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游国龙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东吴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华侨华人蓝皮书》副主编,现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心理文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科研成果1次获得全国性专项奖,2次获得省部级、2次获得权威刊物评奖,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开设两性心理文化学(通选课)入选福建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政治学原理(基础课)入选2017年华侨大学百门优质课程,深受同学喜爱,2018年6月被选为国际关系学院最受喜爱教师。 科研成果获奖 1.2016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2.2015年第七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隅谷奖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主办) 3.2015年第七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论文类一等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 4.2013年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5.2011年第三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隅谷奖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主办) 教学成果获奖 1.2016-2017学年“优秀新生导师”(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2017年第一届混合式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华侨大学、智慧树网主办) 3.2017年华侨大学百门优质课程“政治学原理” 4.2018年华侨大学第九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事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华侨大学,团队,排名第3) 5.2018年福建省高校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三等奖(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 6.2018年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最受喜爱教师 项目 1. 2013年北京哲社规划重点课题(13KDA002) “印度人对中国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认知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 2014年中央财政重大侨务项目“华侨华人与中国梦”项目子课题“华侨华人与周边国家关系”参与 3. 2013年国务院侨办课题(GQBY2014026)“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战略路径设计-以日本为例”主持人 4.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A053)“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子课题印度部份主要参与人 5.2015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专项课题(HQHRZD2015-04)“华侨华人在中日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研究(1992-2014)”主持人 6.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GJ085)“日本侵华罪行的心理文化根源研究” 主持人 教学课题 1.2017年度华侨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两性心理文化学”主持人 2.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两性心理文化学”主持人(双万计划) 3.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参与(双万计划) 4.2018年华侨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两性心理文化学的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主持人 个人专著: 1.《心理文化学:许烺光学说的研究与应用》,南天书局(台),2010年。(合著) 2.《许烺光的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转载: 1.《模因学与温特建构主义进程理论-文化选择的剖析与探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2年第3期。 2.《模因学与温特建构主义进程理论-文化选择的剖析与探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04月10日。 3. 《游国龙:国际问题研究范式探讨——以日本研究为例》参考消息网,2017年1月16日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g/2017/0116/1616105.shtml 4. 《游国龙:国际问题研究范式探讨——以日本研究为例》,《新华文摘》篇目辑览收录,2017年第7期。 5. 《天下体制下的“角色”与“角色”确认问题——再探“角色原理”的运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6年第11期。 开设课程 政治学原理(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基础课,2107年华侨大学百门优质课程) 两性心理文化学(本科生通识选修课,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日本、印度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学与国家行为、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研究,致力于揭示影响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文化根源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自民党得票率与日本的米价-对自民党统治与其农业政策关系数量分析》,《日本学刊》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2.《文化与人格研究和心理人类学的方法论剖析-以《菊与刀》与《家元》为例》,《日本学刊》2010年第5期。(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三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隅谷奖二等奖) 3.《模因学与温特建构主义进程理论-文化选择的剖析与探讨》,《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序列意识与大东亚共荣圈—对二战时期日本国家行为的心理文化学解读》,《日本学刊》2013年第2期。(第七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论文类一等奖) 5.《试析移民成功的文化因素─林书豪现象的个案分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第3期。 6.《两岸中国人情感模式的同一与变异─一项“文化基因”的检测》,《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第4期。 7.《缘人:日本人论的方法论透析──从心理人类学到心理文化学》,《日本学刊》2014年第3期。(第七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隅谷奖三等奖) 8. 《中国软实力对印度民众的吸引力研究:对行为体侧面分析法的检视》,《南亚研究季刊》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9. Effects of African Chinese Society and Involvemen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 Vol. 6, No.6,2015, pp.841-855.(EI) 10. 《天下体制下的“角色”与“角色”确认问题——再探“角色原理”的运作》,《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 《国际问题研究范式探讨》,《日本学刊》2016年第6期 12.《软实力的评估路径与中国软实力的吸引力》,《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9期 13.《基于慕课平台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变革——以政治学原理为例》,《教育观察》2017年10月。 14.《近五年印度受访者对中国符号喜爱度大幅攀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问卷调查之六》,《对外传播》2018年第7期 1.《台籍华人全球人口分布变化趋势探析》,贾益民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中新社、欧洲时报、中国侨网、环球网、新浪网、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十数家媒体转载报导)(第一作者) 2.《日本华侨华人在中日关系中的角色探讨》,贾益民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一作者) 3.《日本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心理文化学分析》,崔世广、张建立主编:《日本的自画像与他画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4.《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问题与新动向》,贾益民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