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历明

个人简介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翻译学科带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研究院访问学人。在《外国语》《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外语教学与研究》《Meta》《Translation Quarterly》《人民音乐》《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海内外知名期刊或报纸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专著两部,在翻译学、文学翻译(批评)、音乐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等跨学科领域有独到的研究。获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入选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90余名研究生(含MTI)。 教育简历: 2015.10—2016.3访学于台湾中央研究院。 2007.7—2008.8访学于剑桥大学。 2001.9—2004.7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5.9—1998.7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0.9—1983.7就读于邵阳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获专科毕业证书。 工作简历: 2013.9—执教于华侨大学,任(特聘)教授。 2004.7—2013.8执教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先后任副教授(2004)、教授(2007)。 2004.7—2005.2执教于湖南工业大学,任讲师(兼任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 1998.7—2001.8执教于南通大学,任讲师。 1992.9—1995.8执教于湖南省绥宁县莳竹中学。 1983.7—1992.8执教于湖南省绥宁县第二中学。 学术专著: 《新诗的生成:作为翻译的现代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译作: 《大师——世界50名管理思想家》(译著),沈阳:万卷出版社,2005年。在《英语世界》 《世界博览》等发表译作:无人知晓的莎士比亚(1997)、美国第一位被弹劾的总统(1999)、征服美国(1999)、历史世纪三巨头(2000)、了不起的行为(2000)、《图兰多》回家(2000)、1999年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得主(2001)、圣经叙事中的难题与顽症(2010)等。另有诗歌、散文数篇发表。 科研项目: 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YY018)。 主持福建省2018年社科规划后期项目(FJ2018YH02002)。 主持福建省2016年社科规划重点项目(FJ2016A020)。 主持泉州市2016年社科规划重大项目(2016A02)。 主持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优秀学者培育计划”项目(2015)。 主持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14SKBS102)。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XYY001)。 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2010)。 主持并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07-2008)。 主持并完成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2006)。 荣誉或获奖: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 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 福建省优秀教师(2017)。 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 华侨大学2016-2018学年学术英才(2018)。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英华学术奖”二等奖(2018)。 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奖(2018)。 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2020) 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第三层次,2016)。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优秀学者培育计划”(2015)。 获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2014)。 第二届“四川出版·图书奖”二等奖(2009)。 四川外语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2006)、二等奖两次(2008、2010),四川外语学院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2008)。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论文三等奖(2004),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 中国翻译协会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三等奖(1997)。 湖南师范大学词曲创作大赛三等奖(1996)、二等奖(1997)、一等奖(1998),1996-1997年度研究生社会工作单项奖(1998)。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深化歌曲翻译理论研究 推动中国音乐文化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3-17第3版(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腾讯网》《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网》《中音联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音乐教育网》《广东教育网》《彭拜新闻》《语文网》《知网空间》《搜狐网》等)。 庞德的诗歌翻译及其文体创新,《文艺理论研究》,2020 (1): 69-80 (2020年8月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Nietzsche as Precursor of Postmodern Translation Studies,Meta,2019 (64:3):794-816. 新诗的音乐性:回顾与反思,《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10-21第11版(转载于《光明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最新成果荟萃》《中国诗歌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艺网》《搜狐网》《人民网》《宣讲家网》《当代广西网》《中国经济网》《最美古诗词网》《中国西藏网》《中华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人民周刊》等)。 胡适译诗《关不住了》的版本考辨,《外国语文》,2019 (4):104-109. 徐志摩诗歌创作与翻译的互动生成,《外国语》,2018 (3):86-98。 莎剧最早的汉译本:《海外奇谭》,《外国语》,2016 (1): 87-95。 《续天路历程官话》中的诗歌翻译:现代白话新诗的先声,《外国语》,2012 (6): 88-96。 《吉檀迦利》:是创作还是翻译?《外国语》,2011 (4): 72-82。 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外国语》,2006 (1): 60-68。 音乐化:徐志摩的诗歌美学,《文艺理论研究》,2018 (6): 56-68。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与翻译,《文艺理论研究》,2017(5):118-131。 闻一多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诗学的生成,《文艺理论研究》,2016 (1): 64-75。 新诗的生成:作为翻译的现代性,《文艺理论研究》,2014 (6):173-183(2015年7月6日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欧化白话与传教士的事功,《学术月刊》,2013 (12): 120-132 (《新华文摘》2014年第5期摘编)。 《吉檀迦利》之接受与“东方想象”之嬗变,《翻译季刊》(Translation Quarterly, No.76),2015 (Summer):1-27(国际数据库EBSCO全文收录,摘要收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半年刊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s)。 中国古诗的翻译:从语内到语际,《翻译季刊》(Translation Quarterly, No.59),2011 (Spring):1-28(国际数据库EBSCO全文收录,摘要收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半年刊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s)。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最早“旅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4-26第7版(转载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翻译:复调的文化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4-26第7版(2016年4月26日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基金专刊第111期,2016年4月27日全文转载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最新成果荟萃》)。 翻译推动新诗文体嬗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24第6版(2015年11月24日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同时全文转载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社科基金专刊》第101期)。 翻译与英语文学经典的形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5): 391-393。 《文化翻译》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1): 75-76。 椽毫译配两千曲 乐海泛舟五十年,《人民音乐》,2010 (10): 70-74。 凡尘洗尽即梵澄——翻译大家徐梵澄的翻译与思考,《外国语文》,2014 (5): 122-127。 逻各斯(道)·异延·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01-106。 从后殖民视角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110-114。 是《红楼梦》,还是《石头记》?,《宁夏大学学报》,2004 (2): 32-35。

学术兼职

华侨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专家组成员(2014-2018)、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国语言文学/翻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文学与教育学分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鉴定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国文体学研究会理事、认知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翻译协会理事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