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尹超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法学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硕士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学士 青岛大学 工作经历 1.美国康奈尔法学院访问学者(法律职业伦理) 2.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后 3.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律硕士学院 著作 1. 专著:《法律文化视域中的法学教育比较研究——以德日英美为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 译著:《法律人与法律忠诚》(温德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 3. 译著:《法哲学》(菲尼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 4. 译著:《伦理与法律:导论》(温德尔著)(即出)。 荣誉奖励 1. 论文《法律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探索——以美德日为例》,于2007年11月获得第一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 2009年12月,获得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 3. 论文《美国的法律教育我们借鉴些什么》,于2012年1月获得第二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4. 专著《法律文化视域中的法学教育比较研究——以德日英美为例》,于2013年10月获得第三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5. 论文《实践与学术之间:英美法律教育发展的法哲学基础透析》,于2017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6.“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7.“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获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

研究领域

1.法学理论 2.法律职业伦理 3.法学教育 4.教育法律与政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规则背后的原则——哈特法律原则观述评》,载《法治前沿》丛书之《法治与宪政》,黄河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论法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核心期刊),2005年第2辑。 3.《法律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探索——以美、德、日为例》,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4.《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兼论我国的新闻立法》,载《青年记者》,2006年第9期。 5.《美国的法律教育我们借鉴些什么》,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6.《法律职业准入的比较与探索——以美、德、日为例》,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7.《美国的法律教育与职业准入——兼谈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教育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8.《“同源分流”与“殊途同归”——英美法律教育发展路向之比较》,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9. “Anslysia of Non-typical Employment Form: Labor Dispatching, part- time employment,Seasonal Employment and Casual Employment”,was published on “JOURNAL FOR LAW AND POLICY IN CHINA”,Vol.3,No.1,2009. 10.《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学教育》,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10期。 11.《德国法学教育在罗马法继受中的角色》,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12.《法律教育与法律文化的互适与共生》,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13.《实践与学术之间:英美法律教育发展的法哲学基础透析》,载于《法学教育研究》第2卷,2009年12月。 14.《法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教育模式改革》,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5. 《英国学徒制法律教育与普通法传统的存续》,载《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 16. 《“圣殿”门前的“碑铭”——<圣殿:1850年至1965年的牛津法学教育>书评》,载《法治周末》,2010年10月28日。 17.《师生学术共同体与法学研究生的培养》,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18.《“社会建设”的法理基础与制度保障》,载“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神话改革与改善民生(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9.《中国司法改革概览(2012)》,载《中国改革报告(2013)》,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0.《职业教育法的价值分析与制度构建》,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3辑。 21.《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培养目标》,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6年第2期。 22.《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谈开去》,载《法制日报》,2016年12月5日法治文化版。 23.《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7年第1期。 24.《没有人天生就是堕落者——<天才枪手>影评”》,载《法制日报》,2017年11月7日法治文化版。 25.《人设不能扰乱真学问》,载《法治周末》,2019年2月21日。 26.《北大前校长林建华:如何建设一座伟大的学校》,载《法治周末》,2019年3月7日。 27.《美国大学招生除了“后门”还有“旁门”》,载《法治周末》,2019年3月28日。 28.《观鸟社会史:人类对自然的文明觉醒》,载《法治周末》,2019年4月4日。 29.《<教育2030行动框架>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9年第1期。 30.《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职业变革与法学教育走向》,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年第1辑。 31.《直面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载《法治周末》,2020年3月28日。 32.《和平时期,更应警惕和反省一切主张暴力的“理由”“理论”》,载《法治周末》,2020年5月16日。 33.《王人博:如何认识和思考近代中国》,载《法治周末》,2020年7月18日。 34.《罗翔:我写了一本给非专业人士的法律书籍》,载《法治周末》,2020年8月15日。 35.《美国法律职业伦理哲学:温情的历程》(译文),载《法律与伦理》,2019年第2期。 36.《普通法国家的法律伦理研究:法律和法律忠诚的起源》(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37. 《社区忠诚:对社区律师的辩护》(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38. 《法律忠诚与道德多元化的前提》(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39. 《法律忠诚与道德多元化的前提》(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40. 《错位的忠诚》(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41. 《律师懂的不只是法律》(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42. 《威权主义法律伦理:布拉德利·温德尔与实证主义转向》(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43. 《法律伦理关乎法律而非道德或正义:对评论的回应》(译文),载《法律职业伦理评论》,2020年第1辑。 44. 《实证主义法律职业伦理的局限性:简史、批判和基础回归》(译文),载《法律与伦理》,2020年第1辑。 45. 《法学院应该讲授职业责任、职业美德或者其他东西吗?——对卡内基律师教育报告的批评》(译文),载《法律硕士教育评论》(即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