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安龙

个人简介

1. 学习经历 青岛海洋大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青岛,1995.07 青岛海洋大学, 环境地质学工学硕士学位,中国青岛,1998.07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理学博士学位,中国青岛,2006.06 2. 工作简历 1998.07-2000.12,中国海洋大学,助教 2001.01-2006.12,中国海洋大学,讲师 2007.01-至今,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4.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获奖 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测绘产品二等奖(第二获奖人),山东省测绘行业协会 2005年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五获奖人) 2001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获奖人) 2006年获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奖(第四获奖人) 2010年获山东地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8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8年获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五获奖人) 2009年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获奖人) 2010年获中国海洋大学第八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获奖人) 2012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知识竞赛优秀教练奖 2014年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地质知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5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5. 主持及参与的重要科研项目 1)人工填海对下游海滩的环境影响研究(CIMTS-2015-01) 2万开放实验室基金(2016.01~2017.01),项目负责人 2)滩浅海钻孔取样分析研究(20150012),16万,横向科技服务(2015.01~2016.01),项目负责人 3)滩浅海浅层工程土性探测技术分析研究(20150010)28万,横向科技服务(2015.01~2016.01),项目负责人 4)孤东海堤海滩剖面现场委托检测(20130659)12万,横向科技服务(2013.12~2014.12),项目负责人 5)浙江定海潮流能立项勘察(20130658),62万,横向科技服务(2013.12~2014.12),项目负责人 6)山东省908专项海岛(礁)调查项目一青岛调查区海岛(礁)调查(SD-908-01-03-01-05)85万,山东海岛908专项(2006.12~2009.12),项目负责人 7)黄河水下三角洲软土滑移机制的研究(Q2002E02)3.5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12~2005.12),项目负责人 8)日照北部人工鱼礁本底调查(20150450),63万,横向科技服务(2015.12~2016.12),技术负责人 9)现代废黄河口大规模侵蚀下沉积物源-汇作用及其机制(41476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万,第二负责人 10)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本底调查(鲁海渔函[2014]247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4.12~2015.12),技术负责人 11)温州欧飞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建设工程预可研,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2011.12~2015.12),250万,工程地质勘察课题负责人 12)青岛市重要海洋资源调查,青岛市其他项目(2013.12~2015.12),子课题负责人 13)黄河河口动力沉积地貌本底数据调查(2013FY112000),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89万,子课题负责人 14)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动力分区:过程、机制与沉积效应(41376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8万,子课题负责人 15)东海海洋环境效应研究(I)(GZH201300601),127专项,参加人 16)东海海洋环境调查(II)(GZH201100302),127专项,参加人 17)江苏LNG水文气象调查项目(20120513),188万,子课题负责人 18)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与论证,2012~2014年,17万,子课题负责人 19)气候变化影响下典型海岸冲淤过程及演变趋势(2010CB951202),2010-2015 33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20)100KW潮流能发电装置研制安装(GHME2010GC02-2),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2010.12~2014.12),800万,工程地质勘察课题负责人 21)福建沙埕港八尺门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站址勘查及工程预可研(GHME2011ZC03)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2011.12~2015.12),500万,工程地质勘察课题负责人 22)胜利青东区块海洋环境基础资料调查研究(20090081),661万,2009.12~2010.12,工程地质调查课题负责人 23)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一号平台钻孔技术服务(20090079),37万,2009.12~2010.12,技术负责人 24)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岸开敞航道骤淤机制及治理对策研究(Y2007E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2~2009.12),参加人 25)CJ02区块西部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908-01- CJ02),908专项(2009.12~2011.12),参加人 26)QC09区块海底饯层剖面和侧扫声纳探测调查与研究(908-01- QC09),908专项(2009.12~2011.12),野外调查负责人 27)青岛奥云场地环境及特殊规律研究(2007.12~2008.12),2006,野外调查负责人 28)长江口复式河槽沉积地貌演变与水动为的相互作用(4406015),2006.01~2009.01,参加人 