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俐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82年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留美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4年以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4年9月---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环境研究与污染控制 【社会工作】 [1]受聘于科技部、环保部、教育部专家,开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重大项目评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等工作; [2]多地市土壤环境调查、研究与修复专家顾问,相关项目评审把关; [3] 多个期刊论文审稿人. 【荣誉奖励】 [1]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基础术语规范、风险控制研究及履约技术支持”2012,排4,主要贡献者。 [2]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钢铁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污染调查技术及管理应用”2015年,排名第一。 科研成果 获得授权专利: 发明专利:刘俐等. “一种三维荧光的矫正方法”;专利号:ZL 200910157790.3, 授权时间为 2011年.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刘俐等. “可方便实现三维荧光光谱矫正功能的荧光光度计及其光谱校正方法” ,专利号:ZL 2009 1 0170174.1, 授权时间为2011年. 第一发明人. 实用新型专利:刘俐等. “能检测光吸收或光透射的荧光光度计”;专利号:ZL 2009 2 0176245.4, 授权时间为2010年. 第一发明人. 专著 [1]《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管理和调查》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38910-7, 主编,第一作者。 [2]《地下水污染预警方法与示范》中国环境出版社,北京,ISBN 978-7-5111-2212-4. 主要编者。 [3] 《Vocabulary Handbook of POPs-contaminated》 Science Press. Beijing. ISBN: 978-7-03-029608-5. 主要编者。 [4]《污染场地术语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ISBN: 978-7-03-024658-5. 编者。 [5] 《Twenty year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soil pollution and remediation in China》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2016年12月9日) 主要研究项目 1.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钢铁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中有毒有害物质探查” (200909074), 项目负责人 2.环保部国际履约项目”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POPs污染场地风险评估”(C/V/S/09/229),项目负责人 3. 环保部国际履约项目“山东大成三氯杀螨醇生产场地环境无害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咨询服务子项目”,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农药生产场地DDTs纵向迁移及蓄积层形成机理研究” (41373130),项目负责人;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重金属专项 “金城江区废弃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遗址风险评估” (KJY20130250),项目负责人;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7.土壤加密调查“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研究与编制 8.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自由探索课题“污染土壤石油去除剂应用的条件参数研究”,项目负责人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工业场地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材料研发与现场试验”(2017YFA0207002-3),课题负责人 10. 广西土壤重金属背景综合分析与评估,《土壤背景值的研究与建立》,项目负责人

研究领域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治理、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理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治理、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控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Li Liu, Liping Bai, Changgeng Man, Wuhong Liang, Fasheng Li, Xiaoguang Meng. DDT Vertical Migration and Formation of Accumulation Layer in Pesticide-Producing Si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 9084-9091. 通讯作者 [2]Li Liu, Cunyi Song, Zengguang Yan, Fasheng Li. Characterizing the release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oil under acid rain leaching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Chemosphere. 2009, 77: 15-21. (2009.9.1) SCI. EI收录. [3]Li Liu, Fasheng Li, Daiqun Xiong, Cunyi Song.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of the surficial sediment of Haihe River,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6, 50(3):431-438. SCI. EI收录. [4]Li Liu, Zhonghou Xu, Cunyi Song, Qingbao Gu, Yimin Sang, Guilan Lu, Hualong Hu, Fasheng Li. Adsorptio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lt-blown polypropylene fiber in purific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Desalination. 2006.201:198-206. SCI. EI收录. [5]刘俐, 宋存义, 李发生.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硅铝铁释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07,28 (10): 2376-2382. EI收录. [6]刘俐, 等. 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及缓冲机制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2008, 21(2): 49-55. [7]刘俐, 等.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分布.环境科学研究.2006,19(1):75-79. [8]刘俐, 熊代群, 高新华, 宋存义, 李发生.海河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海洋环境科学.2006, 25(2): 40-44. [9]刘俐, 等. 土壤中镉的赋存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能源环境保护.2006, 20(2): 6-9. [10]Distribution of Cd, Pb, Zn and Cu and their chemical speciations in soils from a peri-smelter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8. 55: 205-213. SCI、EI收录. [11]某油泥堆放场地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垂向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21(1): 85-89. [12]魏玲, 刘 俐*, 李发生. 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三维及同步荧光特征. 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2009,449. 通讯作者 [13]魏玲, 刘 俐*, 李发生, 何星存. 石油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的三维及同步荧光特征. 应用化学, 2009,26:504-508. 通讯作者 [14]某农药生产场地中特征POPs的环境风险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12): 1528-1534. [15]王培俊,刘俐*,李发生,田亚静,胡振琪,阳春花. 炼焦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12): 114-118. 通讯作者 [16]王培俊, 刘俐*, 李发生, 胡振琪, 白利平. 西南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特征分布. 煤炭学报. 2011,36(9):1587-1592. EI收录. 通讯作者 [17]张亦弛, 刘俐*, 董小林, 李发生. 风险交流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8): 103-110. 通讯作者 [18]Yichi Zhang , Li Liu*, Xiaolin Dong, Fasheng Li. Bond Financing for Remediation and Re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it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759-1765. EI收录. 通讯作者 [19]Financing and Operation for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361-363: 1411-1415. EI收录. 通讯作者 [20]张亦弛, 于玲红, 王培俊, 白利平, 王金波, 刘俐*. 某焦化生产场地典型污染物的垂向分布特征. 煤炭学报. 2012, 37(7): 1211-1218. EI收录. 通讯作者 [21]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紫壤淋出液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特性. 环境化学. 2011, 30(11): 1844-1850. [22]Development of Soil Screening Levels for Contaminated Sites Assessment in Beijing.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209-211: 1100-1105. EI收录 [23]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groundwater quantity and pollution vulnerability.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Supply, 2013, 13(2): 368 - 375. (SCI) [24]Jia Shaohua, Song Cunyi, Liu Li, Lu Xining, and Tong Zhensong. Application of Biosurfactant in the Remediation of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 2013Beij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ymposium. EI收录 [25]贾少华, 宋存义, 栾海波, 童震松, 方英, 刘俐*, 李发生. 烷基糖苷对石油增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 2014, 46(4): 697–702. 中文核心,通讯作者 [26]基于风险管理的区域地下水污染预警方法研究.环境科学. 2014, 35 (8): 61-68. [27]TOPSIS-based screening method of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contaminated sites and its application. Soil and Sediment Contamination. 2015, 24(04): 386-397. [28]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环境科学.2015, 36(11):4218-4224. [29]Health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on heavy metals ingestion through groundwater drinking pathway for the residents in Baotou,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6, 78(6):84-90. [30]Research on the process-based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for contaminated site.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Supply, 2016, 16(1), 150-162. [31]刘俐. 钢铁生产场地的环境污染特征. 世界环境. 2016, 161(4): 41-45. [32]刘俐. 土壤盐基离子对酸雨的敏感性和缓冲性响应及酸化机理. 土壤与改良. 2016, 1: 51-54. “土壤改良与资源利用”国际研讨会. 2016年10月25-27日 [33]从品德心理结构看大学生道德教育. 高教论坛. 2008, 108(4): 22-23.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34]论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2(5): 123-125. 二作,通讯作者 [35]迁移理论运用在当今教学中的思考.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8: 144.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36]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的研究.高校教育研究. 2008, 6: 49. 二作,通讯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