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储冬爱

个人简介

1995年入职华南理工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案头研究、田野作业与影像记录同步的方式,探讨建立一种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多样性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现代城镇生活方式,在实际上持续参与了政府、地方知识分子、民俗文化传承人、传媒以及大众共同建构地方文化的过程。近年来主要关注都市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传播、民间口述史等研究领域。教学方向为传播写作、审美心理学、影像民俗学、文化创意产业、中国民俗文化等。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2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 1995 暨南大学,历史学/华侨史方向,硕士 2006 中山大学,现当代文学/民俗学方向,博士 1995——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著作: 1.《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储冬爱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2.《“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储冬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3.《顺德民俗解码》,主编叶春生,副主编储冬爱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4.《区域民俗学》,叶春生 陈丽琴 储冬爱 刘兴东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5.《东江麒麟舞新姿》,主编 叶春生等,副主编储冬爱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6.《族民的狂欢——天河龙舟映像》储冬爱 黄学敏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7.《珠村俗影》(全六册),储冬爱 王莉莎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8.《四十再当妈?》,方英 储冬爱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 9.《我从哪里来?——我的家族口述史调查》,储冬爱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 10.《天河:1985》,储冬爱 黄学敏等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 课题、委托项目: 1.参与国家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台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研究评析”,1995-1998。 2.主持“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客家研究文丛》子项目“客家民俗史”,深圳市文联,2003-2005。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习俗”(05JJDZH250)之子项目“广府民系的春节习俗调查”,2005-2008。 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佛山卷》 (x2xcN2170130) ,2017-2019,书稿拟于2020年出版。 5.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子项目:《中国当代文化环境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传播与变异》(04JJDZH010),2004-2009。 6.主持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特别项目:“粤港澳三地传说的比较与文化认同及新时期的统战工作”,(x2xcN8090410),2009年7-11月。 7.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保护研究——以城中村为例”(x2xcN5100780),2010-2012。 8.主持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面上项目“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保护研究——以城中村为例”(x2xcD2100600),2010-2011。 9.主持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重点项目“广东‘城中村’民俗文化嬗变与社区管理研究”(x2xcN9100340),2010-2012。 10.主持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滚动支持项目“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保护研究”(2011SG010),2011-2012。 11.主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广州乞巧节”调研与写作,广州市文化局、天河区政府,2013年4-12月。 12.主持“天河龙舟文化研究”(x2xcN6130270),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委托项目,2013-2014。 13.主持“《珠村俗影》调研写作”(x2xcN6141100),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委托项目,2014-2015。 14.主持“天河:1985口述史调查研究”(x2xcN6141550),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委托项目,2015-2017。 15.主持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学术文库项目“粤语讲古艺人口述史调查研究”(x2xcC2180270),2018-2020。 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主持其他校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学生SRP研究计划共计30余项。 获奖与荣誉: 1、《东江麒麟舞新姿》,主编叶春生等,副主编储冬爱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获“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二等奖”。 2、《走在娱乐的大路上——乞巧选秀与电视选美比较论》,2010年11月荣获广东省社科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2013年12月荣获“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4、《“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2014年10月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民间文艺精品专项资金奖励。 5、《“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2015年11月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社科成果奖。 6、《“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2017年11月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7、《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2011年获“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新作奖”。 8、2013年获“广州十大杰出乞巧传承人”称号。 9、2016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SRP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国家创新计划等多个项目获奖。

研究领域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擅长节日民俗、口述史与田野调查。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储冬爱《深圳民俗与特区发展》,《特区经济》,2004(07)。 2.储冬爱《行政区域的变迁对港澳民俗发展的历史影响》,《东南亚纵横》,2004(10)。 3.储冬爱《茅盾、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比较》,《广西民族研究》,2004(3). 4.储冬爱《茅盾、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比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03)。 5.储冬爱《传统时期岭南地区“七姐诞”的民俗探析——以广州珠村为例》,《文化遗产》,2008(04)。 6.储冬爱《广州珠村“拜猫”习俗调查与分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刊”特别约稿) 7.储冬爱《乞巧的复活与蜕变——以广州珠村“七姐诞”活动为例》,《民族艺术》,2009(03)。 8.储冬爱《“城中村”民俗文化嬗变与和谐社会调适》,《广西民族研究》,2009(03)。 9.储冬爱《走在娱乐的大路上——乞巧选秀与电视选美比较研究》,《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6期 10.储冬爱《社会变迁中的节庆、信仰与族群传统重构——以广州珠村端午“扒龙舟”习俗为个案》,《广西民族研究》,2011(04)。 11.储冬爱《学术论文关键词的学科个性与语言通约》,《中国出版》,2012(12)。 12.储冬爱《都市民间信仰的当代走向》,《光明日报》,2012-01-01(理论版右二)。 13.储冬爱 《试论中国手机动漫产业成功模式的构建》,《中国出版》2012(02)。 14.储冬爱,黄学敏《乞巧与传统女性话语——以广东省乞巧节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1)。 15.储冬爱《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民间信仰——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民族艺术》,2012(01)。 16.储冬爱《乡村原住民的都市想象与文化认同——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文化遗产》,2012(03)。 17.储冬爱《广东“城中村”柔性化、异质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构想》,《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18.储冬爱 黄学敏《人际传播中的称谓变化与意义》,《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 19.储冬爱《甘肃西和与广州珠村两地乞巧文化的比较》,《文化遗产》,2014(06)。 20.储冬爱《“城市乡间化”与乡村节日遗产保护》,《文化遗产》,2016(01)。 21.储冬爱《城市乡间化发展模式调研与设想——以广州番禺为例》,《岭南文史》,2016(01)。 22.储冬爱《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创意——以广州天河为范本》,《文化遗产》,2018(03)。 23.储冬爱《想象的农民与农民的想象:龙门农民画的规训与传播》,《民族艺术》,2018(03)。 24.储冬爱《小故事与大社会:口述历史中的粤语讲古及传人》,《文化遗产》,2020(01)。

学术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史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