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鑫

个人简介

1977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IEEE Member),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回中南大学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2009年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11年中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3年通过遴选任博士生导师。2014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2019年以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研究员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学。目前是自动化学院“智能系统技术”实验室(信息楼717)负责人。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联合攻关项目7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等课题8项,合计经费16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66篇,其中近五年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formation Sciences》等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8项,其中授权2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专著2部,参与制定行业学会技术标准一套(标准文号:T/CSEE 0122—2019),完成湖南省科技鉴定1项。 目前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曾任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CCC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第11届日中信息技术和控制应用国际研讨会组织会员会副主席、第4届高级计算智能与智能信息学国际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20年第4届中国智能地质装备发展论坛会议总主席、第3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本学术振兴会主办的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FST 2015)秘书长等。 学术及教学成果: 1、面向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需求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2016A2),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化类教指委专项教学改革课题(排名第一), 2016. 2、面向新时期学科发展需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排名第一), 2018. 3、机器学习与学习控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项目(排名第一), 2020. 4、运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排名第一), 2020. 5、面向制造业自动化人才需要的专业培养改革与建设(教字(2016)13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排名第二), 2016. 6、 Real-time optical music recognition for dulcimer robot, 第8届计算智能与工业应用国际研讨会暨第12届中日信息技术与控制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年学者奖(排名第二), 2018. 7、复杂冶金过程智能控制(排名第三), 科学出版社, 2016. 8、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Complex Metallurgical Processes(排名第三). Springer, 2019. 9、基于多工况识别的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在钢铁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排名第一), 湖南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 2010. 10、100(66)KV~220KV变电设备带电断、引线机器人技术规范(排名第六), 2019. 科学研究: 主要承担项目: 1、2020年湖北省科研项目多源信息融合下的多机器人协同制造技术研究(2020AEA010); 2、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虚拟个体行为逼近的多机器人自学习决策与协调控制一体化(61873248); 3、2017年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变电设备带电检修自动化机械臂技术研究; 4、2017年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国网湖北电科院110kV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校核; 5、2017年湖北省科研项目面向高维感知和低先验知识的多机器人系统行为学习与控制; 6、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时间尺度优化的多机器人策略自适应与一致性(61473316); 7、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合作策略自学习的多机器人系统智能协作模型(61074058); 8、2012年国家863主题项目任务课题高性能四足仿生机器人原型系统研究四足仿生机器人的状态感知与信息融合(2011AA040801); 9、2009年中国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于动态分层和状态预测自学习的多智能体协作模型(20090162120068); 10、200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0902483); 11、2008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80440177); 12、2010年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资助; 13、2008年校企联合攻关项目CSP连铸结晶器液位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主要参与项目: 1、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地质钻进过程智能控制(61733016); 2、2012年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钢铁烧结绿色制造的碳效优化与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61210011); 3、2012年863重点项目课题典型流程工业制造过程碳效优化技术烧结炼铁过程碳效优化技术(2012AA040307); 4、2008年863重点项目流程工业能效分析与运行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铁前炉料制备过程优化运行系统开发与应用(2008AA042902); 5、2009年863目标导向项目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烧结过程控制系统及应用(2009AA04Z157); 6、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动态分层与自学习的多智能体自适应协作模型(60874042); 7、202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地质钻探智能化技术及应用(2020CFA031); 8、2019年湖北省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情感计算的音乐机器人智能作曲与演奏关键技术研究(2019CFB581); 9、2018年湖北省科研重大项目复杂地质环境钻采装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18AAA035); 10、2015年湖北省创新群体科研项目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理论和方法(2015CFA010); 11、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扬琴音乐机器人智能识谱与演奏的关键技术研究(16YJAZH080); 12、2012年湖南省自科基金委重点项目面向高端产品生产的轧钢过程数学模型及优化协调控制方法(12JJ8011); 13、2018年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高精度仿生双臂音乐机器人设计与开发(CUG180701); 14、2018年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横向一般项目乐队机器人控制部分协议; 15、2016年校级项目复杂地质钻进过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16、2015年学校社科项目中国民族击弦乐器扬琴演奏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2015189120)。 已授权专利: 1、陈鑫, 曹卫华, 谭畅, 刘振焘, 刘勇, 张浩阳. 一种基于二次模板匹配的工件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中国, ZL201811231405.0. 2、陈鑫, 贺文朋, 张浩阳, 简旭, 孙一仆, 肖哲. 一种用于等电位的阻尼式自动开闭机械爪: 中国, ZL201920898222.8. 3、陈鑫, 孙一仆. 一种专用于特种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智能供电装置: 中国, ZL201921201332.0. 4、陈鑫, 符浩. 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最优一致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中国, ZL201810917939.2. 5、陈鑫, 贺文朋, 张浩阳, 简旭, 孙一仆, 肖哲. 一种用于绝缘子的气吹除污装置: 中国, ZL201920897339.4. 6、陈鑫, 焦炜, 吴敏, 曹卫华.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的烧结生产过程性能评估方法: 中国, ZL201710558056.2. 7、陈鑫, 张浩阳, 袁艳, 贺文朋, 谭畅, 简旭. 一种绝缘子清扫装置: 中国, ZL201821716459.1. 8、陈鑫, 蒋晨旭, 周莉, 周洋, 费婷. 基于实时信息流的扬琴机器人双臂协同防交叉演奏方法: 中国, ZL201611259505.5. 9、陈鑫, 吴敏, 徐奔, 曹卫华, 周凯龙. 一种基于多工况烧结过程的CO/CO2比值预测方法: 中国, ZL201710043118.6. 10、陈鑫, 吴敏, 曹卫华, 赵盖文, 胡杰. 一种基于风箱废气温度的烧结料层热状态识别方法: 中国, ZL201610021142.5. 11、陈鑫, 吴敏, 曹卫华, 朱明杰. 一种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确定最佳芯棒限动速度的建模方法: 中国, ZL201410485654.8. 12、陈鑫, 徐斌, 刘仁辉, 吴敏, 曹卫华. 一种带防出错机制的鉴相倍频逻辑电路: 中国, ZL201310444979.7. 13、陈鑫, 吴敏, 曹卫华, 吴大华, 安剑奇. 基于双核处理技术的足式机器人状态感知系统: 中国, ZL201210330404.8. 14、陈鑫, 吴敏, 曹卫华, 刘明亮, 安剑奇. 一种足式机器人状态感知系统: 中国, ZL201210330409.0. 学术交流: 1、第七届全国地质勘探技术研讨会,2017年, 武汉, 特邀报告. 2、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 2017, 重庆,大会报告. 3、NSFC-CAS-JSPS第三届国际学术前沿研讨会. 2015, 武汉, 大会报告. 4、第39届中国控制会议. 2020, 沈阳, 特邀报告. 5、中国自动化大会. 2015, 武汉, 大会报告. 6、第十三届中日信息技术与控制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 恩施, 大会报告. 教育经历 [1] 2003.3-2007.8 澳门大学 | 机电工程学 | 工学博士学位 | 研究生(博士)毕业 [2] 2002.9-2003.2 中南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研究生 [3] 1999.9-2002.6 中南大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工学硕士学位 | 研究生(硕士)毕业 [4] 1995.9-1999.6 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 | 工业自动化 | 工学学士学位 | 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1] 2014.8-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 | 自动化学院 | 副院长 | 教授 [2] 2009.10-2014.7 中南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副教授 | 教授 [3] 2008.5-2011.5 中南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博士后 [4] 2007.9-2009.9 中南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讲师 研究方向 [1] 多智能体系统 [2] 机器学习 [3] 智能控制