29)第四纪黄土中撞击事件的He同位素记录研究(0310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0.01~2002.01,参加人 30)第四纪黄土宇宙尘通量变化的He同位素记录研究(4017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01~2005.01,参加人 31)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三维沉积格架及其失稳预测系统(40376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01~2005.01,野外调查负责人 32)海上静力触探技术及静、动三轴试验系统评价粉质土工程特性模型(2001AA616020) 20万元,“863”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33)波浪作用下桶型基础失稳机制的研究(50009002) 22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验负责人 34)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2CB412408),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防护子课题,8.0万元,2002~2005,子课题负责人 6. 国家发明专利 1.李安龙, 杨少丽,杨荣民,林霖.土样标定罐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04 1 0023637.9, 公开/公告日: 2007年5月11日. 三、教学研究活动 1. 教学方向:基础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科研活动 2.教授课程: 本科教学: 地球科学概论和普通地质学:48学时,主要为我校地质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行星中的地球、地球的物质组成-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作用、地球资源与环境。 工程地质:32学时,主要为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地球的物质组成-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质年代、地形地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石与岩体的工程性质、土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构造、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分类与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实践:16学时,主要为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实习内容为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常见岩浆岩石的认识和鉴定、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常见变质岩的认识和鉴定、地质工具与地形图的使用、岩土、岩石与岩体的野外识别、认识浮山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认识崂山校区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认识学校周边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海洋工程地质学:32学时,主要为我校地质学与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海洋测绘方向)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海底的地形地貌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海底的地质构造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海洋土的工程性质、海底灾害地质现象及工程评价、海洋工程调查方法、海洋工程地质勘察。 海洋工程地质学实践:16学时,主要为我校地质学与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海洋测绘方向)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粒度分析、测定容重、含水量、液塑限;压缩实验;直剪实验;静力触探试验、工程地质图的阅读与绘制。 土力学与地基础:48学时,主要为我校地质学与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海洋测绘方向)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变形与地基的沉降、土的抗剪强度、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地基的承载力、土坡稳定分析。 ArcGIS软件应用:32学时,主要为我校地质学与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海洋测绘方向)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绪论、ArcGIS快速入门、空间数据采集、地理数据库、空间数据编辑、空间数据的拓扑处理、ArcGIS地图制图。实践内容为:ArcGIS 10软件简介与软件安装、崂山校区遥感图像配准与编辑、崂山校区地图制作、崂山校区地理数据库的制作、首山地区地图配准与矢量化、首山地区空间数据编辑和首山地区地图制图与输出。 海洋调查资料处理:6学时,主要为我校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海洋测绘方向)专业开设,课程讲授内容为水深资料和处理。 本科生实习: 桃村地质认识实习: 认识桃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出露的岩石、地层、矿床、地质构造现象,掌握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地质过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地质野外踏勘方法、学会编写地质调查报告。 安徽巢湖地质教学实习: 认识巢湖地区的地形地貌,出露的岩石、地层、矿床、地质构造现象,学会使用现代化地质调查工具,学会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分析方法,学会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学会分析区域的地质发展史,要求掌握地质野外踏勘方法、地层剖面实测方法、掌握数字化填图方法,学会编写地质调查报告。 辽宁兴城地质教学实习: 认识辽宁兴城地区的地形地貌,出露的岩石、地层、矿床、地质构造现象,学会使用现代化地质调查工具,学会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分析方法,学会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学会分析区域的地质发展史,要求掌握地质野外踏勘方法、地层剖面实测方法、掌握数字化填图方法,学会编写地质调查报告。 海洋学实习: 一次轻松愉快的实习,内容包括船上安全注意事项、气象观测、水文(海流、波浪)观察、海水采样、生物取样、地质取样,掌握定点观测和断面观测等海洋调查方法。 海洋地质实习: 一次轻松愉快的实习。