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璇

个人简介

1983年7月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法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2010年10月至12月、2015年8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有:《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心理学》、《西方政治史》、《中外政治学名著选读》等。 专著: 《情感与现代政治:卢梭政治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寻求合作共治——当代中国治理的哲学阐释与价值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爱国主义理论研究”(2016); (2)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青年项目“当代西方爱国主义理论跟踪研究”(2016);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国家治理与公民生活——当代中国治理的哲学阐释”(2013); (4)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2014); 参编教材 (1)《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学习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 获奖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15)。

研究领域

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同情’的政治哲学诠释:定义、性质与类型”,《学海》,2016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 “当代中国治理与现代自由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稳定与良序社会——以当代中国治理中的国家—公民关系为视角”,《中国治理评论》(第6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2月; “好人与好公民:一个政治伦理难题的亚里士多德解”,《武汉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 “城市兴衰与国家演进的现代启示”,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世界性城市的‘世界性’展现——以北京的城市建设定位为例”,第一作者,《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期; “卢梭的启蒙尝试:以同情超越理性”,《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0期; “卢梭‘美德共和国’的同情根源”,《政治思想史》,2013年第4期; “典范选择、领袖偏好与国家发展——新加坡经验与中国现代转型”,第二作者,《河北学刊》,2010年第5期; “论多元文化主义对政治文化认同的强化——以美国社会为例”,第一作者,《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3期; “维权之道:利益转化为权利的两种路径——以美国编剧罢工潮和中国农民工讨薪风暴为例”,第一作者,《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从自我意识到阶级意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的意识转化”,《学海》,2010年第1期; “事务问责与政协政治功能的重建”,第一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解读“公意”:道德制高点的面纱——以卢梭<社会契约论>为文本依据”,第一作者,《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 “卢梭的百年中国境遇”,《新京报》,2012年6月30日C04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