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常彬

个人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 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艺学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女性文学、朝鲜战争文学。 教育背景: 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成都)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 (上海) 中山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 (广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后。 (北京) 工作经历: 曾在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助教/讲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海口,讲师/副教授/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南京,教授/副院长)、河北大学文学院(保定,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任教,2016年7月到华侨大学(泉州,教授/院长)文学院工作。 职称晋升: 1988年助教。 1993年讲师。 2000年副教授。 2004年教授。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中国女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学与治学。 主持项目(省部级以上): 2006年以来共计13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及高层次人才项目7项。具体如下: ⑴ 2013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晚清以降中国文学的朝鲜书写 ⑵ 2010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及史料整理 (结项鉴定为优秀) ⑶ 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论 (结项鉴定为优秀) ⑷ 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抗美援朝文学叙事 ⑸ 2011年教育部哲社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朝鲜战争文学论 ⑹ 2006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世纪前50年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⑺ 2011年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项目:彰显与潜隐: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⑻ 2010年河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及史料整理 ⑼ 2010年河北省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邻国的镜子照中国:百年中国文学的朝鲜叙事 ⑽ 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中国女性文学话语发展百年流变 ⑾ 2014年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项目:广告中国 想象女性 ⑿ 2014年河北省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晚清•民国•新中国文学的朝鲜认知 ⒀ 2016年河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抗美援朝文学及1950年代中国报刊的美国形象研究 参与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韩国教育部立项):“中国作家的对韩叙事变迁研究”(2006-2008) 荣 誉: ⑴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 ⑵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5) 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 ⑷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 ⑸ 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5) ⑹ 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 ⑺ 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011) ⑻ 河北大学“巾帼十杰优秀女教工”(2011) 学术获奖: ⑴ 河北省第13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⑵ 河北省第7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⑶ 河北省第9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 ⑷ 河北省第1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 ⑸ 河北省第1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⑹ 保定市第10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2008) ⑻ 中国妇女研究会首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6) ⑼ 河北省作家协会2010年度优秀作品奖(2011) ⑽ 河北省作家协会2007年度优秀作品奖(2008) 国外访学: 2005年,韩国首尔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 2008年,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访问学者。 2012-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两度受邀登伯克利学术讲坛: 学术著述: 1.《硝烟中的鲜花: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专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 2.《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专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广告中国女性形象批评》(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待出)。 4.《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的文学视界》(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5.《创新作文大系》第三卷(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6、《经典作文阅读写作》第七册(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A Century of Korean Narrative i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年第2期。 2.《百年中国文学的朝鲜叙事》,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3.《抗美援朝文学的域外风情叙事》, 《新华文摘》2010年第2期。 4.《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 5.《抗美援朝文学的域外风情叙事》, 《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6.《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 《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7.《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 8.《虚写革命实写爱情:左联初期丁玲对“革命加恋爱”模式的不自觉背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10.《异国锦绣河山与人文之美的故园情结:抗美援朝文学论》,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11.《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 12.《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13.《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比较》,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14.《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 《中国文学年鉴2007》。 