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因此海洋地质实习包括以下内容:海滩波浪、潮流的观测、山东半岛沿岸的砂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地貌和沉积动力过程观察观测认识;河口湾沉积沉积环境、砂坝-澙湖环境、潮坪沉积环境、海滩沉积环境、古海岸环境的认识;洋陆板块碰撞带的观察认识、海洋地质调查方法的实践。通过本次实习培养熟悉海洋地质学理论、掌握海洋地质调查方法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次实习围绕着山东半岛南岸展开,又可称山东半岛海岸带实习。 地质旅行(Ⅱ): 一次轻松愉快的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通过旅行的方式认识沿途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内容包括临朐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的湖泊沉积地层观察、昌乐火山群火山机构观察、青州云门山公路沿途大剖面观测、黄河口湿地国家地质公园观察、黄河三角洲东部海岸带潮坪沉积环境和人工建筑物的冲刷观察、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带贝壳滩观察、长山岛地质地貌现象和海岸带地质地貌现象、蓬莱海岸带地质现象观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参观等一系列的旅行活动。经过旅行,增加学生对滨海、河流、湖泊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和火山活动过程的理解。既有古代滨海、潮坪、湖泊等沉积地层的观察,也有现代滨海、潮坪、湖泊等现象的观察,真正体现“将今论古”的地质思维。 生产实习: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海上调查项目,让学生掌握海洋调查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海洋调查工作程序和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 多人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多项 研究生教学: 海洋岩土工程: 授课内容(中英文):本课程由海底土的性质、海洋土力学、周期荷载下土的性能、近岸重力式结构物基础、近海桩基基础、海底稳定性、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基础问题七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是讲述组成海洋地基的物质—土的性质;海洋土体赋存的地貌特征;有效应力原理;土体强度与承载力;循环荷载下土的性状变化及评价方法;近海重力式结构物基础、建造与安装分析;近海桩基基础的类型与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海底斜坡不稳定性的机制与计算;自升式平台的基础问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海洋工程基础所依托的土体及基础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海洋岩土工程工作方法,为从事海洋工程的设计、施工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初步具备应用岩土工程知识解决海洋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Marine Geotechnics is 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y, Hydraulics and Mechanics to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foundations for bridges, roads, buildings, solid waste disposal systems (landfills), dams, embankments, tunnels, canals, and waterways, etc. Soil is the oldest and the most complex engineering material. The course will introduce seven section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submarine soils, submarine soil mechanics,soil behaviour under cyclic loading;foundation for offshore gravity structures,foundations for jack-up rigs;offshore pile foundations and seafloor stability. Some knowledge on topographical feature of the sea floor, the origin,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sediments, in-situ stress state in submarine deposits, and effective stress principle, and consolidation, earth strength, shear strength of submarine deposits, bearing capacity, and soil behaviour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cepts of cyclic behaviour of soils, approaches to analysis of response of cyclic loading,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sands,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clays, and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and instrumentation of gravity platforms, stability analysis, deformation analysis, piping and erosion, and causes of seafloor instability, geological features of submarine slides, mechanisms of slope stability, slope stability under gravity forces, slope stability under wave forces will be required to understanded by graduate student. 海洋工程地质勘察: 授课内容:本课程由海洋工程勘察概论、海洋工程测绘、海洋水文要素调查、海洋工程物探调查、海洋底质调查、海洋工程地质钻探、海洋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室内资料整理和调查报告编写等部分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海洋工程调查程序和工作方法,以及对海洋调查仪器性能的了解和工作时的选择,为从事海洋工程勘察施工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从事海洋工程勘察的能力。 3.教学研究活动 2007年《数字填图在地质学野外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基金项目 2008年《青岛近郊岩石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基金项目 2009年《地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基金项目 2009《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 2009.3~2011.3《巢湖地质教学实习虚拟基地的研究与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重点研究项目, 2012~2013《工程地质课程建设及跨课程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基金项目

