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易辉跃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招生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 教育背景 2006-01--今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0-09--2005-11 上海交通大学 工学博士 1988-06--1992-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工学学士 学历 1988.8-199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2000.9-2005.12:上海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博连读),工学博士 学位 2005.11: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 工作经历 1992.8-2000.9: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电子科技集团51研究所) 从事电子与电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主要从事射频收发机的设计与测试,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负责接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并参与整机的联调。而且,于1997年12月聘为中级职称“电子工程师”。 2006.1-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研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智能天线技术、多天线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组网技术和认知无线电系统。于2009年1月聘为副研究员,2013年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硕士生导师。 工作简历 1992-08--2000-08 电子部五十一研究所 电子工程师 发明专利 [1] 易辉跃,王瑞,胡宏林,等:“避免移动中继干扰授权频谱上初级系统的系统与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258222.9,申请日期:2013年6月 [2] Haitao Li, Koda Shu, Huiyue Yi, Rui, Wang, Honglin Hu, “Picocell range expansion configuration on authorized shared access,” Patent application number:13/781885, March 1, 2013 (专利撰写人) [3] 易辉跃,胡宏林,王瑞,王力:“初级用户信号感知与定位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507230.9,申请日期:2010年10月 [4] 易辉跃,胡宏林,王瑞,王力:“基于小波变换来感知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脉冲信号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239918.3,申请日期:2010年7月 [5] 易辉跃,胡宏林,郭坤祺,金圣峣,周玉芬,孙彦赞,“认知无线MIMO(CR-MIMO)系统中基于零子空间技术的次级预编码发送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42032.2,专利授权号:CN101662321B,授权日期:2013年5月 [6] 易辉跃,周志刚,张小东,周霁婷,郭海友,“广义格拉斯曼码本构造方法及基于其的反馈方法”,专利申请号:200610147437.3,专利授权号:CN101207464B,授权日期:2010年12月 [7] 易辉跃,周志刚,张小东,周霁婷,郭海友:“利用信道几何均值分解的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专利申请号:200610117212.4,专利授权号:CN101166047B,授权日期:2011年11月 奖励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度):蜂窝移动通信自优化组网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科研活动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非线性预处理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下行链路低复杂度资源分配算法研究”,项目编号:08ZR1418500,起止时间:2008年9月~2010年8月 [2] 中澳国际合作项目:“新一代异构网络中高效动态频谱共享算法的研究”,项目编号:10220712000,起止时间:2010年4月~2012年3月 [3]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融合网络环境中的异构网络传输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0DJ1400302,起止时间:2010年10月~2013年9月 [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LTE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验证”的子课题4 “频谱信息获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3003006,起止时间:2012年1月~2013年12月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WRC-11的频谱有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的子课题“基于动态频谱管理的干扰抑制技术”,项目编号:2009ZX03007-004,起止时间:2009年1月~2010年12月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Advanced频谱聚合技术研发”的子课题“联合无线资源管理与分配研究”,项目编号:2009ZX03003-002 ,起止时间:2009年1月~2010年12月

研究领域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智能天线技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Huiyue Yi: "Signal-noise search RMT estimator with adaptive decision criterion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signals based on random matrix theory," arXiv:1405.4713, May 19, 2014 (关于信源数估计,目前最好的算法) [2] Huiyue Yi: "Joint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compensation and data detection method using 2-D unitary ESPRIT algorithm for SIMO-OFDM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Xiv:1210.7401,October 28, 2012 [3] 易辉跃:“基于小波域相干边沿检测器的脉冲序列检测与定位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6期 (EI检索) [4] Huiyue Yi, “Robust Wavelet Transform-based Correlation Edge Detectors Using Correlation of Wavelet Coeffic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4, no. 4, December, 2011, pp. 77-88 (EI检索,被引用3次) [5] Huiyue Yi, “Nullspace-based secondary joint transceiver scheme for cognitive radio MIMO networks using second-order statist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3-27 May, 2010, Cape Town, South Afric, pp. 1-5 (EI检索,被引用25次) [6] Huiyue Yi, Honglin Hu, Yun Rui, Kunqi Guo, Jian Zhang, “Null space-based precoding scheme for secondary transmission in a cognitive radio MIMO system using second-order statist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14-18 June, 2009, Germany, Dresden, pp. 1-5 (EI检索,被引用19次) [7] Huiyue Yi, Honglin Hu, Zhigang Zhou, Xiaodong Zhang, “Cumulant-Based JAFE algorithm in unknown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rrelated Gaussian noise,”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Nov. 2006, pp. 1-5 (EI检索) [8] Huiyue Yi, Xilang Zhou, “On 2-D forward-backward spatial smoothing for azimuth and elevation estimation of coherent signals”, IEEE Antennas and Propog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ashington, DC, USA, July 3-8 2005, vol. 2B, pp. 80 – 83 (EI检索) [9] 易辉跃,周希朗,刘建斌,“采用时-空阵列流形的ESPRIT算法联合角度-频率估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4期 [10] Huiyue Yi, Xilang Zhou, Jianbin Liu, “Forward-backward spatio-temporal smoothing for joint angle-frequency estimation in a multipath environment,”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20th March 2003 Vol. 39 No. 6, pp.574-575 (SCI检索)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