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谢澍

个人简介

谢澍,1992年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纽约大学(2018-2019)、香港大学(2016-2017)、高雄大学(2017)访学 主要荣誉 1.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中国法学会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3.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 4.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 5.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 6.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六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7.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五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8.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四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9.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 10.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金。

研究领域

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谢澍:“迈向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逻辑”,《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谢澍:“论刑事证明标准之实质递进性——‘以审判为中心’语境下的分析”,《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 3.谢澍:“刑事缺席审判之类型化分析与体系化建构”,《法学》2019年第12期。 4.谢澍:“直面认罪协商制度的‘复杂性’——《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之方法论启示”,《政法论坛》2019年第6期。 5.谢澍:“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法律科学》2018年第4期。 6.谢澍:“人工智能如何‘无偏见’地助力刑事司法——由‘证据指引’转向‘证明辅助’”,《法律科学》2020年第5期。 7.谢澍:“刑事法律援助之社会向度——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扶持’”,《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 8.谢澍:“正当防卫的证明难题及其破解——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程序向度”,《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2期。 9.谢澍:“亚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10.卞建林、谢澍:“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的认罪认罚从宽——以中德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为线索”,《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3期。 11.卞建林、谢澍:“认罪认罚从宽与台湾地区刑事协商之比较研究”,《法学杂志》2018年第5期。 12.卞建林、谢澍:“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13.谢澍:“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11期。 14.谢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证明标准”,《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 15.谢澍:“认真对待证据裁判——以张辉、张高平案为样本的分析”,《东方法学》2013年第3期。 16.贝金欣、谢澍:“司法机关调取互联网企业数据之利益衡量与类型化路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17.卞建林、谢澍:“‘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诉讼关系”,《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8.卞建林、谢澍:“‘以审判为中心’:域外经验与本土建构”,《思想战线》201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21期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转摘、《法制日报》2016年8月17日转摘) 19.谢澍:“刑事诉讼法教义学:学术憧憬抑或理论迷雾”,《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 20.谢澍:“多元场域与一元惯习:刑事法官的角色诠释”,《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