研究领域

(1)海底三维地层建模与历史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利用ArcGIS、AutoCAD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地层模型与历史资料数据库,进行海底过程的虚拟仿真与评价。 (2)山东半岛南岸的现代海岸地质过程认识:利用RTK和全站仪技术监测半岛南岸典型河口与海滩的地貌变化过程,利用MIKE21或DELFT3D数模软件进行多重因素影响下海滩过程的模拟,力求掌握海滩地貌演变规律; (3)波浪作用下大陆架土体的动力学性质研究:利用动三轴测试和室内水槽模拟技术研究在波浪作用下海底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揭示海底界面的变形机制; (4)海底探测技术研究:在现有实验室基础上进行旁侧声纳资料解译技术,浅地层剖面资料解译技术,海上定位技术和海底底坡稳定性评价技术研究。

1. 学科方向:海洋工程地质学、海岸工程环境 2. 应用基础:利用海洋探测技术来研究海底灾害地质现象的发生变形过程及灾害危险性评价。侧重于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域的斜坡不稳定性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及海底灾害因素的三维可视化研究和山东半岛的海岸动力地貌演化过程研究。针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灾害地质现象,集中对比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变迁规律,海底泥面以下地层不同深度与不同历史时期地层的沉积类型、地层变形规律与波浪作用下地层的变形机制,探索地层内部的变形过程,和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与人类活动间相互作用过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总数3余篇,出版海洋地质科谱读物1部,其中国内核心杂志或国际刊物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余篇。 [1]LI Anlong,LUO Xiaoqiao, LIN Lin,YE Qing,and LI Chunyu,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Change and 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ilty Seabed[J],J. Ocean Univ. China, 2014 13 (6): 911-916(SCI收录) [2] Li Anlong, Li Guangxue, Cao Lihua, Zhang Qingde, Deng Shenggui. The coastal eros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bandoned lob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4, 14(4): 465-472(SCI收录) [3] Jian-hai Li, Yu-bin Fu, Jia Liu, An-long Li and Dong-dong Ma, Effect of Electrode Shape on Power and Internal Resistance in 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 Material on Marine Sedimen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9, Vols. 79-82, p2195-2198.(EI收录) [4] S. L. Yang; A. Solheim ; C. F. Forsberg; T. Kvalstad ; X. L. Feng ; A. L. Li ; R. Urgeles,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River-fed Sediments Compared with Glacier-fed Sediments,Marine Georesources&Geotechnology,2009. 27: 4,281~295 [5]ZHOU Liang-yong; LI An-long; GONG Shu-yun; LIU Yong; ZHAO Dong-bo; WEN Guo-yi,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Matters In Surface Water Of Yellow River Mouth,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7年 05期 [6] 李安龙,叶青,林霖,冯秀丽,有效利用校区周边资源构建“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J].中国地质教育,2013, (4):13-15. [7] 李安龙,罗小桥,韩宗珠,如何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OUCSRDP项目的心得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13, (3):27-29. [8]李安龙,赵广涛,韩宗珠等.数字化填图技术在地质本科教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2):67-70. [9]李安龙, 肖鹏, 杨肖迪, 等. 基于浅剖数据的三维海底地层模型构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6(03):91-95. 波浪作用下的底坡稳定性评价: [10]李安龙,李广雪,林霖等.波浪作用下粉土海床中的孔压响应试验研究[J].海洋通报,2012,31(1):15-20. [11]李安龙杨荣民林霖,曹立华杨少丽,波浪加载下海底土质特性变化的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Vol33(1),2003:101~106 [10]许国辉,常瑞芳,李安龙.