15.《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 《中国学术年鉴2007》。 16.《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 《中国文学年鉴2005》。 17.《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 《中国学术年鉴2005》。. 18. 《女性镜像与自我投射:抗美援朝文学论》,《南开学报》2016年6期(待发) 19.《汇通古今悟奇思,鲁学凿出金石声:评杨义的“鲁迅与汉石画像研究”》,《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8辑(2016年) 20.《异于五四的别样言说:凌叔华小说论》, 《名作欣赏》 2016年9期 21.《战争中的女人与女人的战争:抗美援朝文学论》, 《河北大学学报》2014年4期。 22.《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中的妇女想象(下)》, 《名作欣赏》 2014年11期 23.《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中的妇女想象(上)》, 《名作欣赏》 2014年10期 24.《人民币图像数字叙事及女性形象探析(上)》,《名作欣赏》 2014年7期 25.《人民币图像数字叙事及女性形象探析(下)》,《名作欣赏》 2014年8期 27.《叙事同构的中朝军民关系:抗美援朝文学论》,《河北学刊》2013年1期 28.《面影模糊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文学论》,《华夏文化论坛》第8辑(2012年) 29.《北朝鲜作家笔下的朝鲜战争:1950年代中国报刊刊载一瞥》,《河北大学学报》2012年6期。 30.《寻找父亲:五四文学“弑父”主题遮蔽的另一文学现象》,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1辑(2012年)。 31.《<讲话>精神下丁玲创作的“痛”与“变”》,《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2.《女性生命的体验:萧红创作论》, 《文艺报》2011年1月26日。 33.《异国锦绣河山与人文之美的故园情结:抗美援朝文学论》, 《河北大学学报》2010年5期。 34.《地缘政治下的灾难叙事:抗美援朝文学论》, 《贵州作家》2010年9-10辑。 35.《异域想象:抗美援朝文学叙事》,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5月12日。 36.《追求中的失落:从谢冰莹冯铿看1930年代左翼女性的从军想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7.《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综论》, 《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8.《中国作家的韩国战争叙事》, (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7年第10辑。 39.《从婉约闺阁到剑侠革命:秋瑾诗文与早期女性自觉》,《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 40.《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五四”及20年代女性母爱写作的理性反思》, 《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41.《殊途同归的欲望表达:<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性”与“病”之比较》, 《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42.《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3.《类型各异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 《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44.《英雄之血与女人之血:从电影<魔鬼女大兵>想到的话题》,《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5.《从“红白玫瑰”看张爱玲对男性霸权文化观念的颠覆》, 《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46.《以五四爱情神话为为背景谈张爱玲小说》,《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7.《被“活埋者”的控诉:关于小说<蓝调石墙>》,《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8.《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反思》, 《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3期。 49.《图象与文字的新结缘:摄影文学之我谈》,《理论与当代》2003年第5期。 50.《发达国家高考制度比较谈》, 《理论与当代》2003年第9期。 51.《鞭挞颠覆下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2.《浮世丑怪众相图: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世界》,《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53.《残酷的性别分类与暴力》, 《作家杂志》2002年第9期。 54.《残酷的性别分类与暴力》,王红旗主编《中国妇女在行动》,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5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6.《胡风文艺思想精髓及悲剧初探》, 《广东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7.《从<诗经>看上古先民的生殖崇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8.《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生理想》,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59.《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 《当代贵州》2000年第5期。 60.《贞操情结及其他》,王红旗主编《中国妇女在行动》,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0年。 61.《作者情感态度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 《河北学刊》2000年第4期。 62.《晚清以来中国作家的对韩叙事》,中韩日国际学术会议“晚清以来中国作家的韩国叙事变迁研究”主题发言论文,韩国首尔,2005年10月。 63.《抗战时期的丁玲创作》,“东亚现代文学中的战争与历史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北京,2006年8月。 64.《抗美援朝文学的域外风情叙事》,中韩比较学学会“抗日战争与嘉兴叙事”主题发言论文,中国嘉兴,2009年4月。 65.《女人的战争与女性镜像:抗美援朝文学之朝鲜叙事》,“共和国文学六十年”国际研讨会论文,中国长春,2009年8月。 66.《晚清以降中国作家的朝鲜认知:兼谈郭沫若的此类题材创作》,“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济南,2010年8月。 67.《百年中国文学的朝鲜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成都,2010年10月。 68.《战争中的女人与女性镜像:抗美援朝文学叙事》,“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中国海口,2010年11月。 69.《晚清以来中国作家的朝鲜认知——兼谈郭沫若同类题材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0》 70.《广告中的女性形象》,2010年7月10日,“燕赵讲坛”。 71.《在妇德与情色之间:中国女性审美》,2013年10月26日,“燕赵讲坛”。 72.Early 1950s Print Media Images of America Published in China (《1950年代初期中国报刊中的美国形象》),2012年12月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讲坛(UC Berkeley Events)。 http://events.berkeley.edu/?event_ID=61285&date=2012-12-05&tab=all_events 73.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Female Beauty in Chinese History(《中国女性审美历程》), 2013年5月7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讲坛(UC Berkeley Events) http://events.berkeley.edu/?event_ID=66765&date=2013-05-07&tab=all_events 74.《汇通古今悟奇思,鲁学凿出金石声”》,澳门大学中文系“魯迅與百年中國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9月15日。

学术兼职

中国社科评价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