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小进

个人简介

学术履历: 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参加中国第一、二届世界历史研究生精品课程班(2003年暑期、2005年暑期); 2007年至今,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副教授。其间,曾从事法律史博士后研究,并参加第三、四届世界宪政暑期班(2011年、2012年); 2007年春、2015年春、2016年-2017年,分别赴美国俄勒冈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习。 四、主讲课程:《美国宪政史》《美国法治文化》《<论美国的民主>导读》等。 专著、译著、编著与勘校著作: 1、《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合著,第二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最有权势的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研究》(合著,第二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政治和命运》(合译,第一译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7年版; 5、《美国最高法院》(合译,第三译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独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最民主的部门――美国最高法院的贡献》(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我的岁月:切尼回忆录》(合译,第二译者),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 10、《林肯守则:美国战争法史》(合译,第一译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关系》(校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2、《民主之门:最高法院如何将“一人一票”制带到美国》(合译,第一译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 13、《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78-2008)》(合编,第二编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49-1978)》(合编,第二编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19-1949)》(合编,第二编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6、《读书的学问——任东来教授书评集》(合编,第三编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7、《有厚度的学术人生——任东来教授追思集》(合编,第三编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8、陈茹玄:《联邦政治》(勘校),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19、萨孟武:《政治学与比较宪法》(勘校),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科研项目: 1、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伦奎斯特法院与美国近期的宪政实践(2005-2007年); 2、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外司法改革对社会变革影响比较研究(2007-2010年);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美国律师协会与美国的法学教育(2008-2011年,08JC820042); 4、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教学历史研究(2009-2011年); 5、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美国历史上的法学教育改革及其启示(2014-2016年, 13ZFG82003); 6、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宪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研究(2016-2020年,16BFX020); 获奖情况: 1、2015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2015年获得第一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征文三等奖; 3、201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征文二等奖; 4、201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5、2017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领域

