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杜加强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区域与城市生态创新基地,副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区域与城市生态创新基地,博士后 2003/09-2008/0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9/09-2003/07,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生态学、生态遥感、应用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影响评价、生态恢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与评价;(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4)生态文明与生态资产核算;(5)生态规划与生态影响评价;(6)恢复生态学。 杜加强,男,山东临沂人,研究员。200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生态遥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生态资产核算、生态规划、生态恢复等相关工作。 【社会工作】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的长期审稿专家,如、、 【荣誉奖励】 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赴新疆开展技术援疆工作,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 曾先后荣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爱岗敬业标兵、青年科技创新奖、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发明专利: 陆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样方定位器,授权号ZL 2012 2 0109605.0 第三发明人,已授权 代表性论著: 杜加强, 舒俭民, 熊珊珊. 黄河源区气候、植被变化与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01. 苏德, 赵艳华, 杜加强, 等. 西部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7.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十三五”重点任务研究,科学出版社,作者之一, 2017.05.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研究,主持; 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典型湿地退化评价及驱动力研究,主持 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研究,主持; 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主持; 5、环保部重点专项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年-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与十年变化,主持; 6、环保公益项目,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关键技术与保护战略研究之专题我国土地沙化生态安全屏障识别、缺失分析与红线划定,主持; 7、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一期),综合组技术骨干; 8、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咨询项目,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专题主持; 9、地方技术咨询项目,南通市“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主持 10、地方技术咨询项目,南通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技术负责人; 11、地方技术咨询项目,克拉玛依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主持; 12、地方技术咨询项目,鄂托克旗棋盘井蒙西地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规划,主持; 13、地方技术咨询项目,绵阳市游仙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支持; 14、地方咨询项目,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碳汇试验区建设综合规划,主持 15、地方科技支撑项目,新疆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技术负责人之一;

研究领域

生态遥感、生态模拟、生态规划、生态恢复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He Ping, Gao Jixi, Zhang Wenguo, Rao Sheng, Zou Changxin, Du Jiaqiang, Liu Weiling. China integrating consevation areas into red lines for stricter and unified management[J]. Land Use Policy, 2018, 71:245-248. (2) Jiaqiang Du, Ping He, Shifeng Fang, Weiling Liu, Xinjie Yuan, Junqi Yin. Autumn NDVI contributes more and more to vegetation improvement in the growing season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2017, 10(11):1098-1117. DOI:10.1080/17538947.2017.1282547. (3) Jiaqiang Du, Chenxi Zhao, Jianmin Shu, Ahati Jiaerheng, Xinjie Yuan, Junqi Yin, Shifeng Fang, Ping 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veget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relationship to climatic variables during multiyear periods from 1982-2012[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6, 75(1):77. (4) Jiaqiang Du, Jianmin Shu, Junqi Yin, Xinjie Yuan, Ahati Jiaerheng, Shanshan Xiong, Ping He, Weiling Liu. Analysis on spatio-temporal trends and drivers in vegetation growth during recent decades in Xinjiang,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5, 38:216-228. (5) Zhu Jianxing, Wang Qiufeng, He Nianpeng, Smith M D, Elser J J, Du Jiaqiang, Yuan Guofu, Yu Guirui, Yu Qiang. Imbalanced atmospher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positions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nutrient limitation[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2016, 121(6):1605-1616. (6) 郑海亮, 房世峰, 刘成程, 吴金华, & 杜加强. (2019). 