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炳清

个人简介

男,从“七.五”开始,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973课题、863课题、科技支撑和重大事件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排名第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排名第四和第七)和三等奖1次(排名第四)。出版专著一本,合作出版专著六本,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论著 10.胡炳清编著,《总量控制中的离散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 科研项目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专题负责人参加了水环境容量研究、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承担了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总量控制技术软件系统、国家酸沉降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我国典型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等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了973课题“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与环境质量调控战略”和“我国酸雨控制指标体系及调控原理研究”,以及863课题“大气复合污染的区域调控和决策支持技术”;承担了“数字集成与信息共享平台”、“国家酸沉降控制管理平台”和“大气复合污染调控与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与集成”等课题;建立了数字集成与共享的管理模型框架,提出了开放式数据库概念和数据库关系对象模型;提出了酸雨及酸沉降协调控制的原理及其框架与过程,提出了多样性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负责组织、协调与指导多家协作单位、数十名研发人员联合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调控决策与技术支持平台”的研发,提出了“基于方案的DSS框架构建与设计技术”理论与方法。承担了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项目“数据库及数据质量保证体系”,广州亚运项目“亚运前后珠三角火电厂污染控制措施、减排效果与监控”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环境评估项目“产业发展战略评估、工业企业恢复与重建的环境保障与对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负责人参加了“制定地方排放标准的总量控制技术原则和方法”、“离散规划问题在总量控制中的计算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环保局项目,参加了 “沈阳市生态市建设大气环境改善规划”和“深圳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与研究”等数十项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和环保核查项目。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和课题负责人承担2012年公益性项目“基于大气污染物总量优化减排的污染源分级技术研究”和“国家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气污染物控制的污染源分类方法与体系,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信息系统。 目前,作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或负责人参加了2015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BAC23B00)和“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BAC21B00),承担“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2014BAC23B05)和“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技术与系统研制”。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系统模拟、环境管理系统与平台研发、环境规划与评价等研究工作

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系统模拟、环境管理系统与平台研发、环境规划与评价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胡炳清,易鹏,段宁,赵德刚,赵金民,程柯,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3月,Vol.35 No.3; 2.胡炳清,柴发合,赵德刚,赵金民,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环境保护》,2015年3月(第五期),总第560期第43卷; 3.胡炳清*,覃丽萍,柴发合,易鹏,环境压力指数及我国大气环境压力状况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9月,Vol.33 No.9; 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著,《5.12汶川特大地震环境保护科技行动》,中国环境出版社,2010年9月,主要作者之一; 5.胡炳清,赵德刚,基于MapObjects的北京及周边空气质量管理系统,2009第八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测绘出版社,2009年10月,P156-161; 6.孟伟等著,《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主要作者之一; 7.胡炳清,MO组件的Layout功能扩展及实现,《第七届ArcGIS暨ERDAS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地震出版社,2006.10; 8.胡炳清,裘书服,累积流量坐标系下河流二维水质模型流管划分技术研究,《森林工程》,2006.7,Vol.22 No.4; 9.胡炳清,柴发合,陈义珍,崔强,国家酸沉降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环境保护》,2000.7,总第27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