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朝明

个人简介

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现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指导项目管理专业工程硕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研究。曾在国内大型企业和高等学校工作。在企业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1996年底调入华侨大学工作,已从教20多年,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自2005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截至2016年12月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6人,其中已毕业17人。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出版专著《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1部,主编教材《信息管理学教程》1部,而且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纺织系统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华侨大学科研优秀奖等奖项。 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已发表有关论文近70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 教学领域 现教授《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eservice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决策支持系统》(硕士)等多门课程,过去还曾教授《可视化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应用》等课程。 教育、工作与研修经历 1.1980.9-1984.7,浙江大学热物理工程系低温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1984.8-1985.10 天津市第二棉纺织厂水暖空调车间/技术干部; 3.1985.10-1996.12 天津市第二棉纺织厂电子计算机室/助理工程师(1986.11-1992.7) /工程师(1992.7-1994.10)/高级工程师(1994.11-2003.7,破格评聘); 4.1996.12-2000.8 华侨大学管理信息科学系/高级工程师; 5.2000.9-2004.10 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专任教师(享受副教授待遇2000.9-2003.7)/副教授(2003.7-2008.8)/学院实验中心主任(2001.9-2002.8); 6. 2004.10-今,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2008.8-今)/系副主任(2012.9-2016.10)/硕士生导师(2005.9-今)/学院应用软件研究中心主任(2007.8-2010.12)/教研室主任(2011.5-2014.11)/华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3.6-2016.8)。 承担或参与的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研究》(09BTQ021),2009.7-2012.6,主持;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研究》(13YJA870012),2013.5-,主持; [3]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07Q ZR10),2007.9-2009.8,主持; [4] 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委托项目:《泉州民营企业微博营销模式研究》(2013W19),2013.9-2014.8,主持; [5]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自筹课题:《福建省大学生创业阻碍因素与化解对策研究》,2010.7-2011.7,参与(排名第二); [6]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项目:《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10QSK01),2010.12-2012.11,,参与; [7] 泉州市科技项目:《构建大泉州城市品牌体系的策略研究》(2004Z18),2004.8-2005.7,参与; [8] 泉州市社科基金项目:《数字泉州与泉州企业信息化》(2003.9-2004.8),参与; [9] 漳州市劳动局合作项目:《漳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技术咨询》,2000.3—2000.6,主持; [10] 泉州市劳动局合作项目:《泉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技术咨询》,1999.3—1999.10,主持; [1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育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规范的研究》,1998.9-1999.8,主持; [12] 泉州市体育主管部门合作项目:《福建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998.4-1998.6,参与; [13] 泉州市肯特外贸公司合作项目:《泉州肯特外贸公司单证管理软件系统开发》,1997.3—1997.5,主持; [14] 中国纺织信息协会MIS示范点项目:《扬州纱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994.3-1994.5,参与; [15] 郑州国棉六厂合作项目:《大型棉纺织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指导》,1993.3-1994.3,项目指导; [16] 天津市科委立项课题:《天津第二棉纺织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989-1991,参与(排名第二); [17] 哈尔滨卷烟厂合作项目:《哈尔滨卷烟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989.7-1989.9),参与。 获奖情况 [1] 2011.3获2009-2010年度华侨大学科研优秀奖 [2] 1992.7.10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编号:91C-3-068)(获奖者共5人,本人获奖排名第二,获奖项目:天津第二棉纺织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 [3] 1994.11. 5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4102)(获奖者共14人,本人获奖排名第七,获奖项目: 大型棉纺织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 [4] 1991.11获全国纺织系统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获奖者共5人,本人获奖排名第二,获奖项目:天津第二棉纺织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纺织企业管理协会颁发) [5] 1992.12获天津市“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奖(天津市科协和天津市经委联合颁发) [6] 2009.1获2007-2008年度农工党福建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7] 2010.8获2007-2009年度农工党福建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8] 2002.1获2000-2001年度农工党泉州市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表彰 [9] 2004.12,《关于建设“数字丰泽”,加快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建议》获2003年度泉州市丰泽区政协优秀提案表彰,独立撰写 [10] 2004.12,《关于在我区建设一批“学习型机关”的建议》获2003年度泉州市丰泽区政协优秀提案表彰,第一作者 [11] 2005.1获2004年度农工党泉州市先进党员表彰 [12] 2006.12,《关于在我区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获2005年度泉州市丰泽区政协优秀提案表彰,独立撰写 [13] 2008.12获泉州市丰泽区优秀政协委员表彰 [14] 2010.8获2008-2009年度农工党泉州市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表彰 [15]2012.3获2010-2011年度农工党泉州市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表彰 [16]2013.8获新一轮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优秀学员表彰 [17]2013.11获农工党泉州市2012年度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18]2014.1《关于深化我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获华侨大学教代会优秀提案表彰,第一作者 [19]2016.1《关于建设华侨大学节约型校园的建议》获华侨大学教代会优秀提案表彰,第一作者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评价[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CSSCI),第一作者; [2]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影响因素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第一作者; [3]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研究框架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6,16(1),独撰; [4] 协同创新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6,38(1),第一作者; [5]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模式,科技和产业,2015,15(11),第一作者; [6] 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的关系研究,现代情报,2015,35(9),第二作者; [7] 