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丹忱

个人简介

学术履历: 1、2004年—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和蒋重跃教授。 2、2014年4月—2015年4月,参加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提升计划”,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史学理论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多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大学中庸精读》、《四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代表性成果 专著: 1、独著《孔子的德治思想——兼与柏拉图政治思想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2、独著《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8月版。 3、独著《治国为政需读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4、合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 5、合著《亚美利加文明》,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6、合著《日本天平女皇•孝谦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主编与合编: 1、《闻道思齐——“儒学讲坛”系列讲演录》第一辑(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闻道思齐——“儒学讲坛”系列讲演录》第二辑(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3、《先秦儒学史》(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4、《论语讲义》(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5、《孟子讲义》(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6、《孔子研究》(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7、《春秋经传讲义》(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8、《董仲舒讲义》(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转型视域下构建中华民族认同之研究:以民国时期新疆地区为中心”(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 2、参加“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社会与民生变迁研究”(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参加“欧洲文艺复兴史研究”(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主持“天下观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2018年校级科研创新规划项目) 5、主持“《大学》《中庸》精读”(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 6、主持“特色课程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以四书概论课程为例”(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 7、主持“儒学东传日本的历史及其文化影响”,(2010年横向科研项目) 8、参加“儒家伦理在当代修复性司法中的意义”(2009年横向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

中西古史比较研究、中外关系史、先秦儒学、中国近代思想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孔子与柏拉图治国思想之比较互鉴》,《孔子研究》2020年第2期。 2、《试论孔子德治思想体系中的民生观》,载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20年版。 3、《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思想研究》,《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4、《“一带一路”视域下儒学在越南的传播》,载于《东亚区域史与丝绸之路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孙中山法治近代化思想中的创新与守本》,《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6、《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载于《汉籍与汉学》2018年第二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7、《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对中国法治近代化的贡献》,载于《交涉中的西法东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8、《五权宪法与主权在民》,载于《惊天论丛——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9、《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秩序观》,《武汉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被《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9日做论点摘编。被新华文摘数字平台(www.xinhuawz.com)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儒学东传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载于《东方外交与朝鲜半岛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版。 11、《中国的“天下观”遭遇西方的世界秩序观》,载于《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12、《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向英、德的儒学传播》,载于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第22辑(2014年8月)。 13、《钓鱼岛自古乃中国领土的实证》,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4、《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载于《东方外交史中的日本》,澳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15、《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如何向西欧传播儒学》,载于《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新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9月版。 16、《孙中山与“亚洲复兴”》,载于《鲁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7、《欧洲文艺复兴史·文学卷》新考,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8、《儒学经典与以德为先的文化素质教育》,载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9、《略论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载于《辛亥革命在日本》,日本新華時報社2011年9月版。 20、《自觉探询历史才会真正懂得未来》,载于《秘书工作》2011年第7期(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办) 21、《明清之际的儒学西传》,载于《十年歴程促和統》,日本新華時報社2010年11月版。 22、《柏拉图与〈理想国〉中的政治观》,载于《贵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3、《孔子与柏拉图人才观之比较研究》,载于《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0年4月版。 24、《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5、《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人类理想社会的求索历程》,载于《鲁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6、《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理论和史实根据》,载于《北方论丛》2009年第5期。 27、《略论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及“中学东渐”之路》,载于《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8、《略论孔子德治思想体系中的经济观》,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9、《关于“国学热”问题的讨论》,载于《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期。 30、《中国的封建制社会历史阶段不容否定》,载于《“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1、《孔子的“和而不同”与社会和谐》,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2、《耶稣会教育的奠基者罗耀拉》,载于《郭守田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33、《论柏拉图〈理想国〉的蓝图——兼与孔子德治思想比较》,载于《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4《日本靖国神社的由来和性质》,载于《历史教学》2005年第9期。 35、《论拉伯雷的教育思想——纪念拉伯雷逝世450周年》,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6、《历史岂容肆意颠倒——日本2002年《新历史教科书》评析》,载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7、《论“以唐为师”的日本天平文化》,载于《新乡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 38、《略论欧洲各国文艺复兴的特点》,载于《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 39、《论15世纪前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传播》,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海外交通史学会理事、(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