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群贤

个人简介

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于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HKUS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半年,201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一年。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荣获多项国内外知名学术奖项,在工程抗震防灾领域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已发表SCI 和EI 收录论文60多篇。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获批发明专利近20余项。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英国土木工程协会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Prize,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学术奖项,学术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教育经历 1999年毕业于华侨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郭子雄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防灾方向研究; 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合作导师邝君尚教授(Prof Kuang J S);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合作导师朱建文教授(Prof Jiann-Wen Woody Ju)。 主持及参与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应力钢板箍-FRP复合加固桥墩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51208219),主持 [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FRP环包加固RC框架节点关键技术研究(2016J01240),主持 [3]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横向预应力钢板箍和钢绞线加固RC框架结构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2012Y0051),主持 [4] 厦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3502Z20123033),主持 [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闭合预应力钢绞线加固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010J01298),主持 [6] 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项目):FRP-预应力钢板(箍)复合加固RC桥梁疲劳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ZQN-PY111),主持 [7] 泉州市科技项目:既有石结构建筑减灾与嵌入加固的关键技术研究(2010Z054),主持 [8] 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闽南石结构加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主持 [9] 国务院侨办课题: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06QZR04),主持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可恢复性能装配式RCS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理论(51578254),参与(2)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机理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50978107),参与(3)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装配式RCS 混合结构基本力学行为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51178197),参与(3) [13]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石结构建筑震灾防御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和示范(3502Z20093029),参与(3) [14] 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RC桥梁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13Y4006),参与(2) [15] 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 新型装配式RCS混合结构抗震性能与建造关键技术(015Y4007),参与(2) 授权发明专利 [1]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加固方法(ZL200910213814.2),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2] 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ZL201510232129.x), 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3]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加固装置(ZL201310200557.5),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4]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ZL201510232321.9),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5]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钢丝绳加固装置及其方法(ZL201410066292.9),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6] 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加固装置(ZL201310201050.1),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7] 一种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ZL201310200560.7),发明专利,排名第二 [8] 石板楼盖加固方法(ZL 201010267051.2)发明专利,排名第三 [9] 提高石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ZL 201010278641.5),发明专利,排名第三 [10] 一种新型联肢剪力墙结构(ZL201210295123.3) ,发明专利,排名第三 教学课程 本科教学课程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等; 承担的研究生教学课程有《高等结构试验方法》、《结构性能评定与加固改造技术》; 主持教改项目 [1] 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导师团队(2019),团队负责人 [2] 华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2018),项目负责人 [3]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2018),团队负责人 [4] 华侨大学第二批新工科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020 个人荣誉及获奖 [1] 装配式RCS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建造关键技术,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排名第二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创新与应用,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排名第三 [3] 核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排名第四 [4] 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2016),排名第一 [5] 获得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编号(10538):V044201202015,排名第一 [6] 获得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Prize (Journal Prize for best paper in journal, ICE), 2019 [7] 获得第十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排名第二 [8] 获得第七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奖(2012),排名第一 [9] 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13) [10] 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排名第二 [11] 核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排名第四 [12] 现代石结构基本力学行为和抗震性能研究,泉州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6),排名第五 [13] 入选首批泉州市高级人才 [14] 2012年华侨大学优秀教师 [15] 2017年华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6] 2013年第二届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竞赛一等奖 [17] 2012年第一届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竞赛二等奖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型结构体系、结构性能评定与分析、计算力学与仿真分析、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研发、村镇综合防灾、高等结构实验方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Huang Qunxian, Guo Zixiong, Kuang J S. Designing infille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ith the ‘strong frame-weak infill’ principle[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6, 123:341-353. (SCI/EI收录) [2] Huang Q, Guo Z, Kuang J S, Behnam H. Seismic retrofit of beam–column joints using prestressing wire[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2017, 170(10):707-721. (SCI/EI收录) [3] Kuang J S, Behnam H, Huang Qunxian. Effective beam width of reinforced-concrete wide beam–column connec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2017, 170(5):336-353. (SCI/EI收录) [4] Behnam H, Kuang J S, Huang Q. Equivalent frame analysis for effective wall width of nonplanar beam–wall connections[J].