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俊勃

个人简介

招生情况 学术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业博士: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 学术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业硕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博士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同时欢迎本科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等专业的同学报名。 工作经历 18年,华南理工大学智慧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18年,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破格教授。 17年,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院长助理。 16年,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破格副教授。 15年,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讲师。 14-1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 教育经历 18-19年,Stanford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plete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09-10年,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访问学者。 04-1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本-博”连读。 获奖、荣誉称号 19年,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18年,广东省杰青,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17年,华南理工大学杰青 研究生教育理念:科学人文并重、东西方共融 1、以脑科学为指导的创新教育 脑科学特别是MRI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教育提供了若干理论依据。根据脑科学的成果,着重训练研究生语言与沟通、思维发散/联系与创造性、关键性顿悟等能力,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创新方法论 在知识爆炸时代,对跨学科前沿领域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的感知是个人成长、创新最重要的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重点传授泛读、关键性感知、批判性思维、整体的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并通过高效率练习、体验式创新、互补式协作等方式加以强化。 3、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科学问题是众多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一般来说,众多问题表象之下存在若干技术问题,形成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背后,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核心,则是关键科学问题。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就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源问题,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颠覆性效果。重点培养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 科研项目 在研 2021.4-2023.3 高性能电力系统时域仿真的业务自动化模型与决策智能支持方法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2018.5-2022.4 动态电力系统数据驱动建模与智能决策(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2019.1-2020.12 粤港澳大湾区电力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参与) 2018.6-2020.12 电力调度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期)(南方电网重点专项,参与) 发表论文 发表EI/SCI论文30+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发表的IEEE Transactions等1区论文近20篇,获2016-2017年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最佳论文,获2017、2019年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杰出审稿人,合著专著1部。 出版专著和教材 陆超、张俊勃、韩英铎,《电力系统广域动态稳定辨识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 科研创新 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实审3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教学活动 当前主讲“人工智能”、“创新方法论”、“电力系统高性能计算” 曾经主讲“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本科毕业生 5年来,十余人次院级优秀毕业生,数人次校级优秀毕业生。 指导硕士毕业生 20年,学术硕士1人,外审2A。 19年,专业硕士1人,外审2A。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广泛的交叉学科研究 1、新型电力系统若干交叉前沿问题 电力系统是本团队的老本行,重点关注能源革命背景下,电力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的新方法和新范式,以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柔性构造与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与传统电力系统研究不同的是,该部分研究主要采用跨学科方法进行创新。 2、人工智能应用于先进生产力 人工智能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之一,旨在解决人类劳动力与决策能力的复制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可以实现诸多领域的生产力提升,例如电力系统生产业务的超级自动化、低代码/无代码的工业软件等。同时,为了支撑人工智能计算效率,本团队还关注类脑计算相关研究,力求做到高维度、能落地的人工智能应用。 3、系统科学与工程若干前沿探索 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以人、机、物为要素进行耦合互联,形成系统性的统一整体,在宏观上通过雾计算实现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各行各业均将发生革命性重塑。团队关注人机物全要素网络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在结构机理、数字表征、柔性构造与控制管理等关键核心问题上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

学术兼职

IEEE高级会员; IEEE PES智能建筑、负载和客户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秘书长; IEEE PES 大电网运行技术分委会(中国)常务理事; IEEE PES 电网运行规划新兴技术委员会(中国)常务理事; 《IET Energy Conversion & Economics》期刊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