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徐小飞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MBA)导师。主要从事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华商管理、人力资本投资等领域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要教授《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定量分析》、《管理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多门课程。 教育、工作与研修经历 1.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华侨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3.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台湾东海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承担或参与的项目 [1] 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2011年度课题“教育对福建省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2011.7-2012.7; [2] 主持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2006.10-2008.10; [3] 主持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泉州人力资本状况及其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2005.10-2006.7; [4] 主持华侨大学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人力资本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2003.9-2005.8; [5] 主持中港合作基金项目“中国地区人力资本状况与培养条件差异的分析及对策”,2004.8-2005.2; [6]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ECFA时代闽台合作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机理与对策研究”,2011.7—2013.9; [7]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十三五时期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础研究”,2016.9—2017.12; [8]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福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福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研究”,2016.11—2017.10; [9]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海西区民营企业人才吸纳能力建设研究”,2009.7—2010.10; [10]作为主要参加者和执笔者参与完成华侨大学侨办课题“内生增长理论在福建经济增长中的应用研究”,2007.9-2009.8; [11]作为主要参加者和执笔者参与完成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二期)项目“人力资本、就业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2003.7-2004.10; [12]作为主要参加者和执笔者参与完成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期)项目“科技进步评价和我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2001.8-2002.12; [13] 主持华侨大学201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2013.12-2015.12。 著作 [1]内生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4月,独著; 获奖情况 [1]论文“福建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与对策”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特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12月 [2]课题项目“中国地区人力资本状况与培养条件差异的分析及对策”获中港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2004年7月 [3]2016年08月获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青年中国行”2016年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全国百强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15年12月获华侨大学校团委、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学生处颁发第二十三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5]指导“西班牙电子行业华商商业模式探讨”获得第四届海外华商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2015.11 [6]《宏观经济学》课程获评2016年华侨大学百门优质课程,2017.1.3,华侨大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华商管理、人力资本投资、科技进步评价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独撰. 台湾地区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科技和产业,2014(1),独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12(11),独撰;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探讨.科技和产业,2011(1),独撰;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中国城市经济,2011(2),独撰; 网络时代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商场现代化,2011(1),独撰; 后危机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对策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泉州统计,2010(4),独撰; 对包含劳动参与率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的探讨.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独撰; 海西吸引台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科技和产业,2007(12),第一作者; 转变福建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路.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独撰; “民工荒”现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科技和产业,2007(11),第一作者;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6),独撰; 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奥肯定律——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嘉兴学院学报,2007(1),第一作者; 对包含知识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的若干讨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第一作者; 关于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8),第一作者; 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2005;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企业经济.2005(4),第一作者; 福建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与对策.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第一作者; 福建省R&D资源状况的分析评价与对策分析. 企业经济.2004(4),独撰; 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经济.2004(1),独撰;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状况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 企业经济.2003(10),第一作者; 我国地区经济科技进步贡献比较研究.经济师,2003(1),第一作者; 闽东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5),第一作者; 经济增长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实证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2000 关于科技进步的新思考.预测,2001(2),第二作者; 关于生产函数的新思考.预测,2001(1),第一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