青藏高原月N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 响应.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1(2), 201-214. (通讯作者) (7) 林晓娟, 房世峰, 杜加强, 吴骅, 窦馨逸, 岳杙筱.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北京市适度人口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 19(11):1495-1503. (8) 杜加强, 王跃辉, 师华定, 房世峰, 何萍, 刘伟玲, 阴俊齐. 基于MOIDS和Landsat的青藏高原两代GIMMS NDVI性能对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22):192-199. (9) 杜加强, 赵晨曦, 贾尔恒·阿哈提, 房世峰, 香宝, 阴俊齐, 何萍, 袁新杰, 方广玲, 舒俭民. 近30a新疆月NDVI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5):172-181. (10) 杜加强, 贾尔恒·阿哈提, 赵晨曦, 房世峰, 刘伟玲, 阴俊齐, 袁新杰, 徐延达, 舒俭民, 何萍. 三江源区近30年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 草业学报, 2016, 25(1):1-12. (11) 杜加强, 高云, 贾尔恒·阿哈提, 赵晨曦, 方广玲, 袁新杰, 阴俊齐, 舒俭民. 近30年新疆植被生长异常值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J]. 生态学报, 2016, 36(7):1915-1927. (12) 杜加强, 贾尔恒·阿哈提, 赵晨曦, 方广玲, 阴俊齐, 香宝, 袁新杰, 房世峰. 1982-2012 年新疆植被NDVI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2):3567-3578. (13) 杜加强, 舒俭民, 赵晨曦, 贾尔恒·阿哈提, 王丽霞, 香宝, 方广玲, 刘伟玲, 何萍. 两代AVHRR GIMMS 数据集的对比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6, 36(21):6738-6749. (14) 杜加强, 熊珊珊, 刘成程, 郭杨, 舒俭民, 张林波. 黄河上游地区几种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J]. 干旱区地理, 2013, 36(5):831-840. (15) 杜加强, 郭杨, 房孝磊, 刘成程, 王丽霞, 沈云, 张林波. 近50a黄河上游气候变化趋势和干湿界线波动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13, 30(2):291-298. (16) 杜加强, 舒俭民, 张林波. 基于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和NDVI 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退化研究[J]. 生态学报,2012, 32(11):3404-3413. (17) 杜加强, 舒俭民, 张林波, 郭杨. 黄河上游不同干湿气候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11):1192-1201. (18) 杜加强, 舒俭民, 刘成程, 王丽霞, 郭杨, 张林波. 黄河上游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2): 92-100. (19) Du Jiaqiang, Liu Chengcheng, Xu Cui, Guo Yang, Wang Lixia, Li Yingchang. Monthly resolution analysis of vegetation response to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599:938-942. (20) 方广玲, 香宝, 杜加强, 王宝良, 张立坤, 胡钰, 徐杰. 拉萨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 247-254. (21) 舒俭民, 张林波, 罗上华, 杜加强, 梁广林.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重点任务[J].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8):39-45. (22) 吴志丰, 李芬, 张林波, 张继平, 杜加强. 三江源区草地参照覆盖度提取及草地退化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4, 23(2):94-102. (23) 王跃辉, 张林波, 郭杨,何萍, 刘伟玲, 杜加强, 王丽霞. 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5):132-137. (24) 徐翠, 张林波, 杜加强, 郭杨, 吴志丰, 徐延达, 李芬, 王风玉.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33(8):2388-2399. (25) 徐延达, 徐翠, 翟永洪, 巢世军, 杜加强, 刘成程, 张林波. 三江源地区冬虫夏草采挖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1):1194-1200. (26) 杜加强, 舒俭民, 张林波.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其与传统模型的对比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1):191-196. (27) 杜加强, 滕彦国, 王金生. 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处理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2):99-103. (28) 舒俭民, 杜加强, 孟晓杰, 高菊红. 牡丹江支流河源湿地环境特征与服务功能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2(6):62-66. (29) 杜加强, 王金生, 滕彦国, 张桐. 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J]. 生态学杂志,2008,27(7):1187-1192. (30) 杜加强, 王金生, 滕彦国.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初探[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4) :178-183. (31) 杜加强, 舒俭民, 张林波. 1982-2006年黄南州NDVI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4):229-234. (32) 杜加强, 王金生, 张桐, Yumin Chen, 滕彦国. 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12): 17-24. (33) 杜加强, 滕彦国, 王金生. 德兴地区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地球化学评价[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7(5):24-27. (34) 楚敬龙, 杜加强, 滕彦国, 王金生. 基于GIS的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J]. 地质通报, 2008, 27(11):1875-188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