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 Special Buildings, 2016, 26(1). (SCI/EI收录) [5] Behnam H, Kuang JS, Wong HF, Huang Q, Al-Mahaidi R. Analysis of laterally loaded exterior wide beam-column connections[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published online (http://doi.org/10.1680/jmacr.17.00255) (SCI/EI收录) [6] Yuen Y.P. Terry, Zhang Hanhui, Kuang JS, Huang Q. Shake table tests on RC frame infilled by slit masonry panels with isolation gap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ublished online (http://doi.org/10.1007/s10518-018-0339-3) (SCI/EI收录) [7] Yang Liu, J.S. Kuang, Qunxian Huang. Modified spectrum-based pushover analysis for estimating seismic demand of dual wall-frame system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65:302-314. (SCI/EI收录) [8] Yang Liu, J.S. Kuang, Qunxian Huang. Extended spectrum-based pushover analysis for predicting earthquake-induced forces in tall building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67: 351-362. (SCI/EI收录) [9] Yuen, T.Y.P.; Tsai, C.-A.; Deb, T.; Lin, Y.-H.; Nyienyi, J.; Wan, K.T.; Huang, Q. Large Structural Shear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nitoring Using Bend Losses in Polymer Optical Fibre. Sensors 2020, 20, 195. (SCI/EI收录) [10] Yang Liua,⁎, J.S. Kuang, Qunxian Huang, Zixiong Gua, Xueying Wang. Spectrum-based pushover analysis for the quick seismic demand estim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J].Structure, 2020. (SCI/EI收录) [11] Huang Q, Kuang J S, Guo Z, Behnam H, Liu 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eismic retrofit schem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16WCEE), Santiago Chile, 2017.01.09-2017.1.13 [12] Behnam H, Kuang J S, Huang Q, Reinforced concrete exterior wide and conventional beam-column joints under earthquake-type loading,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16WCEE), Santiago Chile, 2017.01.09-2017.01.13 [13] 黄群贤, 郭子雄, 崔俊,等. 预应力钢丝绳加固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5, 48(6): 1-8.(EI收录) [14] 柳战强,黄群贤*,郭子雄,等. PHSW-PM加固RC桥梁受弯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31(11):102-112.(EI期刊) [15] 黄群贤,郭子雄,陈志超. 预应力钢板箍与CFRP复合加固RC墩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EI期刊,录用待刊) [16] 黄群贤, 郭子雄*, 姚秋来, 刘阳,林加慧.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破坏机理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12):79-87.(EI期刊) [17] 黄群贤, 郭子雄, 朱雁茹,等. 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2):110-118. (EI收录) [18] 黄群贤,刘洋,施明峰. CFRP环包加固RC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EI期刊,录用待刊) [19] 黄群贤, 王阳杰, 郭子雄*. 预应力钢板箍约束RC墩柱震损残余轴压性能试验[J], 中南大学学报,2016, 47(3):953-958. (EI收录) [20] 黄群贤, 陈志超, 郭子雄. 内置块石RC墩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2016,47(5):1737-1743.(EI收录) [21] 黄群贤, 郭子雄, 杜培龙. 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框架结构推覆分析方法[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5(11): 3993-3999. (EI收录) [22] 黄群贤, 郭子雄, 姚秋来. 采用闭合预应力钢丝绳-聚合物砂浆加固 RC 框架节点技术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41(4): 471-476. [23] 黄群贤, 郭子雄, 刘阳. 石墙通缝抗剪强度试验及其可靠度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9):65-68. [24] 郭子雄, 黄群贤, 刘阳,等. 横向预应力钢套箍加固RC柱研究综述[J]. 工程力学, 2016, 33(3):1-9. (EI收录) [25] 郭子雄,黄群贤,魏荣丰,刘阳.填充墙不规则布置对RC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11):46-54. (EI收录) [26] 郭子雄, 黄群贤, 郝娟, 等. 预应力钢套箍加固 RC 桥墩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6(8): 3100-3107. (EI收录) [27] 刘阳,郭子雄,戴镜洲,黄群贤.不同破坏机制的装配式RCS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3):18-28. (EI收录) [28] 郭子雄, 曾建宇, 黄群贤,等. 预应力钢板箍加固RC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11):124-131. (EI收录) [29] 郭子雄,朱奇云,刘阳,黄群贤.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7):98-105. (EI收录) [30] 刘阳, 郭子雄, 吕英婷, 黄群贤,等. 采用改进纵筋连接的足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 38(11):105-114. (EI收录) [31] 刘阳, 陈海, 郭子雄, 黄群贤,等. U形预应力钢板箍加固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9):113-121. (EI收录) [32] 黄群贤,朱奇云,郭子雄.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09(S2):154-158. (EI收录) [33] 郭子雄,黄群贤,魏荣丰,刘阳.带楼板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S2):127-132. (EI收录) [34] 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不同构造形式的CSRC节点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0, 27(10):173-181. (EI收录) [35] 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东南沿海村镇房屋安全性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 31(6):56-59. [36] 林建华, 黄群贤. 地震液化诱发地面大位移的计算分析[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 156-160. [37] 黄群贤, 林建华. 液化侧扩地基中桩基的有限元分析[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 328-330. [38] 郭子雄, 黄群贤, 柴振岭,等. 石结构房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 31(6):47-51,68. [39] 黄群贤, 刘阳, 郭子雄等. 福建山区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 31(6):52-55. [40] 黄群贤,郭子雄,刘阳,朱奇云.基于ANSYS的核心型钢混凝土柱非线性数值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3):117-120. [41] 黄群贤, 林建华. 建筑结构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J]. 工业建筑, 2003, 33(4):53-55,59. [42] 黄群贤, 王全凤, 林建华,等. FRP加固砌体平面外弯曲性能研究综述[J]. 工业建筑, 2005, 35(9):76-79. [43] 崔俊, 郭子雄, 黄群贤. 钢丝绳搭接锚固和孔道注胶锚固的性能试验[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3, 34(5):552-556. [44] 林超, 郭子雄, 黄群贤,等. 数码摄影测量技术在填充墙框架抗震试验中的应用[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0(3):45-49. [45] 郭子雄, 张志伟, 黄群贤,等. 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 (5):79-85. [46] 吕英婷,郭子雄,刘阳,黄群贤.震损可原位修复钢桥墩设计及其抗震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8):1960-1970. [47] 黄群贤,郭子雄,刘阳.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混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9):48-52. [48] 柴振岭,郭子雄,黄群贤.拉压双作用梁式反力架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3):23-26. [49] 柴振岭,郭子雄,黄群贤.变空间Π型剪切试验装置研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50-52. [50] 李立文,郭子雄,黄群贤,陈建华,赖有泉.钢绞线搭接锚固性能试验[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5):592-596. [51] 林超,郭子雄,黄群贤,叶勇.不同新型墙材砌体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5):552-556. [52] 陈林聪,黄群贤.含分数阶导数型阻尼的随机系统响应的统计模拟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9):45-47. [53] 魏荣丰,郭子雄,黄群贤.闽南地区农村石结构房屋的爆破振动损伤特点[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5):568-571. [54] 刘哲 黄群贤 郭子雄. 不同规范背景 RC 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760-765.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福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