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忠博

个人简介

刘忠博,男,台湾新竹人,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专长为:学术/知识传播、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信息社会理论研究、华人传播研究。曾任台湾立报专题记者、《新闻学研究》期刊编辑(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讲师(台湾);当前的学术服务为《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委员(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传播、文化与政治》期刊编辑(台湾)。参与编着:《媒体改革慢慢长路:纪录与反思(1999-2009)》;合作的译作:《反身性方法论》、《质性研究方法的实践(下册)》、《进阶社科研究方法》。另发表SSCI与TSSCI期刊文章数篇。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6-2013年获得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博士 2003-2006年获得世新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 1999-2003年获得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学士 2008-2011年 《新闻学研究》期刊编辑 英文专书执行编辑:Wang, W. (Ed.).(2011).De-Westerniz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lter questions and changing frameworks. New York, NY: Routledge.(Editorial Assistant) 2004.06-2004.12 台湾立报记者 2007.01-2007.12 财团法人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驻站作家 著作 1.编著:《媒体改革慢慢长路:纪录与反思(1999-2009)》 2.合作的译作:《反身性方法论》、《质性研究方法的实践(下册)》、《进阶社科研究方法》 研讨会 1.Liu, Z.B.(2019.06).Making science: The reflection of the “fake Science” paper publishing market in China: Based on Jeffrey Beall's “Blacklist of Predatory Journa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hap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HKAECT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ong Kong. 2.刘忠博(2016.12)〈“地方限定”的国际接轨:从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国际/英文发表谈起(2010-2015)〉“中国市场的诱惑与挑战”, 台湾:世新大学。 3.刘忠博(2016.10)。〈社会创新的障碍与突破:以英国知识传播政策的转变为例〉,“数字知识传播与国家文化创新”, 上海:复旦大学。(会议论文集) 4.刘忠博(2016.06)。〈(新闻传播)学院在传统媒体转型中的角色:以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与《羊城晚报》的合作为例〉,“2016年中华传播学会年会”, 台湾:中正大学。 调研报告:发布于《羊城晚报》金羊网 1.刘忠博(2016.04)。〈性格·沟通·信任——中国线上择偶数据报告》,《羊城晚报智慧信息大数据系列报告》。网址http://news.ycwb.com/2016-04/13/content_21782218.htm 2.刘忠博(2017.01)。〈挖掘“看不见”的知识经济:高校、知识生产与社会创新〉,《羊城晚报智慧信息大数据系列报告》。网址http://news.163.com/17/0112/07/CAIH8GJN00014AEE.html 课题 1.主持广东省省级项目: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的科普传播及其限制:广州与台北的公共图书馆之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2.主持中央高校项目:知识传播如何襄助社会创新?以欧盟与英美的知识传播政策为思考脉络-兼论两岸三地(中、港、台)的知识传播政策(项目负责人,已立项) 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学术传播背景下英语文献中的广州城市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刘忠博、史莹晖(2020)。〈互动的商品化:付费机制引入知识问答平台的影响及其意义〉,《现代传播》,2: 134-138。(CSSCI期刊) 2.刘忠博(2019)。〈学术出版开放获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对英国的学术传播考察〉,《中国出版》,8: 56-59(CSSCI期刊) 3.刘忠博(2017)。〈知识商品化下公共期刊数据库的建构:以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为例〉,《国际新闻界》(CSSCI期刊) 4.刘忠博、杨婉怡、袁晓铃、曾羽、邢卉、余寒、贺雪竹(2017)。〈什么是好的数据新闻-中外事件性数据新闻报导的比较研究〉,《岭南传媒探索》,2:58-67。 5.刘忠博(2016)。〈从华人观点再思考集体主义脉络下的人际关系〉,《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5: 1-12。 6.刘忠博(2015)。〈学术论文开放取阅的理论基础:从知识公有地的观点谈起〉,《国际新闻界》, 4: 83-91.(CSSCI期刊) 7.刘忠博(2015)。〈高等教育系统转变下的台湾传播博士谋职历程:行动者的经验述说〉,《传播研究与实践》,5(2):31-51。(TSSCI) (台湾) 8.刘忠博(2014)。〈契合开放精神的新闻学:读《资料好神,叙说故事百千样:资料新闻学开讲》〉,《新闻学研究》,121: 209-218。(TSSCI) (台湾) 9.刘忠博(2014)。〈2014繼往開來:传播研究本土化座談紀錄〉,《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5: 1-12。 10.刘忠博(2013)。〈谁来撰写新媒体的优质新闻?〉,《传播研究与实践》,3(1):84-89。(TSSCI) (台湾) 11.Wang, G., & Liu, Z.B. (2010). What collective? Collectivism and relationalism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1), 42-63. (SSCI) 12.刘忠博、蔡欣怡(2009)。〈传播权文献搜集与分析(1948-2008)〉,《新闻学研究》,98: 245-274。(TSSCI) (台湾) 13.刘忠博(2009)。〈公民记者的启发、实践与限制〉,《传播研究简讯》,57: 16-21。(台湾) 14.陈炳宏、王馨仪、刘忠博、马汇莹、张锦华、张国良、马成龙、罗世宏、张美凤(2007)。〈「教授没有开的课」-谁来告诉研究生该如何作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7: 1-26。(TSSCI)(香港)

学术兼职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委员(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传播、文化与政治》期刊编辑(台湾)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