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郝艳捧

个人简介

199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高电压与绝缘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05年5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出站,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13年1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大数据分析的学术交流和访问,2015年6月回国。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委会等委员,ICEMPE 2019国际会议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研究方向包括输变电设备状态感知技术、气体/气固沿面放电理论、输变电设备外绝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多件。获云南省科技二等奖、广东省科技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三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工作经历 2015/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导 2013/12-2015/6,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2011/9-2013/11,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导 2010/7-2011/8,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博导 2005/12-2010/6,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 2005/5-2005/11,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3/8-2005/4,清华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关志成 教育经历 1998/9–2003/6,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博士, 导师:谢恒堃 1994/9–1998/7,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学士, 导师:李彦明 获奖、荣誉称号 科技奖励: 1. 云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2018年 2.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二等奖,输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B04-0-2-01-R10,2016年 3.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输电线路覆冰、污秽和导线舞动故障在线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015年 4.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输电线路覆冰、污秽和导线舞动故障在线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2014-J-3-41-G05,2014年 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1-2-05-G03, 长棒形瓷绝缘子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应用研究, 2011年 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1-2-09-G06, 智能输电线路建设实施方案研究, 2011年 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0-3-39-G06, 大面积自然灾害情况下电网恢复过程中的过电压研究, 2010年 8.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大电机主绝缘老化破坏机理与寿命评估,编号:2008-087,2009年 荣誉称号 1.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先进工作者,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0年11月16日 2.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19年度优秀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19年6月21日 3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厅, 2012年9月10日 4.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9月8日 5.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编号NCET-07-0302, 2007年10月11日 6.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基于低频超声反射法检测技术的大电机主绝缘状态诊断 和寿命评估,编号:2005071,2005年。 技术领域: 1.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光纤传感技术、图像分析,电力设备绝缘缺陷、应力等超声检测技术 2.绝缘材料、绝缘结构加速老化试验和评估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与试验技术, 3.多物理场仿真,放电物理ICCD分析,放电物理光谱分析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766220,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无源智能传感关键技术,2018.1-2021.12,299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7080,基于放电模式和放电特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研究介质阻挡柱状放电的机理,2018.1-2021.12,61万元,主持 3.广东电网江门局,配电电缆线路综合检测装置性能验证,2020.6-2022.4,98.5万元,主持 4.南方电网科研院,固体环氧绝缘材料不同荷载下力学响应特性研究,2020.7-2021.8,93.5万元,主持 5.南方电网科研院,环氧树脂超声应力检测实验,2020.7-2021.8,88万元,主持 已结题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7052,覆冰形态对绝缘子闪络特性影响及其预警应用,2012/01-2015/12,69万元,主持 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2010AA05A12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任务二: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通信模型与接口体系架构研究,2012/01-2014/12,249.9万元,主持 3.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形态监测原理和预警应用,2012/03-2014/04,25万元,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0807018,多脉冲均匀的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和机理研究,2009/01-2011/12,22万元,主持 5.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资助课题,200805611056,ICCD和光谱联用研究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多脉冲均匀放电的模式和机理,2009/01-2011/12,3.6万元,主持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302,5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在电网中的应用,2008/01-2010/12,50万元,主持 7. 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541,介质阻挡间隙中大气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基础研究,2006/01-2010/12,62万元,主持 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04300700,低频超声反射法识别大型发电机主绝缘内部缺陷的研究,2005.01-2006.12,2万元,主持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4024,基于低频超声反射法检测技术研究大型发电机主绝缘内部缺陷类型识别,2003.08-2004.12,2万元,主持 出版专著和教材 参与编写学术著作2部: [1]. 饶宏. 高海拔直流外绝缘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 [2]. 陆国俊, 王勇. 高压设备电气试验技能培训教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科研创新 授权发明专利23件: 1. 