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卢凯

个人简介

研究生招生专业: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全日制),同时招收同专业博后(Ⅰ、Ⅱ、Ⅲ类)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全日制) 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全日制、在职) 教育背景: 2016.08~2017.09: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2006.09~2010.06: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00.09~2003.06: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996.09~2000.06:湘潭大学,工学学士,工业自动化。 工作经历: 2018.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智能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7.09~至 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系副主任。 2012.09~2017.08: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2006.09~2012.08: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 2003.07~2006.08: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助教。 奖励荣誉: 在科研方面,曾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3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1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排名第5)、2015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优胜奖(指导老师)等。 在教学方面,曾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指导教师、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先后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奖励4项。 在人才计划方面,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教学工作概况: 承担了本科生“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与法规”等课程教学。 承担了硕士生“道路交通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已指导研究生10余人。 科研概况及项目: 近五年,个人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城市路网协调路径集的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 [2] 基于集对分析的交通信号控制评价及优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01~2015.12。 [3] 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2.10~2014.09。 [4] 公交信号协调优化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5.07~2017.06。 [5] 城市交通信号动态协调与多级联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3.05~2016.04。 [6] 基于集对论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项目,2012.12~2014.11。 [7] 区域交通信号网络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3.01~2014.12。 [8] 城市快速公共交通(BRT)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3.09~2015.08。 [9] 交叉口群动态智能划分与协调联动控制理论方法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013.01~2014.12。 [10] 基于协调路径集的区域交通控制方法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015.07~2017.06。 专著与教材出版情况: [1] 2007年11月,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参编。 [2] 2013年11月,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专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独著。 [3] 2014年8月,交通工程实验指导书(交通版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合编。 专利授权与软件著作权获得情况(第一完成人): [1] 2013年8月,一种交通信号协调配时方案的N周期加权调节过渡方法,发明专利,201110268881.1。 [2] 2015年6月,一种面向行驶速度区间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发明专利,201210476763.4。 [3] 2016年4月,一种相位通用型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发明专利,201310496634.6。 [4] 2017年8月,一种BRT站台乘客乘车动态诱导方法,发明专利,201510514968.0。 [5] 2015年1月,干道绿波协调控制信号配时方案速算软件V1.0(AGS),2015SR015019。 获奖情况: [1] 2012年5月,细粒度交通信息获取集及深度融合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应用,2011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5)。 [2] 2013年9月,基于子区动态划分与协调交互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13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 [3] 2014年4月,基于子区动态划分与协调交互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排名第2)。 [4] 2015年12月,基于集对分析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案评价方法,2015年度集对分析应用创新一等奖。 [5] 2015年12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交站台乘车动态诱导系统设计,2015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优胜奖。

研究领域

城市交通控制、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卢凯, 徐建闽, 郑淑鉴, 王世明. 协调控制子区快速动态划分方法研究[J]. 自动化学报, 2012.(EI收录) [2] Kai LU, Xiaosi Zeng, Lin Li, and Jianmin Xu. Two-Way Bandwidth Maximization Model with Proration Impact Factor for Unbalanced Bandwidth Demands[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2.(SCI收录) [3] 卢凯, 徐建闽, 郑淑鉴, 李林.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过渡优化算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EI收录) [4] 卢凯, 吴焕, 杨兴, 徐建闽. 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的速度区间适应性分析与评价[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4.(EI收录) [5] 卢凯, 荆彬彬, 吴焕, 杨兴, 徐建闽. 基于集对分析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案评价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 2015.(EI收录) [6] 卢凯, 刘永洋, 吴焕, 黄江辉. 非对称通行条件下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J]. 中国公路学报, 2015.(EI收录) [7] 卢凯,胡建伟, 李福樑, 张孜, 徐建闽. 行人斜穿信号交叉口绿波设计及延误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 2016.(EI收录) [8] 卢凯,吴焕, 张孜, 徐广辉, 胡建伟. 面向BRT车队形成的站台乘车诱导控制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 2016.(EI收录) [9] 卢凯(共同作者). 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EI收录) [10] Kai Lu, Jianwei Hu, Jianghui Huang, Deliang Tian, and Chao Zhang. Optimisation Model for Network Progression Coordinated Control under the Signal Design Mode of Split Phasing[J]. 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2017.(SCI收录)

学术兼职

现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浙江省科技咨询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担任了《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中国公路学报》、《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