标志物的高灵敏快速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针设计及海岸带环境界面分析 针对海岸带环境微观界面研究的技术需求,发展高灵敏表面增强拉曼(SERS)探针及分析平台,利用原位拉曼光谱研究海岸带典型环境界面过程,并揭示环境界面的分子作用机理,探究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响应机制及污染物转化降解规律,为海岸带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估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