一种硅橡胶污秽表面放电传递温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910153837.2, 公开日2019.06.21, 授权日20201124 2.一种三支柱绝缘子中心导体与环氧件结合面的检测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910521036.7, 公开日2019.06.17, 授权日2020.11.04 3. 一种基于超声扫描原理的三支柱绝缘子内部缺陷重构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910618946.7, 公开日2019.10.11, 授权日2020.10.15 4. 500kV变压器套管干弧距离选取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710772264.2,申请日2017.12.19, 授权日2020.06.20 5. 一种大跨越输电导线悬挂点动弯应变测量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810567111.9,申请日2018.10.12, 授权日2020.06.19 6. 一种评定绝缘子交流闪络电压特性的试验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610116596.0, 申请日2016.02.29, 授权日2020.02.18 7. 一种基于绝缘子图像伞伸出的覆冰程度评估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610698549.1,申请日2017.01.18, 授权日2019.05.14 8. 一种确定支柱绝缘子的伞裙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610286422.9,申请日2016.08.31, 授权日2019.04.23 9. 高压直流塑料绝缘电缆附件通流上限确定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510355321.8, 申请日2015.06.23, 授权日2018.05.15 10. 基于暗通道优先和解三角形法的绝缘子覆冰监测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021830.7, 申请日2015.01.15, 授权日:2018.04.27 11. 一种架空线路耐张塔等值覆冰厚度的在线监测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410789648.1, 申请日2014.12.17, 授权日2018.01.05 12. 基于外表面温度测量的高压直流电缆通流上限确定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510351852.X, 申请日2015.06.23, 授权日:2017.12.01 13. 一种用于覆冰实验室的绝缘子覆冰增长监测系统及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291869.6, 申请日2014.06.26, 授权日2017.04.12 14. 高压直流电缆负荷循环试验绝缘温度梯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Zl201410542848.7, 申请日2014.10.14, 授权日2017.02.15 15. 基于SVM-马尔科夫组合法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310321242.6, 申请日2013.11.20, 授权日2016.10.26 16. 一种监测绝缘子表面污秽电导率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310689364.0, 申请日2013.12.13, 授权日2016.5.4 17. 基于分布式能量获取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310025414.5, 申请日2013.01.22, 授权日2016.03.02 18. 一种监测绝缘子表面污秽受潮程度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310685306.0, 申请日2013.12.13, 授权日2016.01.06 19. 一种直流融冰装置等效试验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110129871.X, 公开日2012.01.25, 授权日2013.06.06 20. 基于模糊逻辑的覆冰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010529922.3. 申请日2010.10.29, 授权日2012.8.22 21.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舞动预警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010527167.5, 申请日2010.10.28, 授权日2012.10.31 22. 直线塔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厚度和重量的计算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1010215641.0,申请日2010.06.30, 授权日2012.7.18. 23. 大型发电机定子绝缘状态诊断的超声反射检测装置及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02139424.5, 申请日2002.9.13, 授权日2005.6.1 教学活动 1.本科生课程:《高电压工程基础》(全英课)、《电气工程学科概论——高电压技术》、《新生研讨课——电网覆冰数据挖掘》、《新生研讨课——输变电设备状态感知技术》。 2.研究生课程:《气体放电》、 《电气工程领域高峰论坛——输变电设备状态光纤传感技术》(工程博士)、《高电压与绝缘前沿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设备外绝缘》等。 指导学生情况 截至2020年7月,在读博士生11人,在读硕士生17人。 1.共指导硕士生49人(其中毕业35人,在读14人),协助指导硕士生14人(毕业11人,在读3人) 2.指导博士生8人(其中毕业1人、在读7人),协助指导博士生10人(其中毕业6人、在读4人) 3.指导博士后4人(其中出站3人、在站1人) 协助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已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第三批高级技术专家,邓军,2019年 指导的硕士毕业生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1人: 1.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斑图放电特性和辉光放电阴极位降测量”,郑彬,2015年12月 2.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大气压惰性气体介质阻挡放电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特性”,刘耀阁,2014年11月 3.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李开利,2012年 指导的硕士毕业生2人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王晓蕾,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5年 2.刘耀阁,荷兰基础能源研究中心,工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 指导的博士后获“珠江人才计划”1人: 1.林俊豪,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2016年 我的团队 我的团队 高电压新技术团队,“兴华人才”第五期教学科研团队,校级 负责人:李立浧院士 成员:郝艳捧教授、戴栋教授、谢从珍教授、刘刚教授、韩永霞副教授、阳林副教授 研究方向: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绝缘老化与绝缘性能评价、放电理论、数据挖掘与图像识别等新技术的研究。 简况:团队自 2009 年组建,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著名985高校。近3年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人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万。2016年9月-2019年8月团队发表SCI论文39篇,授权发明专利10多件,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多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南方电网工程,创新能力突出。2019年团队承办2nd ICEMPE国际会议,邀请多位国际知名教授来校学术交流,在各个社会组织和学术团体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截至 2019 年 9 月,团队有在站博士后 1 人、在读博士生 21 人(全日制 18 人)、在读硕士生 89 人(全日制 59 人),已出站博士后6人,已培养博士毕业生9 人、硕士毕业生108 人,是华南地区高电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我的课题组 研究生培养课题组,与李立浧院士、阳林副教授共同培养研究生 在站博士后2人:刘琳、郑雅霜 在读博士生12人:廖一帆、韦杰、张智敏、陈彦文、郑尧、陈云、毕继凯、黄磊、成延庭、梁苇、惠宝军、罗新 在读硕士生24人:万海容、彭家豪、潘锐健、何伟明、曹航宇、张伟勋、王泉、魏发生、肖家鹏、苏恒炜、黄韬、赵鹏、王信媛、张滢滢、梁学致、杨政霖、孙艺杰、况志强、尚高峰、胡智浩、王斌、邓志鹏、何思捷、陈杰 我为研究生做的事 提供科研条件:前沿科学、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先进的实验室,活跃的学术思想 给予具体指导:工作时间总能找到我,共同探索科学奥妙,研发试验新技术,享受科研的乐趣 留下成长足迹:研讨资料一直留存

