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韩万渠

个人简介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6年6月至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9,政治学) 教学、科研工作 承担课程: 本科课程《公共政策概论》、《电子政务》、《城市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政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公共政策研究前沿专题 》 MPA课程:《地方政府治理案例分析》 在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政府规制研究”(15CZZ019);主持河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机制研究”;主持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1项“高校与中学对接视域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第三方评估研究”、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绩效差距、绩效差异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科研获奖:河南省高层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原千人青年拔尖人才(201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20);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8);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18);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7,2019);河南省社科成果奖1项(第二)(2012);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第四)(2016).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韩万渠.行政自我规制吸纳法治压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绩效及其生成机理[J].中国行政管理,2020(07):56-63.CSSCI [2]韩万渠.政民互动平台推动公众有效参与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平台赋权和议题匹配的比较案例分析[J].探索,2020(02):149-160.CSSCI [3]韩万渠.跨界公共治理与平台型政府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20(01):104-110.CSSCI [4]韩万渠,董欣欣.协商参与嵌入政策体系:基层政策执行困境的破解路径[J].学习与实践,2020(02):96-105.CSSCI [5] 韩万渠,宋纪祥.政策预期、资源动员与朝令夕改政策过程生成机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1):4-13.CSSCI [6] 韩万渠,孙锦帆.职责同构下的行政组织功能变迁及其多重逻辑——基于Y县政府信息科的个案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8(04):73-78. CSSCI [7]XueLan,ZhuXefeng,HanWanqu.EmbracingScientificDecisionMaking:TheRiseofThink-TankPoliciesinChina[J].PacificAffairs,2018,91(1):49-71.SSCI(1.386) [8] 韩万渠.基层官员的身份困境与乡村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变异[J].中国行政管理,2016(09):100-106. CSSCI [9] 韩万渠.《中国行政管理》推动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力及其实现机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147-151. CSSCI [10] 韩万渠.区域规划政策过程中智库互动的生成逻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5):68-75.,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公共行政》,2016.12, [11] 韩万渠.中国高校智库的组织变迁、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6(05):21-26. CSSCI [12] 韩万渠.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及其路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54-59. CSSCI [13] 韩万渠.公共活动、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中的社会动员——基于L村“会首制”的个案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3):106-115. CSSCI [14] 韩万渠.基于合作博弈的跨部门电子政务协同策略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02):17-22. CSSCI [15]韩万渠.从智力吸纳到协商共识:中国决策体制的渐进开放性——基于地方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演进的视角[J].学习论坛,2019(02):48-53.核心,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公共行政》,2019.5. [16]韩万渠.管控压力、利益面积与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类型及动态转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6):1-7.核心,扩展 [17]韩万渠,原珂.绿色价值链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J].党政研究,2019(2):1-11核心 [18]韩万渠.决策咨询制度扩散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基于中国城市政府的实证[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4)1-18.扩展 [19]韩万渠,沈亚平,原珂.公民在场、政府效能评价与电视问政的运行机制——以武汉市电视问政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16(08):13-16.核心 [20]韩万渠.中国网络问政创新扩散过程研究:以注意力理论为分析框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31(03):54-60.核心 [21]韩万渠,贾美超.太空碎片治理:全球治理亟待重视的议题及中国方案[J].国际关系研究,2018(06):108-125+154-155. [22]韩万渠.走向在线业务处理:网络问政研究转型的考量[J].理论与改革,2013(04):125-128.核心 [23]韩万渠.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三重逻辑及实现路径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5(04):28-33.扩展 [24]韩万渠.电子政务视野下我国网络问政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行政科学论坛,2014,1(02):40-44. [25]朱旭峰,韩万渠.智库透明度评价与中国智库建设[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6):72-83.CSSCI [26]帕瑞克·克勒纳,韩万渠译.智库概念界定和评价排名:亟待探求的命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25-28+33.CSSCI [27]朱旭峰,韩万渠.合作互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智库参与[J].行政管理改革,2015(03):32-37. [28]朱旭峰,韩万渠.中国智库建设:基于国际比较的三个维度[J].开放导报,2014(04):9-12.核心 [29]朱旭峰,韩万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兴起、困境与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评论,2015,3(01):32-44. [30]韩万渠,侯怡聪.以扎实调查提升智库政策研究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8(002). [31]韩万渠.第三方评估:智库建设的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02(002). [32]朱旭峰,韩万渠.迎接中国智库建设的春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30(A0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