波浪作用下粉质底床的性态研究,黄渤海海洋,Vol.18(1),2000:19~26 [13]李安龙杨少丽杨荣民林霖,波浪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水下岸坡稳定性预测技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3 专刊Special Issue, Vol.13:95~99 [14]李安龙杨荣民曹立华孙映涛,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斜坡波致稳定性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 Vol.34(2):273~280 [15]李安龙,杨荣民,曹立华等,近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差异侵蚀及土工特性,青岛海洋大学学报Vol31(3),2001:435~440 [16]李安龙(译)TM图象上山麓冲积扇相的分布特征,海岸带地质研究文集,2002 [17]李安龙,李广雪,曹立华,胡光海,埕岛海域海底工程地貌的最新动态及演化,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Vol.27(Supplement),2007:36~40 [18]林霖,冯秀丽,李安龙,刘涛.埕岛海域粉土地震液化分区,海洋科学2003. Vol.27(6):64~67 [19]陈晖,曹立华,李安龙,等埕岛海域浅水区人工构筑物周边海底地形演化与海洋灾害地质现象关系研究。海岸工程,Vol.22(3):19~24 [20]冯秀丽. 戚洪帅. 王腾. 李安龙,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地貌演化及其地质灾害分析,岩土力学,2004,Vol.25(Supp.):17~20(EI收录) [21]李安龙,李广雪,曹立华,张庆德,黄河三角洲废弃叶瓣海岸侵蚀和岸线演化,地理学报,2004,Vol.59(5):731~737, [22]李安龙,曹立华,李广雪,旁侧声呐在海底探测中的应用和工作船动态定位施工技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Vol.36(2),2006:331~335 [23]李安龙,李广雪,曹立华,菀春亭,邓声贵,广利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和入海航道选择.海岸工程2004,Vol.23(2):1~8 [24]陈静,冯秀丽,李安龙,邓声贵,广利河口拦门沙航道开挖后淤积强度预测.海洋科学2003. Vol.27(6):47~50 [25]杨荣民,李广雪,李安龙,菀春亭,邓声贵,广利河口拦门沙沉积特征和冲淤过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Vol.35(2):339~343 [26]周良勇,李广雪,邓声贵,李安龙等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海洋地质动态2003,19(10):1-4 [27]周良勇,李广雪,刘健,李安龙,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Vol.26(2),2006:1~8 [28]邓声贵,李广雪,周良勇,李安龙等.利用TM合成图像研究滨海平原城市东营市的时空扩展。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3, Vol.33(4):603~608 [39周良勇; 李安龙; 龚淑云; 刘勇; 赵东波; 温国义; 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悬浮体分布及粒度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5):33~38 [30]成海燕,姜胜辉,李安龙等.黄河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浅地层划分与海平面变化的响应[J].海洋地质动态,2010,26(1):31-36. 海洋工程基础研究: [31]李安龙,杨少丽,齐剑峰,林霖.桶形基础负压沉贯过程中的比尺效应试验 研究。海洋工程2005, Vol.23(1):13~17 [32]杨少丽,李安龙,齐剑峰,桶基负压沉贯过程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3, Vol25(2):236~238 [33]杨少丽,Lars Grande,齐剑峰,李安龙,桶基负压沉贯下粉土中水力梯度的变化过程,岩土工程学报2003, Vol25(6):662~665 [37]杨少丽,Rolf Sandven,林霖,李安龙. 改进的粉土制样技术,岩土工程学报2000, Vol22(3):379~380 [35]齐剑峰冯秀丽林霖李安龙等,桶形基础及其作用下的粉质土海床失稳机制研究的试验设计,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Vol32 (6) : 949~955 [36]齐剑峰,雷霆,李源等.粉土中桶基负压沉贯安全机制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798-802. 地质实习与教学调查研究: [37]李三忠,李安龙,范德江,赵广涛. 安徽巢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大地构造背景,地质学报,Vol.83(2),2009:208~217 [38]栾光忠,李安龙,王建等.青岛主要海岛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环境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8):111-116. [39]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赵广涛,李安龙,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84(4):50-53. [40]韩宗珠,肖楠,李安龙等.安徽巢湖下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4):78-85. [4]韩宗珠,刘金庆,李安龙等.青岛田横岛北岸柱状样沉积物组成与沉积环境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2,(1):92-99. [42]韩宗珠,衣伟虹,李安龙,王青松.巢北地区船山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沉积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312-316. [43]韩宗珠,邹昊,李安龙等.大沽河潮坪沉积的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J].海洋湖沼通报,2010,(4):117-123. [44]韩宗珠,李敏,李安龙等.青岛田横岛北岸海滩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判别[J].海洋湖沼通报,2010,(3):131-136. [45]李德平,韩宗珠,李安龙等.巢北地区中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相与古环境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0,(3):126-130. [46]韩宗珠,衣伟虹,李安龙等.巢北地区黄龙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9):123-127. [47]徐刚,刘健,李安龙等.晚第四纪深切谷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动态,2009,25(7):14-19. [48]成海燕,李安龙,龚建明,陆相烃源岩评价参数浅析,海洋地质动态.2008(2).-6-10

学术兼职

2000-2015,青岛市地质学会,理事 《海洋工程》、《海洋通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海洋学报》、《海洋科学》、《海洋湖沼》、《海洋科学进展》、《地理学报》等,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