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清媚

个人简介

开设课程:中国社会思想史、政治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教育背景 2006年9月-2009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博士 2009年7月-201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职业经历 2011年11月-201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6年5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主要著作及编著 1、《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平话人印象》,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参与编纂部分章节) 3、《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副主编) 4、《民族、文明与新世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叙述》,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副主编) 5、主编《车里摆夷之生命环——陶云逵历史人类学文选》,北京:三联书店,2017。 荣誉奖励 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获得“士恒青年学者”称号;2015年获得胡绳青年学术奖;2015年获得《社会》杂志“新秀作者奖”; 2015年获第七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19年获聘北京大学“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2019年获聘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青年学者。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钱端升青年学者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等多项课题。

研究领域

社会理论、历史人类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CSSCI期刊 1、“知识分子心史”,《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 2、“谋杀与文明——对几则神话的阅读札记”,《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3、“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陶云逵与中国人类学的德国因素”,《社会》,2013年第2期。 4、“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社会的双重性——一项基于神话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考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5、“16世纪车里宣慰使的婚礼——对西南边疆联姻与土司制度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6、“燕京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及其应用——围绕吴文藻、费孝通、李安宅展开的比较研究”,《社会》,2015年第4期。 7、“巫术、文字与文明——以陶云逵在西南地区的占卜研究为起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2期。 8、“费孝通读韦伯”,《读书》,2016年第7期。 9、“土地、市场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从费孝通与托尼的比较出发”,《社会学研究》,2019年第4期。 10、“‘魁阁时期’燕京学派的经济人类学研究探析”,《社会学评论》2019年第4期。 11、“从乡土社会到工业社会:魁阁时期燕京学派的工业研究”,《学海》2020年第4期。 12、“‘文化’与‘文化自觉’辨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13、“变迁中的家”,《读书》2020年第8期。 14、(合著)“从《生育制度》到《乡土中国》”,《读书》2020年第11期。 一般刊物以及会议论文 1、“以民间宗教为桥梁通往社会”,载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背负着历史的旅行——读《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载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3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从费孝通的‘海外杂写’看中国人类学的‘文化自觉’”,载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4、“历史的书写,现实的想象——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的民族研究”,载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5、“格尔兹《作品与生活》导读”,载王铭铭主编《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6、“社区研究与民族研究的初步尝试——重读费孝通《花篮瑶社会组织》”,《民族、文明与新世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叙述》,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7、“仪式即社会——读‘Orokaivia人的人观及仪式体系’”,《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2010年4月。 8、“从几种傣族研究看‘双重时间体系’与‘中间圈’的文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2010年6月。 9、“乡土中国”视野下的城市与乡村——对“乡土派”与“都市派”两种现代化转型方案的比较,2010年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 10、“THE DUAL TIME SYSTEM IN XISHUANGBANNA OF YUNNAN: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 onLocal Annual Rituals”,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logyand Time Systems in Australasia And the Americas: New Approaches to ValueSystems and Calendrical Transform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Rim, 12-14January, 2011,Beijing 11、“十六世纪车里宣慰使的婚礼——对西南边疆联姻与土司制度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丧祭与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婚与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术研讨会,2011年6月18-23日,北京 12、“费孝通眼中的‘礼’与‘文化’”,费孝通《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之“导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启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期。 14、“中国作为扎根于土地的乡土异象”,《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25日B03版。 15、“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19日A08版。 16、“人类学与发展:一个两难的话语”,《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1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