研究领域

多智能体系统、智能控制、机器学习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Chen X, Wang W, Cao W, et al. Gaussian-kernel-based adaptive critic design using two-phase value iteration[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9, 482: 139-155. [2] Chen X, Hu J, Wu M, et al. T–S Fuzzy Logic Based Modeling and Robust Control for Burning-Through Point in Sintering Proces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7, 64(12): 9378-9388. [3] Chen X, Chen X.X, Wu M,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featuring multiple operating modes for improving carbon efficiency of iron ore sintering process[J].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6, 54: 117-128. [4] Chen X, Li Y. A modified PSO structure resulting in high exploration ability with convergence guaranteed[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2007, 37(5): 1271-1289. [5] Fu H, Chen X*, Wang W, et al. Data-Based Optimal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Nonlinear Heter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20, DOI: 10.1109/TCYB.2020.3004494. [6] Zhou K, Chen X*, Wu M, et al. A new CO/CO2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Labeled and Unlabeled Process Data for Sintering Proces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0, DOI: 10.1109/TII.2020.2985663. [7] Sun Y, Chen X*, Wang W, et al. Model-Free Output Consensus Control for Partially Observable Heterogeneous Multivehicle Systems[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0, 7 (8): 7135-7147. [8] Fu H, Chen X*, Wu M. Distributed Optimal Observer Design of Networked Systems via Adaptive Critic Design[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19, DOI: 10.1109/TSMC.2019.2962088. [9] Zhou K, Chen X*, Wu M, et al. A new hybri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improving carbon efficiency based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sintering process[J].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9, 91: 104104. [10] Li Y, Chen X*.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warms for collecting objects[J]. Robotica, 2006, 24(3): 315-324. [11] Zhou Y, Chen X*, Wu M,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ates adjustment priority of drilling process[C]// The 21s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2020. [12] Jian X, Chen X*, He W, et al. Outdoor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line laser and binocular vision[C]// The 21s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2020. [13] Fu H, Chen X*, Wu M. Online adaptive critic robust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known dynamics[C]// The 21s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2020. [14] Wang W, Chen X*, Chen L, Wu M. Model-free optimal consensus control for multi-agent systems using kernel-based ADP method[C]//The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2017: 2471-247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