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同文

个人简介

现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教师职位。 主要成就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人才 毕业院校 东北石油大学 学术代表作 含油气盆地输导体系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 断裂输导流体的机制及输导形式探讨 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教育经历 2004.09-2008.06 大庆石油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8.09-2011.06 东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11.09-2014.06 东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4.07-2016.09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讲师 2016.10-2017.1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 2018.01-至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专业成就 曾在东北石油大学工作4年,现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项目7项,副项目长项目6项,参与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1项,主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及油田科技攻关项目3项。曾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学术会议优秀奖2项,第一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发表CSCD、SCI、EI等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含通讯)作者论文11篇。先后承担构造地质学、含油气盆地分析、数学地质、古生物与地史学、海洋地质学、岩浆岩与变质岩、石油工业概论等课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 学术著作 断裂输导油气机制及其能力定量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参编 裂陷盆地断裂控烃作用及在复杂断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20,参编 专利 一种三角洲相储层物理沉积装置,2014.5.7,中国,ZL201310094408.5, 发明专利 钻取式取土杆,2017,中国,ZL201410665029.1,.发明专利 一种测试油气由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能力的实验装置,2014.5.7,中国,ZL201320823688.4, 实用新型 一种模拟断层强制褶皱变形过程的实验装置,2014.5.7,中国,ZL201320823687.X, 实用新型 断层古封闭能力定量评价软件,2018.12.29,中国,2018SR1090811,软件著作权 应用测井曲线计算泥质含量软件,2018.12.28,中国,2018SR1090058,软件著作权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油气运聚机理及有利类型预测,项目负责人; 中国博士后基金,断裂-砂体复式输导体系及其优势运移通道研究,项目负责人;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断裂-砂体配置侧向分流油气有利部位预测研究,项目负责人;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大庆长垣杏北地区扶杨油层断-储分流侧向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项目负责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断裂交汇部位垂向优势输导油气条件研究,项目负责人;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项目,断裂特征及形成演化分析,项目负责人。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项目,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分析,项目负责人。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产学研用校企合作项目,大港探区断裂形成演化与控藏作用,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项目,三边地区中生界油藏运聚特征研究,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项目,断层封闭性机理研究与评价软件研发,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华北油田公司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冀中富油凹陷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成藏贡献与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科研项目,杏北地区高三组油水分布规律及有利区优选,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科研项目,杏北地区扶杨油层断裂特征及对油水分布控制作用研究,副项目长,技术负责人。

研究领域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主要从事油气输导体系及油区构造解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孙同文,等. 断裂转换带作为油气侧向、垂向运移通道的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40(5):1-11. 孙同文,等. 断裂-砂体耦合侧向分流油气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32(5):2071-2077. 孙同文,等. 源外隆起区输导脊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12):4308-4316. 孙同文,等. 南堡1号构造中浅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7):1042-1051. 孙同文,等. 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及有利区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 34(6) :790-796. 孙同文,等. 断裂输导流体的机制及输导形式探讨[J].地质论评,2012,58(6):1081-1090. 孙同文,等.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与富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6):700-707. 孙同文,等. 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东地区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11(5): 1043-1048. 孙同文*,等.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差异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1):10-14. 孙同文*,等. X型正断层交汇处应力分布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锰业, 2020, 38 (2):1-6. 孙同文*,等. 油气由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能力定量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979-98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