研究领域

1. 输变电设备状态感知技术 2. 介质阻挡放电、沿面放电、局部放电等气体、气固放电理论 3. 污秽、覆冰、暴雨、雷电下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安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单多柱演化动力学.物理学报, 2020, 69(14):145203. 2. Failure investigation of buffer layers in high-voltage XLPE cable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20:104546 3. Effect of discharge behaviors on equivalent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i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Physics of Plasmas, 2019, 26, 073518 4. Transitions between patterned discharges and diffuse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helium under applied voltages far below the discharge inception voltage. Physics of Plasmas, 2018, 25(1):013516 5. Combined influence of the impurities and radial electric field 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helium. Physics of Plasmas, 2017, 24(11):113506 6. Recognition of natural ice types on in-service glass insulators based on texture feature descrip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7, 24(1):535-542 7. Evaluation of wet condition and its effects on pollution flashover voltage of aerodynamic insula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6, 23(5):2875-2882. 8.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electric barrier columnar discharge during its decay.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6, 44(11): 2568-2575. 9.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spatiotemporal generation of dielectric barrier columnar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helium. Physics of Plasmas, 2015, 22(123509). 10. Leader propagation models of UHV insulator strings based on voltage/time curves under negative lightning impulses at high altitude.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5, 22(2):1186-1192. 11. Shed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composite post insulators for UHV DC flashover voltages at high altitudes. IEEE Transaction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5, 22(1):169-176. 12. Columnar discharge mode between parallel dielectric barrier electrode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Physics of Plasmas, 2014, 21(013503). 13. Artificial pollution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porcelain long rod UHVDC insulators at high altitu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4, 21(4): 1965-1971 14. Cathode fall measurement i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helium. Physics of Plasmas, 2013, 20(113510). 15. Temporally-resolved emission spectroscopic diagnostics of discharge mechanism in helium APGD.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5(9):896-899. 16.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sensors based on brillouin scattering and FBG for on-line monitoring i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13, 31(10): 1559-1565. 17. Plasma formation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discharges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air pressures. Physics of Plasmas, 2012, 19(9):093506. 18. Comparison of pollution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porcelain long rod, disc type, and composite UHVDC insulators at high altitu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2, 19(3):1053-1059. 19. 试验研究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多脉冲辉光放电的模式和机理.物理学报, 2010, 59(4):393-399. 20. Th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of epoxy/mica insulation under multi-stresses 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06, 13 (2): 415-422. 21.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pulse-echo method to insul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for large generators. IEEE Tra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05, 12(1): 104-113. 22. Assessment of insulation condition of generator stator bars based on velocity of ultrasonic wave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03, 10(3): 539-547.

学术兼职

1. ICEMPE 2019,执行主席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2019 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不停电检修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6.CIGRE B2(架空线路专业委员会),Member 7.机械工业部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分委员会,委员 8.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技术专委会,委员 9.南方电网公司防冰减灾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 10. IEEE Dielectric & Electrical Insulation Society,Member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