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艳芬

个人简介

廖艳芬(Liao Yan-fen),女,汉族,湖北汉川人,1976年生。 工作经历 2003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任教,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经历 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参与的“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研究”及与粤电集团公司和珠海发电厂共同完成的“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印尼煤掺烧技术应用”分别于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与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烧优化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于2008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网机组深度调峰节能分析与在线优化控制技术研究”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0MW级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完成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物质低温受控燃烧的碱金属协同环境固定化机理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火灾非线性现象的地铁火灾智能化预测系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可燃固体废弃物的高值化预处理调质和源头控污机理--单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源头污染富集机理研究”和“生物质大分子热解构与重组规律研究—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垃圾富氧及微量金属元素协同催化燃烧机理研究”,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突变理论的公共场所火灾后坍塌机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可燃固体废弃物DNA序列与功能及源头控污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金属盐对秸秆燃烧结焦的影响”和“广东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等纵向项目。主持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不同能源发电全生命周期的碳里程研究”、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体系及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研究”、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生物质燃烧试验台及相关技术研究”、“广东电网公司研发基地建设规划与策划 ”、“广东省电力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研究”、“沙角A电厂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项目”升级等横向项目20余项。 发表论文 现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 出版专著和教材 参编《广东省节能培训教材组》、《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火力发电厂烟气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科研创新 申请专利36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授权专利22件。 教学活动 2007年3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05-2006学年度“教学优秀二等奖”; 2009年6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07-2008学年度“教学优秀二等奖”; 2010年9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2年5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2013年12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5年12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9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 2017.10.25 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导师奖励。 2017.12.27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第九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研究生24人,其中1名硕士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生3名。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廖艳芬教授主要从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的研究,包括生物质资源能源化转换和综合处理利用技术的开发,城市垃圾、可燃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电站系统优化与经济调度、洁净煤技术、火灾演化和防治以及燃烧过程中非线性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深入研究生物质碱金属结焦及高温受热面腐蚀问题,提出了基于生物质低温受控燃烧的碱金属协同环境固定化机制;(2)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建立可燃固体废弃物燃烧特性数据库,并提出可燃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源头控污机制;(3)针对建筑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轰燃、烟气流动非线性燃烧特性,研究建筑构件在热力耦合作用下耐火性能,并开发建筑火灾智能预警系统;(4)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大型燃煤锅炉多煤种优化掺烧技术;(5)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以热定电”下可行区间的智能计算方法。

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三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科学委员会热能工程分委会委员; 《燃烧科学与技术》第2届委员会委员; 《新型工业化杂志社》专家编委;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