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颖君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4-09--2009-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 2000-09--2004-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士 奖励信息 (1) 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及应用, 其他, 2018 (2) 高可用综合安全网关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等奖, 省级, 2011 专利成果 ( 1 ) 基于索引树的海量数据库访问控制方法, 发明, 2012,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238152.4 ( 2 ) 一种基于用户特征的社交网络访问控制方法, 发明,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5101728044 ( 3 ) 一种USB设备使用记录恢复检查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410167160.5 ( 4 ) 一种基于服务分类的虚拟机动态迁移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10582510.8 ( 5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恶意云租户识别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11328420.2 ( 6 ) 一种安卓软件防重打包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11328188.2 ( 7 ) 一种自动化的脆弱性量化评估方法,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90432331.1 ( 8 ) 一种二维码安全移动支付方法及系统, 发明, 2018, 第 5 作者, 专利号: 2018100949128 科研项目 ( 1 ) 基于格理论的社交网络访问控制方法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6-12 ( 2 ) 基于权限流约束的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安全测评方法研究, 主持, 省级, 2014-01--2015-12 ( 3 ) 基于信息流的云安全管控追责技术与软件系统,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7-12 ( 4 ) 基于深度学习的APP篡改检测与溯源方法研究, 主持, 院级, 2017-07--2018-07 ( 5 ) 基于漏洞数据集的漏洞特征库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9-01--2022-12 ( 6 ) 基于作者特征识别的恶意软件发现与威胁态势感知技术, 主持, 院级, 2019-06--2020-06 ( 7 ) 人工智能平台数据安全技术研究, 主持, 院级, 2021-02--2021-06 招生专业 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招生方向 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 工作简历 2014-07~现在,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01~2014-06,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

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神经网络水印技术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1, 第 1 作者 (2) 一种基于程序执行时间量化分析的软件水印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第 1 作者 (3) 视听觉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信息安全学报, 2020, 第 6 作者 (4) 基于日志的异常检测技术综述,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20, 第 1 作者 (5) Leverag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to Transform Android Apps into Self-Defending Code against Repackaging Attack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8, 第 2 作者 (6) A Lattic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for Social Networks, CyberC, 2016, 第 1 作者 (7) Dynamically Discovering Likely Memory Layout to Perform Accurate Fuzz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16, 第 2 作者 (8) 基于集成学习的钓鱼网页深度检测系统,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 第 3 作者 (9) AppMark: A Picture-based Watermark for Android Apps, SERE , 2014, 第 1 作者 (10) Achieving Accuracy and Scalability Simultaneously in Detecting Application Clones on Android Markets, ICSE, 2014, 第 3 作者 (11) A Game Theory Based Approach to the Generation of Optimal DDoS Defending Strategy, ComSec, 2014, 第 4 作者 (12) Statically-Directed Dynamic Taint An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4, 第 2 作者 (13) 基于标志位差异分析的整数溢出漏洞溢出点定位方法, 计算机科学, 2014, 第 4 作者 (14) VulLocator: Automatically Locating Vulnerable Code in Binary Programs, ISPEC , 2013, 第 1 作者 (15) Vulnerability-based Backdoors: Threats From Two-steps Trojans, SERE, 2013, 第 2 作者 (16) Optimal Defense Strategies for DDoS defender using Bayesian Game Model, ISPEC, 2013, 通讯作者 (17) Black-box testing based on colorful taint analysis,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2, 第 4 作者 (18) A Map-Layer-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WISA, 2011, 第 1 作者 (19) 基于彩色污点传播的黑盒测试方法,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1, 第 4 作者 (20) 基于尺度的时空RBAC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1, 第 1 作者 (21) AutoDunt: Dynamic Latency Dependence Analysis for Accurate Detection of Zero Day Vulnerabilities, ICISC, 2011, 第 3 作者 (22) 面向空间索引树的授权机制, 通信学报, 2010, 第 1 作者 (23)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Patch in Binary Programs Using Attribute-based Taint Analysis, ICICS, 2010, 第 3 作者 (24) SEPCOM: Customizable Zero Copy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Valuetools, 2007, 第 4 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