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知识增长与创新契机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5,35(3),第三作者; [8]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体系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5,35(2),第二作者; [9]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管理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3)(CSSCI),第二作者; [10]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8,第一作者(主编) [11]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CSSCI),第二作者; [12] 以完整产品为导向的协同知识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0),第一作者; [13] 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3,13(8),第二作者; [14]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第1版),独撰; [15]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演化机制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35(2),第一作者; [16]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问题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35(1),第一作者; [17] 协同团队知识创造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4(6),第二作者; [18]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4(5),第一作者; [19] 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结构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5),第一作者; [20]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2(6)(CSSCI),第一作者; [21]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实施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第二作者; [22] 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衍变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第一作者; [23] 企业知识联盟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第一作者; [24]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流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第二作者; [25]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在机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第二作者; [26] 协同企业及其发展思路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5),第一作者; [27] 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4),第一作者; [28]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识别与评价[J]. 运筹与管理,2011,20(3)(CSCD),第二作者; [29] 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体系结构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3),第一作者; [30] 知识型员工协同知识创新内在机理及过程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1),第一作者;[3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8)(CSSCI),第二作者; [32] 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8(1)(CSSCI),第二作者; [33] 信息管理学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第一版),第一作者(主编); [34] 动态能力、协同知识创新和企业持续竞争力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CSSCI),第一作者; [35]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的多级可拓评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第一作者; [36]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8)(CSSCI),第二作者; [37] 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流程程重组模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3),第二作者; [38]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9),第二作者; [39]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 情报杂志,2009,28(增),第二作者; [40] 组织间知识员工协同工作绩效可拓评价研究[J]. 情报杂志,2009,28(11)(CSSCI),第二作者; [41] 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框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5),第一作者; [42] 企业协同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框架探讨[J]. 商业时代,2009(29),独撰; [43]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1),第一作者; [44] 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第二作者; [45]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利益模型浅析[J]. 管理与财富,2008(10),第二作者; [46] 企业客户知识流分析及其管理模型初探[J]. 当代财经,2008(6) (增刊),第二作者; [47] 基于业务流程的企业知识地图研究[J]. 管理科学文摘,2008(5),第一作者; [48] 基于数据仓库和知识仓库的DSS体系结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2007,19(4),第一作者; [49] 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第一作者; [50] 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 商业时代,2007(20),独撰; [51] 电子商务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协调发展[J]. 商业时代,2007(11),独撰; [52] 知识管理:从“硬管理”到“弹性管理”[J]. 农业网络信息,2007(3),第一作者; [53] 城市品牌建设思路探讨[J]. 商业时代,2006(9),独撰; [54]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J]. 商业时代,2005(6),独撰; [55] 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J]. 情报科学,2004(6),独撰; [56] 现代金融管理中若干难点问题[J]. 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2004 (2),独撰; [57]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一瞥[J]. 中国信息导报,2003(12),独撰; [58] 关于政府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 情报科学,2002(增),独撰; [59] 论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 情报科学,2002(11),独撰; [60]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J]. 情报科学,2002(6),独撰; [61] 知识管理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J]. 情报科学,2001(5),独撰; [62] 我院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4),独撰; [63] 论我国地市级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 管理信息系统,2000(4),独撰; [64] 基于体系结构的企业信息系统可重用构件模型的探讨[J]. 管理信息系统,1999(5),独撰; [65] 溴冷机结垢的形成及酸洗除垢的研究[J]. 天津纺织科技,1996(4),第一作者; [66] 郑州国棉六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 纺织科学研究,1995(2),第一作者; [67] 如何开发大型棉纺织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J]. 中国纺织管理,1993(9),第二作者; [68] 大型棉纺织企业计算机信息、决策、集散系统质量管理分系统的建立[J]. 纺织经济研究,1993(5),第一作者; [69] 应用计算机,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J]. 纺织经济研究, 1991(9),第一作者; [70] 多孔覆盖层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修正动力学模型[A].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198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科学出版社,1984.11,第二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