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明生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1——1998年 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2005年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5——2008年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8——2001年 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工作; 2001至今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工作。 国际交流: 2010.1——2010.7 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从事访学研究。 获奖荣誉: 2008年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纵向课题: 1.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背景下北京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项目号:14JGB07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5——2017,经费8万元,主持人。 2.《碳税、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钢铁业为例》(项目号:11YJA79001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1-2014,经费9万元,主持人。 3.《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自由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10YJC79012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0-2013,经费5万元,第二主持人。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研究》(06BaJG0032),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06-2010,经费5万元,子项目主持人。 5.《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机制和对策》(项目号:06ZFQ7900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06-2010,经费2万元,主持人。 6.《头脑风暴法与多媒体手段在<金融学>教学中的结合运用》,中国政法大学教改项目,2007—2008,经费1万元,主持人。 专著: 1.《碳税、规模经济与我国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北京市为例》(独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2.《我国城乡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独著),京华出版社,2007年12月(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3.《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机制和对策》(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年。 5.《透视汇率——兼论非均衡市场与中国涉外经济、股票和房地产》(参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研究》(参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1年。

研究领域

新经济、区域经济、政治经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碳税征收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2.《产业升级、要素收益提高与我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新疆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3.《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路径研究》(第一作者),载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三)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4.《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第一作者),载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三)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5.《碳税征收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理论与对策》(第一作者),载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三)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6.《碳税征收与重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第一作者),载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三)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7.《身份转换、产业升级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渐进式市民化》,《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1期。 8.《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渐进式市民化研究》,《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8届年会论文集》,2014年。 9.《收入提高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载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二)》,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人口流动视角下我国低成本城市化模式的形成与转型》,《北方经济》,2013年第11期。 11.《碳税征收对我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研究:以钢铁业为例》,《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1期。 12.《节能环保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下我国重工业结构调整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2期。 13.《节能环保视角下大都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北京市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4期。 14.“A study of Location Form of the Basic Service Industries in Metropoli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大都市基础服务业的布局形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gion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ril,2011。 15.《大都市中心区高关联度服务业的聚集布局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期。 16.《聚集经济、环境容量与大都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2011年11月)。 17.《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与我国重工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5届年会(2011年9月)。 18.The Mechanism and Measures of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节能减排视角下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机制和对策》).2010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May,2011(EI检索). 19.“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产业结构和效率因素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August,2010. 20.“A Study of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patial Structure in Metropol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节能环保视角下大都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October,2010(EI检索). 21.《逆城市过程中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的确定》,《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9期。 22.《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学术兼职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