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许少波

个人简介

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中心主任,华侨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哲学、法学与历史学分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福建省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省级地方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省级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常务副主任,东亚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5-200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河南大学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3-1987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3-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被评为教授,200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被评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主要讲授课程有《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外国民事诉讼法》等。 近年来在《法学研究》《法律科学》《法学》《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福建省法规清理评估重大委托项目、福建省生态文法起草委托项目等多项,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奖励。 课题(国家、省、部级) 1.主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矛盾化解、权利保护与民事诉讼中调判关系模式研究》(12BFX066) 2.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民事诉前证据收集制度研究》(10YJA820118) 3.主持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司法判例的研究方法》 4.主持2016年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营商环境研究》 5.主持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亚洲法学比较研究》,亚洲财团2012、2013年项目 6.福建省政府委托项目:省级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委托评估清理(首席专家2015) 7.福建省政府委托项目:《福建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起草(首席专家2016) 8.主持2017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民事诉讼“以庭审为中心”研究》 著作 1.《民事诉前证据收集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独著; 2.《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独著; 3.《法治的布道者——法学名家华园讲演录》,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主编; 4.《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 5.《中国版权保护政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编。 获奖(省、部级) 1.论文:“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发表于《法学》2007年第4期),2009年9月获得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文“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为中心的分析”,2009年10月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3.论文:“社会转型的司法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2013年4月获得福建省政法委第四届福建省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4.2014年4月 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2017年1月 最高人民法院黄志丽审判工作方法研讨征文一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扩大化》,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独著; 2.《民事起诉前之证据收集》,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独著; 3.《家事纠纷类型化分析》,载《江海学刊》2014年第3期,独著。此文被吴瑾瑜:《两岸民事法理论与实务发展现况》全文编入,元照出版社2014年版; 4.《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探讨》,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独著; 5.《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载《法学》2007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于2009年9月获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论文类)二等奖; 6.《社会转型的司法 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对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的考察》,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检察官》2011(17)转载。 7.《法院调解的目的论》,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独著; 8.《论民事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转换》,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独著; 9.《诉前证据保全之适用》,载《江海学刊》2015年第3期,独著; 10.《论先行调解协议的效力》,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独著; 11.《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独著; 12.《论否定性法律后果的立法设置——以救济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为主的考察》,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独著; 13.《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载《河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独著; 14.《台湾地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2期,独著; 15.《关于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立法建议》,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独著; 16.《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独著; 17.《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的审理范围》,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8期,独著; 18.《法律教育的困惑与现实性选择》,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独著; 19.《论执行中债权凭证的导入》,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独著; 20.《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载《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21.《我国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的回顾与思考》,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2.《释明告知提升判决认同感》,《人民法院报》2011年11月17日; 23.《先行调解的三重含义》,《海峡法学》2013年第1期,独著; 24.《先行调解析论——兼与“调解优先”比较》,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25.《法国证据保全制度初探》,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26.《诉讼民主与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完善》,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 27.《解决冲突与保护人权:论诉讼的目的——基于诉讼法哲学的研究》,载《学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8.《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刍论》,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独著; 29.《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体系之建构》,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30.《论我国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完善》,载《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独著;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福建省委法律咨询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福建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福建省法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市委讲师团特聘教授,泉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莆田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漳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