美国政治法律史、中美关系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一)科研论文: 1、探索美国对外关系的宪政源泉——读路易斯·亨金的《对外事务与美国宪法》,《美国研究》(季刊)2003年第1期; 2、保守理念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1889-1937年的联邦最高法院为中心,《美国研究》(季刊)2003年第2期(收入《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0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法治之下人人平等,《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3期; 4、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对外事务权之争,《美国国会研究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5、《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简介,《美国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 6、美国伦奎斯特法院保守性初探--以联邦主义问题的相关判决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7、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与现代美国公司的成长,《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8、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社会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 9、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明显而即刻的威胁”原则的历史演变,《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 10、每个人的权利――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与美国民权的历史演变,《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十卷(2006年11月); 11、终身学习、乐在其中――任东来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12、人们因法院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力而忧心忡忡?《读书》2007年第1期; 13、“肯定性行动”与逆向歧视——以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判决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4、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美国研究》(季刊)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美国高等教育与就业领域的肯定性行动争议,《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7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美国第一个法学教授乔治·威思,《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8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我们需要更加职业化的法学教育,《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18、美国最高法院是如何运转的,载徐昕主编《司法的历史之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19、Creator不一定是基督教上帝,《读书》2009年第11期; 20、在事故中重构美国法律——读《事故共和国》,《美国研究》(季刊)2009年第4期; 21、托马斯·杰斐逊与美国早期的法学教育,《教育史研究》2010年第2期; 22、约瑟夫·斯托里与哈佛法学教育,《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23、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中的异议,《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秋季卷(总第34期),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24、《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与法学院排名,《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第6期;《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10集; 25、美国经济史与社会史主要论著评介,《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五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1月; 26、法学教育如何向医学教育学习——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法学教育研究》(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 27、宪政民主还是民主宪政?——兼论美国最高法院与民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春季卷(总第35期),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 28、詹姆斯·威尔逊与美国宪法,《美国研究》(季刊)2011年第3期; 29、美国律师协会的法学院设置标准,《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第6期; 30、怀文抱质彬彬君子――任东来先生的为学与为师,《美国研究》(季刊)2013年第2期; 31、培养绅士型律师:特兰西瓦尼亚的法学教育(1799-1858),《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32、马丁·路德·金的美国梦,《读书》2013年第8期; 33、学贯政法著译精深——萨孟武的学术经历与政治思想,《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1期; 34、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作者:西奥多·德怀特,胡晓进译),《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35、从学徒制到学院制过渡——亨利·塔克与温切斯特法律学校,《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36、融入大学——十九世纪耶鲁的法学教育,《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16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37、美国宪法的试验期,《政治与法律评论》(第五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38、兰代尔与哈佛法学院(作者:西奥多·德怀特,胡晓进译),《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17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39、清末民初美国宪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40、托马斯·库利、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18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41、直面禁忌 拒绝遗忘——美国历史学家组织2015年年会侧记,《美国研究》2016年第3期; 42、美国民权运动史研究的女性视角与口述化趋势,《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9期(“东方历史评论”转载); 43、医学院与法学院培养规格之比较——美国经验及其启示,《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2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二)学术评论: 1、法律与人情的博弈――从“夏沃案”看“植物人”的安乐死立法,《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10月);《清风苑》2010年第1期转载; 2、自由与“生命”之间的取舍,《书屋》2007年第4期; 3、关塔那摩--美国宪法与人权的新考验,《法学家茶座》第23辑(2008年9月); 4、像律师一样行动——卡内基基金会的法学教育改革报告,《法制日报·周末》2009年10月15日第16版; 5、美国第一个法学教授乔治·威思的传奇人生,《法学家茶座》第30辑(2010年3月); 6、走进美国最高法院,《检察日报》2010年3月19日第6版; 7、罗斯福的一瓢冷水,《人民日报》2010年7月21日第21版; 8、甘绩华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报》2010年7月6日(第275期)第4版,2010年9月7日(第276、277期)第8版;《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0)》,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9、顾颉刚与谭慕愚,《书屋》2011年第6期(“东方历史评论”转载); 10、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读江平先生的《八十自述》,《书屋》2011年第10期; 11、美国最高法院里的“深喉”,《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0月23日,《学习博览》2012年第1期; 12、实战美国基层民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2月26日; 13、寻找根除制度腐败的途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8月19日; 14、林肯与美国宪法的新生,《书屋》2012年第8期; 15、威廉·伦奎斯特:壮志未酬身先死,《法学家茶座》第37辑(2012年12月); 16、宪法如何保障“切实可行的民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11月25日; 17、美国西海岸第一位女律师的传奇人生,《法学家茶座》第39辑(2013年6月); 18、但凭良知,不从恶法,《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6月30日; 19、“进军华盛顿”和“占领华尔街”, 《东方早报》2013年8月28日 20、宪政奇迹,与民主无关,《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9月1日; 21、制宪者眼中的民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9月29日; 22、先例与不成文宪法,《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10月27日; 23、讲故事的人:任东来教授的学术人生,《法学家茶座》第40辑(2013年10月); 24、“马克·李文秀”与“美托邦”,《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1月19日; 25、自由是由“坏人”推动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4月6日; 26、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纪念乔治•阿纳斯塔普罗,《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5月11日; 27、历史与小说的“围城”, 《书屋》2014年第6期; 28、律师缔造了美国宪法:胡晓进谈《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之一,《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7月21日; 29、律师由律师来培养:胡晓进谈《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之二,《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7月28日; 30、那些著名的法律人:胡晓进谈《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之三,《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8月4日; 31、如果你手中也有一把枪,《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8月3日; 32、美国黑人的“自由之夏”,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8月24日; 33、一个附注引发的官司,《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11月16日; 34、每个人都是他人的陪审员,中国网·2014年12月16日; 35、美国宗教自由的六项基本原则——读《宗教与美国宪政经验》,《宗教与法治》2014年创刊号; 36、1964,夭折的伟大社会,《书屋》2015年第3期; 37、“温室效应”下的大法官,《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2月14日; 38、没有律师,正义也会决堤,《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4月4日; 39、正义与人道视野下的美国战争法史,《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5月30日; 40、国家安全法治化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网·2015年7月14日; 41、火灾之后的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7月26日; 42、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屈服之累,《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12月6日; 43、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年会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召开,《世界历史》2015年第5期; 44、朱利安·邦德:一个和平主义者的民权之旅,《书屋》2016年第3期; 45、绝望之山中的希望之石——一波三折的马丁·路德·金纪念雕像,《书屋》2016年第6期; 46、宗教自愿主义与政教分离——评《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关系》,《宗教与法治》2016年冬季刊; 47、败军之将与美国人的内战记忆,《书屋》2016年第12期; 48、政治右倾:美国自由主义的司法困境,《经济观察报·书评》2016年12月24日; 49、自传之外的郑毓秀,《书屋》2017年第4期(“东方历史评论”转载); 50、美国民主之门是如何打开的?《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年6月25日; 51、权力牢笼里的美国总统们,《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2月3日; 论文集文章: 1、法学教育如何向医学教育学习——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载曹义孙主编《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I》,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托马斯·杰斐逊与美国早期的法学教育,载曹义孙主编《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I》,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3、美国律师协会的法学院设置标准——内容、解释与评论,载曹义孙主编《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I》,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宪法发展与社会变迁——美国最高法院的解释,载曾尔恕主编《中外司法改革对社会变革影响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5、宪政民主还是民主宪政?——试论美国最高法院与民主,载曾尔恕主编《中外司法改革对社会变革影响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6、从詹姆斯·威尔逊看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美国制宪者的影响,载夏正伟主编《全球视域下的美国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 7、我想有个书房,载张天明主编《100个人的中国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 8、法学教育如何向医学教育学习——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载王瀚主编《法学教育研究:第1-10卷精选本》,法律出版社2014年; 9、美国的反腐及其法治文化启示,载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编《法治文化与廉政建设——反腐败的沉思及对策》,群众出版社2016年; 10、美国的宪政历程,载崔蕴华主编《法治文化专题讲演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学术兼职

1、“雅理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委; 2、“法政文丛”(上海三联书店)编委; 3、“法学教育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