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启志

个人简介

工作学习经历 1993年 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毕业 1996年-至今 机电学院测控教研室工作 1999年 机电工程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专业毕业 2002年 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 2005年 晋升副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课题一: 基于软计算的过程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预报的应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编号 A0640004,在研) 课题二:基于计算机智能的鲁棒解耦控制网络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国务院侨办基金,主持人,编号04QZR06,已结题) 课题三:智能化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国务院侨办基金,主要参加者,已结题) 课题四:强/弱耦合转换网络及其解耦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福建省基金项目,主持人,编号A9910011,已结题) 课题五:最少支路的自适应解耦理论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者,编号69674028,已结题) 课题六:现代控制理论的实用化方法研究(国务院侨办基金,主要参加者,已结题) 课题七:IMC控制系统的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者,编号F9811012,已结题) 课题八:集散控制系统的分层决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主要参加者, 编号 F93011,已结题) 课题九:集散控制系统的自适应优化决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者, 编号 F96019,已结题) 目前承担横向课题《LED灯泡自动化生产项目》,是与厦门宏兴科电子公司合作开发厦门市力达信光源公司的自动化流水线项目;今后还要与厦门宏兴科电子公司合作系列的自动化流水线项目。 主持或参与复杂系统控制、解耦控制与预估预测控制等国家与省、部项目中取得成效。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预估、预测与控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重点研究智能解耦控制与鲁棒自适应控制、故障诊断。

研究领域

复杂过程控制,智能控制

研究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滞后、非线性、时变与耦合等控制难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系统耦合度及其弱化方法 仪器仪表学报 2000.No2 2.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消除干扰与噪声 江南大学学报 2005.N05  3.神经网络辨识的自适应逆控制 华侨大学学报 2005.N04   4.模糊与改型Smith混合预估系统的研究 计算机仿真 2004 NO11  5.APC中的工程解耦系统 世界仪表与自动化 2003 NO12  6.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神经网络控制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3 NO2 7.系统状态全息测量的一种匹配方法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0.No1  8.具有滤波器的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0.No2  9.基于控制器与滤波器协调的优化控制系统 南昌大学学报 2000.No3 10.一种控制器与滤波器的协调优化方法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0.No6 11. Research of Smith Predictor Based on Virtual Instrume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Instrument 2006 (ISTP收录) 12.基于不完全微分的NN自适应控制 青岛大学学报 2006.s   13.基于Bessel滤波器特性的鲁棒控制器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1 s(4) 14.单位矩阵解耦法的工程可实现性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 2001 s(1)  15.基于小波分析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2001 No3  16.一种自适应模糊串级控制 计算机仿真 2003 NO3  17.智能PID控制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自动化仪表 2002 NO12 18.MIMO系统的分散控制研究 华侨大学学报 1999.No1 19.一种类前馈解耦方法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1998.No5 20.论PID调节的系统鲁棒法 华侨大学学报 1998.No4  21.多变量不确定性模型的摄动分析 华侨大学学报 1998.No3 22.分散PID组态模型及其应用 华侨大学学报 1998.No2 23.Backstepping Based on Model Reference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ICEMI2009 (EI收录) 24.Model Reference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ICIS2009 (EI收录) 25.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机械故障诊断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0 No2 26.工业过程时滞现象的补偿与控制 仪器仪表学报 2010.No1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